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使讲坛| 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殖民者用尺子划分中东,却无视民族与信仰的脉络
编者按:黎巴嫩地处地中海盆地、阿拉伯半岛与欧洲三大板块的交汇要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宗教结构,使之始终处于各大强国与地区势力博弈的漩涡中心,成为各方竞相施加影响力的战略支点。
4月2日,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大使讲坛”邀请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演讲,从历史、政治、地缘三个维度介绍黎巴嫩以及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化。人大重阳已授权观察者网全文刊载。
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
谢谢中国人民大学、谢谢王文教授的邀请和介绍。最近陆续有一些外交使节来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大使讲坛”开讲,给大家分享各自国家和区域的情况,介绍关于世界的一些相关重要问题。非常荣幸我能够成为今天的演讲嘉宾,也非常高兴能够见到这么多的人大的同学们。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段时光。今天,我将从历史、政治、地缘三个维度介绍我的祖国黎巴嫩,并分析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
一、引言
一讲到黎巴嫩,大家想到更多的是战争。这不完全错,也不完全对。中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区,我希望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中东彼此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黎凡特盆地,在阿拉伯半岛和欧洲之间,毗邻叙利亚与以色列,面积虽小,却是西亚地缘政治的重要支点,处于各大国和地区势力寻求影响力的利益交汇点。
我们的现代政治体系是实行议会制政府、单一制、多党制的共和国。为了能够维护黎巴嫩国内18个官方承认的宗教团体之间的平衡,我们于1943年达成了一项不成文的“国家公约”,它对于权力的分配如下:共和国总统始终由马龙派基督徒担任,总理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议会的议长来自什叶派穆斯林。这种体制在本质上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格局通过宗教团体间的权力分配维系稳定,但也导致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决策效率受限。
在整个现代历史中,地区冲突和内部紧张局势都对黎巴嫩政治结构产生影响。如发生在1975年-1990年的黎巴嫩内战,1989年黎巴嫩冲突各派的领导人在沙特阿拉伯历史名城塔伊夫签署的《塔伊夫协定》,这些都深刻影响了黎巴嫩的政治。
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做客“大使讲坛”
二、中东的地缘政治
黎巴嫩的历史、宗教多样性与政治制度,从根本上影响着黎巴嫩在中东地区的角色和国际关系。黎巴嫩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国内政治极易受到地区局势波动的影响。若要理解黎巴嫩过往的苦难历史,我们必须探究中东的复杂性。
中东历来是帝国、殖民列强以及地区势力争夺的战场,为该地区埋下了根深蒂固的冲突种子。殖民势力随意划定的边界忽视了民族、宗教和部落归属,往往播下了不和与不稳定的种子。
例如,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最持久、最有争议的历史遗留问题。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数十万的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冲突的主要特征为领土争端、暴力事件、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以及与邻国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互不信任,黎巴嫩也遭受波及。数十年的和平谈判失败之后,以色列在被占领区扩建定居点的行为引发巴勒斯坦人的强烈不满,使得这场冲突长期存在,加剧了紧张局势,阻碍了和平与和解的前景。
传统上,美国与欧洲国家主导了中东的政治和经济以及安全格局。但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大国,以及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三十年衰落后又重新崛起,两者无疑改变了地缘政治动态,重塑了联盟、利益和权力格局。俄罗斯与中东的历史联系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其特点是文化、外交和经济交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近期也加强了在中东地区的一些参与,并将中东地区视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机遇。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与中东的经贸往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此外,中国还推动沙特-伊朗和解、巴勒斯坦内部团结,进行了中俄伊北京会晤等外交努力,一系列外交举措增强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促进该地区稳定。
近几十年来,中东深陷冲突、内战、恐怖主义、人口流离失所等社会经济挑战。“阿拉伯之春”、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崛起、核武器扩散等事件都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动荡,严重威胁地区安全和全球稳定。
2023年10月以来,中东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包括加沙冲突再次爆发——这标志着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色列对加沙持续的军事行为被广泛描述为“系统性暴力”,甚至被部分国际观察者称为“种族灭绝战争”。与此同时,在黎巴嫩南部,以色列无视停火协议,持续进行军事行动,并以牺牲叙利亚领土为代价进行非法扩张,这些行为都助长了以色列对于本应是各国主权和平与安全的保障的国际法的侵蚀。
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出现重塑,最显著的趋势之一就是一些联盟和伙伴关系方面的重新调整。美、欧等传统大国影响力的相对削弱,而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等新兴力量中心加速崛起,这些都使地区大国平衡更加复杂。
2024年11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恐袭
三、黎巴嫩的困境与转机
自2019年以来,黎巴嫩遭受了政治、人道主义、金融、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危机考验,堪称“近百年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之一”。2010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加之从2011年叙利亚危机开始,陆续有150多万叙利亚难民涌入黎巴嫩,使得黎巴嫩的处境更加艰难。
当前黎巴嫩国内正面临着严峻的金融、社会经济和政治挑战,我们急需创新解决方案,这场广泛席卷中东的变革加剧了中东内部的斗争。因此,有必要达成新的共识,使得黎巴嫩的未来与不断变化的地区格局相契合。
2023年10月后,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持续攻击已造成数千人伤亡、基础设施被毁、很多村庄被夷为平地,本就非常严峻的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的危机雪上加霜。但是,也有一些好消息,2025年初,经历了两年多的总统空缺之后,黎巴嫩军队总司令约瑟夫·奥恩就任总统,为恢复基于团结的国家治理模式提供了契机。当前,黎巴嫩的关键任务是呼吁各方落实和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以及以色列和黎巴嫩最近签署的停火协议。在这样两份文件基础上,我们能够解散民兵组织,并确保在新总统领导之下,通过新组建的武装部队实现对国家安全的保障。
在过去一年半以来,黎巴嫩经历了一系列权力结构的重大调整,到现在为止有了一些积极变化。例如,我们和以色列签署了停火协议,同时在黎巴嫩南部以及沿岸地区实现了权力的变更。
当前,黎巴嫩仍深陷复杂的不确定性中,包括后阿萨德时代的叙利亚、伊朗与以色列持续敌对的状态、加沙战争、西岸土地掠夺问题、胡塞武装的激进活动和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不可预测性等,所有这些变量都将重塑未来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走向。
在更广泛的地区层面,今天中东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例如,2023年10月7日开始的加沙冲突和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崩溃,标志着叙利亚局势进入转折点。这种变化进一步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格局,权力真空促使邻国(如土耳其、伊朗)和大国(如俄罗斯、美国)重新评估战略和联盟,争夺地区影响力。中东地区的重塑结果充满不可预测性。在过去一年中,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一些暗战也直接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对抗,使得中东地区陷入更高程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危险之中。
四、中东的未来:危机中的机遇
展望2025年,中东地区最棘手的动态之一,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的升级,这种对抗若失控,或将牵动其他大国卷入其中。
我们仍然有一些机会终结所有挑战,中东的危机具有多面性、历史根深蒂固性及复杂的相互关联性,因此这些危机很难通过快速和简单的方法来应对。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的是包容性治理的方法,即通过对话推动和解,并解决社会经济差距这一矛盾。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和稳定的中东而言,国际合作、外交以及对于国家主权和自治权力的尊重至关重要。尽管现在黎巴嫩面临着非常艰巨的挑战,但追求和平与正义仍然势在必行,这也是为了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福祉。
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也不可忽视,阿以冲突(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冲突)仍是中东地区稳定、安全、和平面对的非常大的挑战。对这个地区内外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们要从现实中找到未来发展的道路,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中东地区的情况、历史以及多重因素。我们要实现中东地区更和平、稳定、繁荣的目标,为当下和我们子孙后代塑造未来,就需要重塑该地区的地缘政治,让地区和全世界实现更好的发展。
中国长期以来坚持通过领导力、政治意愿、对话、和解和相互认可的坚定承诺,来推动解决包括领土、争端、难民的权利、安全的关切等冲突的根源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期待中国更多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助力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2025-04-22 16:34 中日关系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2025-04-22 16:25 美国一梦 -
日本炒作中国社会治安形势不佳,中方:严正交涉
2025-04-22 16:14 中日关系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2025-04-22 15:5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外交部:对等反制
2025-04-22 15:54 -
外交部:中方于近日派出停火监督组,监督缅军和果敢同盟军停火
2025-04-22 15:52 缅甸局势 -
教皇方济各去世,外交部回应
2025-04-22 15:47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2025-04-22 15:29 美国一梦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2025-04-22 15:29 不列颠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2025-04-22 15:26 乌克兰之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2025-04-22 15:19 日本首相 -
谁将继任教皇?
2025-04-22 15:13 -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将访华
2025-04-22 15:12 -
美国试图在俄中之间“打楔子”,我驻俄大使回应
2025-04-22 15:04 中俄关系 -
林毅夫:中美“完全脱钩”可能性不大
2025-04-22 15:01 中美关系 -
王毅:跟东南亚达成共识,对美国说不
2025-04-22 13:47 中国外交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2025-04-22 13:23 中美关系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2025-04-22 11:38 中美关系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2025-04-22 11:1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2025-04-22 10:1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38“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4“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7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