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雯娜:为什么公众普遍认为德国热衷于“人权道德审判”?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海雯娜】
近日,中国领导人出访沙特阿拉伯,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海湾国家以此为契机,同中国签署了30多项合作协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海湾国家的形象不断下降。这一趋势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卡塔尔世界杯比赛中,德国队在小组赛就遗憾地被淘汰出局了。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世界杯在海湾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卡塔尔举办,却在德国遭到了民众的抵制。
被抵制的理由是德国已经老生常谈的“人权问题”。主办国卡塔尔被西方媒体指控不仅涉及国际足联的腐败,还需对上万名劳工遭受到的剥削死亡负责。
虽然德国媒体已经澄清上述指控有较多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它仍然不能阻止人们对主办国的批判。很多批判将矛头引向了伊斯兰国家对LGBT(性少数群体)运动的排斥上。
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瑟(Nancy Faeser)和德国国家足球队都使用了高调、毫不给颜面的方式对主办国的社会管制和伦理价值展开了抗议。遗憾的是,这些激烈的政治表态并没给德国足球带来好运。德国足球队是在广大穆斯林的讥讽中离开赛场的。笔者仍然清楚地记着卡塔尔民众是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嘲弄德国“自以为是”和“双重标准”。
2022卡塔尔世界杯E组小组赛前德国队合影时以手捂嘴以示抗议。图源:路透社
看到中国在中东地区不断收获信任和欢迎,而德国在海湾国家的形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恶化,这很令我感慨。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中国网友对于德国的评价,他们认为德国对中国整体上非常不友好,德国总是傲慢地、自以为是地说教。
通过来自海湾国家民众的反应,读者能够了解到,德国给其它国家带来的这种感受并非只针对中国独有。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让读者了解为什么德国社会总是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
在本文后半部分,我会尝试使用德国人习惯的方式来评价这种思想倾向。虽然这些改进建议是针对德国方面的,但是道德审判(moral judgment)倾向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群体中,因此我认为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具有普遍意义。
在中国,对于一件事是否符合道德的教育是如何开展的呢? 德国这类教育是通过哲学和宗教教育来达成的。德国的中小学生,在这类课堂上经常被要求解决一些道德困境。
我有一个16岁上学时记忆深刻的案例: 一个女孩发现自己购买的面霜里存在有害成分,因此她偷偷回到商场把这个面霜替换成了较为廉价的另一类产品。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评价这一行为是否道德。然而,这种探讨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并且能够援引一些伦理学原理和概念,就会得到较好的分数。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德国的伦理教育是不分是非和对错。
在我的记忆里,伦理教学中唯一一项可以被称为标准答案的是对人权的维护。德国对人权的维护是判断是否符合道德的最高标准。这一标准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的宪法都将它写进了第一条里(人的尊严权)。
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来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德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历史是其在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从而深深地伤害了这个世界。如何面对世界大战、大屠杀的历史是每个德国人出生以后无法逃避、必须接受的教育。因此德国人在国际互动中都必须要学会如何同过去那个侵略和种族主义的德意志做切割。
因此,很多德国人选取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大声地喊出自己是人权维护者,从而希望外界能够了解今天的德国已经同过去的德国不一样了。不仅是人权,需要大声维护的理念还包括民主、自由、法治这些德国和欧盟价值观里被清晰推崇的事物。
这种表态在德国社会的运行中实在过于重要,因此即便是一些所谓的“人权问题”充满了争议,甚至是不实的,只要是站在维护“人权”的立场上讲话,即便是讲错了话甚至冤枉了好人,在德国社会内部往往也不会有任何严重后果。
相反,一个有身份地位的德国人如果在“人权问题”上发声不积极、不坚定、不勇敢,他才真的会有一些麻烦。这就导致了人们宁可犯错也不能在“人权问题”上有丝毫的退缩。在联邦议会里,我们经常看到上述情景在议员们的口头辩论之中得到证实。
在我经常关注的一些非政治类网红频道上,也有非常多的评论要求这些网红对社会上的一些“人权问题”表态站队。即便是这些网红发声站在了人权维护的角度上,这些评论仍然要求这些网红把语言落实到行动里,并且时不时地怀疑这些网红的发声是不是出于本心。我的这一描述,或许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德国对于难民问题采取了那么宽容和欢迎的态度。
此外,在西方社会内部,德国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给予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就是全球“人权”的守护先锋,这是很多非西方国家民众不知道的。
在人权和历史问题上,德国受到了很多其它西方国家的歧视和道德胁迫。它们会通过内部的渠道(如智库、媒体和社会精英)隐性或者显性地施压德国政府内阁、企业甚至个人,去世界各地为“人权受害者”出头。相当一部分被这样道德操控的人乐此不疲,但是数量更多的普通德国人是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俄罗斯一处通往欧洲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已致3死
2022-12-21 07:26 俄罗斯之声 -
“一个排除中国的贸易体系该如何运作?没有答案”
2022-12-20 21:56 中美关系 -
习近平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通电话
2022-12-20 21:31 德意志 -
习近平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通电话
2022-12-20 20:34 中国外交 -
颁奖典礼这一幕,西方媒体不乐意了
2022-12-20 19:21 -
乌克兰发布涉港、涉台错误信息,驻港公署回应
2022-12-20 18:36 香港 -
“中国做好自己,美国再着急也没用”
2022-12-20 18:33 -
肯尼亚总统调侃法国队:我的非洲队踢得很精彩
2022-12-20 18:28 2022世界杯 -
基辅亮灯,美媒记者累够呛…
2022-12-20 18:13 -
“英国人把马岛还给阿根廷!”
2022-12-20 18:07 俄罗斯之声 -
美国务院称希望中国妥善应对疫情,我外交部回应
2022-12-20 16:06 中美关系 -
乌克兰国防部将香港列为国家还展示“黑暴”旗帜,李家超回应
2022-12-20 15:52 -
我外交部:民进党当局利用所谓“邦交国”搞政治操弄,注定失败
2022-12-20 15:50 中国外交 -
“中国通”陆克文将任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
2022-12-20 15:16 -
澳大利亚足球最黑暗的一天
2022-12-20 14:14 -
泰国军舰沉没,仍有30人失联
2022-12-20 13:33 -
英国防参谋长急了
2022-12-20 11:59 -
普京时隔三年再次访问:俄罗斯无意吞并白俄罗斯
2022-12-20 10:11 俄罗斯之声 -
特朗普或面临4项指控,包括叛乱罪
2022-12-20 08:30 特朗普 -
欧盟各国就天然气价格上限达成协议:每兆瓦时180欧元
2022-12-20 08:23
相关推荐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48“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3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4“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21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日本和歌山县4只大熊猫,将于6月底送返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