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婷:曾经的越战、现在的巴以战争:美国大学生为何同情巴勒斯坦?
【文/刘燕婷】
4月23日,加沙战争来到第200天,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人数已经突破3万,美国校园的反战示威也进入新高潮。
3月开始,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出现反战学生的示威游行,最后有多位学生被捕、3人被学校开除;4月12日,反战的耶鲁大学学生在校内集体绝食,活动逐渐形成规模,22日警方以“非法入侵”的名义逮捕了在场的60名示威者,其中有47名学生;4月17日,哥伦比亚大学的反战学生开始在校内搭建“加沙团结营地”(Gaza Solidarity Encampment),校方随后授权纽约市警察局突袭校园并进行大规模逮捕,一度被强行拆除,却又很快恢复。这次逮捕也标志着自1968年反越战示威以来,哥大首次允许警方镇压校内抗议活动。
4月20日,南加州大学也爆发大规模示威,校方原本安排成绩优异的毕业生阿斯娜·塔巴苏姆(Asna Tabassum)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却因犹太团体公开质疑前者立场亲巴勒斯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和点赞反以色列的观点、具有“反犹”倾向,导致校方直接取消了塔巴苏姆的致辞资格,校内舆论也因此炸裂;4月24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反战学生集体静坐示威,德州警方随后以“打击反犹主义”之名入校驱散学生、拆除营地,导致至少10人被捕。
当地时间4月28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园内爆发冲突。(图源:CNN)
但上述事件都不是孤例。放眼全美,包括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密西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爱默生学院、塔夫茨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洪堡分校,都出现了亲巴勒斯坦的反战示威。尽管各校有的是强力手段、警力奥援,能在“打击反犹主义”的大旗下驱散人群,却依旧无法阻挡学生的前仆后继。
这种场景画面,让人想到1960年代的反越示威。当然,当年的规模远胜今日,两场冲突的背景脉络也不甚相同,但毫无疑问,大学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比较两波运动的源起,当时的大学生之所以踊跃反战,除了越战本身的媒体形象极度糟糕、战事胶着多年、征兵波及年轻人外,很大程度也与民权运动、新左派思潮、甚至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所催生的嬉皮(Hippie)风尚有关。
换句话说,对当年的大学生来说,反战实践既有个人意志,也不能脱离某些时代背景的宰制。时隔60年,美国这次的校园反战示威也是同样道理。
学生的愤怒早有迹象
首先,校方、犹太团体对学生们的“反犹”批评当然言过其实,不过观察战前民调数据也能发现,这代大学生与前人相比,确实是对以色列“相对没有好感”的一代。
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年7月公布的“美国人对以色列观感”调查为例:55%的美国人对以色列持正面观感,41%的美国人持负面观感,整体看来正面略多。不过如果细究各年龄层,就会发现不同世代的差异相当明显。
首先是战后婴儿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这代人大致对应了调查中的“65岁及以上”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高达69%,是各区间最高,反感也只有29%;再来是X世代(1965-1979年出生),其大致对应了调查中的“50岁-64岁”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依然有60%,反感则来到36%;接着是千禧世代(1980-1996年出生),这代人大致对应调查中的“30岁-49岁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降到49%,反感则上升到47%;最后是Z世代(1997-2012年出生),其大致对应调查中的“18岁-29岁”区间,对以色列的好感只有41%,反感则创下56%新高。
有趣的是,这种世代差距也在同一份调查的其他问题中体现。
例如“对拜登(Joe Bidne)处理以巴问题的观感”,整体数据显示有62%的受访者不确定拜登是否过于偏袒某一方,有16%认为拜登正在取得正确的平衡,有13%认为拜登过于偏袒巴勒斯坦人,只有8%认为拜登过于偏袒以色列人。
但如果从不同年龄层来看,不同世代的认知显然有差距。在“65岁及以上”区间,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有23%、偏袒巴勒斯坦者有19%、偏袒以色列者只有3%;在“50岁-64岁”,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有18%、偏袒巴勒斯坦者有14%、偏袒以色列者只有6%;但到了“30岁-49岁”,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有14%、偏袒巴勒斯坦者有10%、偏袒以色列者则来到9%;接着是“18岁-29岁”,认为拜登取得正确平衡者只有11%、偏袒巴勒斯坦者只有9%、偏袒以色列者则高达16%。
整体来说,在这次加沙战争爆发前,美国家庭早就存在关于以巴冲突的代沟,尤其是正在读大学的Z世代,明显与作为其父母的X世代严重分歧,前者对以色列的反感、对美国政府偏袒以色列的不满,都创下历代最高。
4月24日凌晨,抗议者在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参加示威活动。新华社记者李睿摄
10月7日冲突爆发后,这种世代分歧自然又被撕裂得更厉害。10月17日,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公布全国民调,显示18-34岁的受访者中有51%不赞成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军备以应对哈马斯的袭击,但50-64岁的受访者中有高达77%表示赞成;10月21日至24日进行的《经济学人》/YouGov民调也显示,在18岁至29岁的族群中,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比例(28%)略多于同情以色列人的比例(20%),这种分布样态与65岁及以上相差甚远,后者有高达65%同情以色列人,但只有6%同情巴勒斯坦人。
之后随着以色列进攻加沙,年轻人的不满更加沸腾。
2023年12月,以色列被南非以“种族灭绝”之名告上国际法院,皮尤研究中心也在该月公布了“美国人对以色列与哈马斯战争看法”的民调结果:18-34岁受访者中,有38%认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过头了”;在35-49岁受访者中,这个数据是27%;在50-64岁(23%)、65岁(16%)以上的受访者中,这个数据则显著递减。
2024年1月,以色列被国际法院宣判“必须防止种族灭绝”前夕,《经济学人》/YouGov公布民调,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35%)认为以色列正对巴勒斯坦人实行种族灭绝。而这个数据在18-29岁的受访者中高达49%,在30-44岁受访者中也有44%,但在45-64岁受访者就直接锐减为28%,65岁以上受访者的数据更是只剩21%。
整体来说,民调数据为这波大学反战潮提供不少线索:冲突爆发前,Z世代对以色列原本就是反感多于好感;即便这次冲突的导火线是哈马斯闪击触发以色列报复,10月7日后几个礼拜的民调依旧显示,虽然X世代、战后婴儿潮一代相对同情以色列,Z世代却依然相对同情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进攻加沙后,Z世代认为以色列正对巴勒斯坦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比例,也比其他年龄层都高,几乎到了每两个人就有一人如此认为的程度。
而从年龄分布来看,Z世代(1997-2012年出生)正好对应了当今的大学生与研究生,一群本就对以色列好感不强的人,集体目睹了这几个月的残酷杀戮,且本国政府还是这场杀戮的最大靠山。这种情境无疑会加剧彼此的怒意串联与共鸣,而校园刚好又为这股愤怒提供了展演空间,最后导致反战示威在美国大学遍地开花。
- 原标题:曾经的越战、现在的以巴战争:美国大学生为何同情巴勒斯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欧洲人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不要一味怨天尤人”
2024-04-30 08:41 中法关系 -
我在暗杀中幸存下来,看到俄罗斯正在找回自己
2024-04-30 08:18 -
中格互免签证协定将于5月28日生效
2024-04-30 07:18 -
五年来首次访欧,习主席三国之行,值得关注
2024-04-30 07:16 中国外交 -
他“催”哈马斯尽快接受停火协议:以色列异常慷慨
2024-04-29 22:58 巴以恩仇录 -
禁了TikTok,谁会得利?看看印度......
2024-04-29 22:49 -
中国如何成为世界清洁技术巨头?美媒“揭秘”
2024-04-29 22:37 能源战略 -
5名中企人员遇难后,巴基斯坦逮捕4名制造达苏恐袭恐怖分子
2024-04-29 22:36 巴铁 -
中方:对人类道德良知底线的突破,对国际公理正义极限的践踏
2024-04-29 22:07 巴以恩仇录 -
美报告挑事:欧盟任何惩罚都过于温和,无法阻止中国电动车,除非...
2024-04-29 20:15 新能源汽车 -
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退出新任期竞选
2024-04-29 19:31 -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
2024-04-29 19:14 美国一梦 -
习近平主席将出访欧洲三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具体安排和访问期待
2024-04-29 18:57 -
“大礼包”尘埃落定,泽连斯基又伸手:来个十年的...
2024-04-29 17:38 乌克兰之殇 -
尹锡悦与李在明首次举行会谈
2024-04-29 17:32 三八线之南 -
“帮忙应对中国”,美国务院成立“公司”揽活
2024-04-29 16:11 美国一梦 -
外交部反问布林肯:谁在乌克兰问题上拱火递刀?
2024-04-29 16:00 中美关系 -
外交部回应布林肯:中方从来没有兴趣,不要疑神疑鬼
2024-04-29 15:44 中美关系 -
习近平将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2024-04-29 15:03 中国外交 -
6月1日,C919首次境外商业飞行
2024-04-29 14:54 中国大飞机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