-
海雯娜:瑞典实施“歧视性核酸政策”,中国游客可以起诉吗?
那么瑞典大使馆微博辩称他们的入境限制政策不是基于国别的歧视,而是基于防疫需要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由于围绕在中国COVID19疫病传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政府决定引入临时限制措施。”
瑞典对于来自中国旅客的临时入境限制。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拒绝特定外国人入境确实是一个国家主权权力,但是这种权力不能被移民和边检部门滥用。即使一个人没有欧洲的签证、或者基于可证可查的安全理由被拒绝入境,他丧失的只是入境权力,而法律保护的其它基本权力则并没有丧失。
这些基本权力就包括免受基于国别的歧视。他被拒绝入境是因为没有签证或者具有安全风险等其它合理的理由,而不是因为他的国籍。
瑞典政府的入境政策中将一部分人员进行了“豁免”,看似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惩罚。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豁免并不是免除歧视指控的理由。当你对一个人群中的一部分人进行惩罚,豁免就是对另外一部分人施加惩罚。这种不平等的差别待遇是显著地存在着的。
实际上,论辩的焦点在于确定瑞典政府豁免的人员类别,是否能够被其所声称的防疫需要所支撑。在欧盟层面,目前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要求成员国如何对待从中国而来的航班,因此目前瑞典的入境政策是其作为欧盟成员国单方面制定的。
确保一个自己的国家免受传染病威胁而采取预防性措施(precautionary measures)确实是一国政府的权力,但是预防性原则的使用通常都要求防范对象和防范程度都有依据并且不能损害人的基本权力。这一点在诉讼实践中通常需要瑞典政府来自证他们的措施得当且得体。
事实上,瑞典政府拟定的所谓豁免名单,跟防疫的需要基本上没有任何关联。仅外交官豁免这一项就让人匪夷所思,难道一个人成为了外交官,就能使得它免受病毒的传染吗? 瑞典大使馆在微博上的一条回复让人见识到瑞典政府是如何强词夺理的。
他们辩称在中国飞往瑞典的航班上的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不会被豁免,他们的待遇同普通中国人一样,因此他们并没有歧视中国人。但请允许我发问,在一趟从北京飞往斯德哥尔摩的飞机上,你如何能够找到美国人或者澳大利亚人的存在? 以这种不存在的环境来证明自己无辜,这是侵害者常用的伎俩,法庭上的判例不胜枚举。
瑞典政府豁免了持有瑞典居留许可的中国人,这貌似是一种对中国人的“一视同仁”。但是中国民众需要知道的是,持有瑞典居留许可的中国人很可能持有欧盟认定的疫苗签证。
欧盟的规定中要求持有疫苗签证的个人入境欧盟各个成员国不受限制。为了避开与欧盟规则之间的冲突,瑞典政府选择了豁免这一部分人群。这也不是基于防疫的需要。
因此我认为,瑞典政府实施的对其豁免名单之外的人核酸检测强制要求,是一种没有正当的理由的差别待遇,它不科学,不道德而且不合法。
中国民众可以起诉瑞典政府吗?
我认为基于现有的证据来指控瑞典政府实行了基于国别的歧视,是有比较坚实的支撑的。
当事人既可以通过欧盟法院系统来提起诉讼,但通常律师会建议先通过瑞典国内具有管辖权的宪法法院或者行政法院来起诉(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向欧盟法院就瑞典政府的这一政策发起诉讼)。
当事人也可以通过欧洲人权法院系统,直接指控瑞典政府通过针对中国人的歧视,侵犯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基本人权。这两条路径都是可行的,而且都具有比较好的法理支撑。
但是必须承认,我个人并不是法律专业人士。对于上述路线的实际执行困难,我无法给出评估。在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后,我总结出了除了巨大金钱投入之外的其它潜在困难之处。它们并非不能克服,但是会比较折磨人。
首先,诉讼的辩方为瑞典政府。这决定了应诉对象的应诉实力将会是国家级的,这对诉方的法律团队实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请不要忽视有些律师可以颠倒黑白的卓绝口才。
其次,此条例的执行时间应该不会很长,可能在诉讼还没有进入到正式程序之前,此政策就已经发生变更了。
第三,目前欧盟正在忙于同俄罗斯的对抗中,大量对人权和国际法有经验的律师和学者都忙于整理材料以发起对俄罗斯的审判中,因此可以找寻到的优秀律师可能会很少。
另外,本案实际上是国际地缘政治所导致的,这决定了案件的胜诉方很可能将案件结果转化为政治上的弹药打击对方。基于各种原因,很多在欧洲活跃的人权律师不愿意看到中国政府在这一案件中获得优势,因此合作的动机不足。
实际上,有专业人士更建议寻求更低对抗性的举措来反对这类歧视现象。例如,向瑞典国内、欧盟、甚至联合国的有关机构对上述歧视入境政策的进行投诉。欧盟委员会都可以接受这类投诉。你只需要一个书写格式正式、事实充分、指控清晰、措辞得体的投诉信。如果没有直接的经济损失,可以以人格尊严受损为依据发起投诉。我在此附上投诉链接,不论处理结果怎样,料想都可以对瑞典政府造成压力。
西班牙将要求中国入境旅客提供核酸阴性或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证明。图源:视觉中国
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反对歧视性政策
在欧洲人的观念里,我们认为政府和法院是相互独立,法律具有权威而政府则没有。虽然我不鼓励人们变成诉棍,但是不断通过法律和行政途径给政府“找麻烦”,是确认欧盟国家的政府是否在走在民主和法治道路上的重要方式。
我们认为欧洲的政府非但不应该记恨我们,反而应该感激我们。因为是我们通过发出反对的声音,才给予了欧洲的政府兑现自己所宣称的“坚守欧盟法治、民主和人权价值观”的机会。否则政客们整天所谈到的维护欧盟价值观就只是虚伪和空洞的政治宣传。
瑞典从今年1月份开始成为了欧盟轮值主席国,未来的六个月,瑞典将主导欧盟的工作日程。在瑞典政府的工作计划中,巩固人权和法治价值观作为接下来六个月的工作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
可是这一口号宏伟的任务,恰恰是以自己出台了一部明显违背《欧盟基本权利宪章》和《欧洲人权公约》的政策为开始,这可真是巨大的讽刺。
我有时候在想,欧洲的防疫专家们要求欧洲的政府不要对中国的疫情状况过度紧张,希望政府们要“体面地”应对这一局面。这或许就是在暗示有一些国家和政府的举措做得太过分了。
作为欧盟公民,我鼓励中国的民众使用欧盟的各种法律和行政通道,反对瑞典政府这一具有明显国籍歧视色彩的入境限制政策。这些反对声音既可以由当事人个人、也可以由民间组织来发起。因为只有带采取行动并对侵害方施加压力,才有可能带来实质上的变化。
所有的霸凌都始于第一次小小的试探上。受害者一旦妥协,各种升级后的侵害会源源不断。直到受害者不能忍受了而爆发出过激的举动,侵害者同时获得伤害他人和占据体面的双重收益。
基于我对欧洲社会规范的了解,我认为瑞典政府的这一做法具有相当不人道的动机。我敢保证,瑞典政府绝对不敢这样对待美国人或者德国人。不论怎样这件事后续如何发展,这套政策背负着一个不人道、歧视和反人权的指控。它将始终伴随着该政策的推出者在瑞典这样左派自由主义浓重的政治环境中存续下去,成为政治对手攻击的政治足迹。
请瑞典政府的公务员自己设想这样的情景,当中国的普通民众到达斯德哥尔摩机场后发现自己被差别对待,人格上会有怎么样的屈辱感?当同行的欧洲民众看到中国人因为国籍遭遇到歧视,他是应该为欧洲变得更加种族主义而沾沾自喜,还是对瑞典政府践踏欧盟法治和人权价值观而愤怒?
注释:
1.《欧盟基本权利宪章(EU fundamental right charte)》第21条链接:https://fra.europa.eu/en/eu-charter/article/21-non-discrimination
2.《欧洲人权公约(EU Convention of human right)》第14条链接:https://fra.europa.eu/en/law-reference/european-convention-human-rights-article-14
3.欧盟委员会投诉链接:https://commission.europa.eu/about-european-commission/contact/problems-and-complaints_en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逾9成相机产能转移至泰国,索尼称不会撤离中国市场
2023-01-29 17:56 观网财经-科创 -
假期结束前,东南多省已包机包车跨省招工、接人返岗
2023-01-28 22:08 -
益诺思科创板IPO,最大风险是猴
2023-01-28 18:21 观网财经-金融 -
美CPU巨头业绩现“历史性崩溃”,中国市场成反弹关键
2023-01-28 17:27 观网财经-科创 -
春节市场信心回暖:外卖堂食爆满,90后革新年俗潮流
2023-01-28 16:42 观网财经-消费 -
游客点四个菜花1500元?北海店家回应
2023-01-27 17:39 观网财经-消费 -
阿里辟谣新加坡建全球总部
2023-01-27 15: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辽宁:支持“烂尾楼”项目盘活处置
2023-01-27 14:47 观网财经-房产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1.9%,中国4.8%
2023-01-27 13:52 -
国务院安委会通报辽宁盘锦“1·1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2023-01-27 10:08 安全生产 -
我警告了几十年,美国量化宽松还是犯了巨大错误
2023-01-27 08:26 观网财经-宏观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3-01-24 08:12 新能源汽车 -
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
2023-01-24 08:00 观网财经-消费 -
网易宣布暴雪停服:感谢玩家相伴14年 将公布退款安排
2023-01-23 16:02 -
中国正在做的这件事没太多先例,但我们有一个“秘方”
2023-01-22 08:17 这就是中国 -
“美政府债务违约或造成全球金融危机”
2023-01-21 19:27 美国经济 -
31省份GDP出炉:苏粤差距缩小,陕赣突破3万亿
2023-01-21 14:49 中国经济 -
十七部门: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2023-01-21 11:27 -
哈尔滨拟出新政:三孩家庭购首套或二套新房可获2万元补贴
2023-01-21 08:25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上海经济运行情况解读:经济运行凸显韧性,功能动能持续增强
2023-01-20 19:29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