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书友:伊拉克民主了,但要亡国了
关键字: 伊拉克伊拉克局势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最新消息逊尼派伊斯兰国ISIS什叶派二、宗派林立的问题从未被彻底解决
贝尔也许预见过伊拉克的命运。“当然,石油就意味着烦恼。”她曾写道,“可恶的东西!”
在贝尔的时代,欧洲大国为自身利益做出的政治决定也造成了中东地区延续至今的分歧,这些分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旧制造着战乱与流血。
萨达姆时期,占全国人口40.5%的逊尼派穆斯林处于统治地位,占54.5%的什叶派穆斯林无法获得逊尼派享受的优待政策。出身逊尼派的萨达姆对要求自治与独立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进行残酷镇压,承担打手任务的,是由逊尼派穆斯林组建的“共和国卫队”。
2003年,美英等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7月13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9月,由25名部长组成的伊拉克临时政府成立,由美国开始主导的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正式开始。
尽管今天的伊拉克仍旧对贝尔小姐尊崇有加,她梦想中的统一、和平、兴盛的伊拉克却并未实现。近年来美国人试图在不同种族(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与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建立全民共识的过程中,遇到了和她同样的问题。
美军在伊拉克的临时公墓
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大选。4月6日,贾拉勒·塔拉巴尼当选伊拉克过渡政权总统。2006年5月20日,战后首届正式政府在经议会表决批准后宣誓就职。总理为贾瓦德·马利基。美国人本着“众人被平等地创造”的民主原则,竭尽全力希望新政府能体现伊拉克各种族的利益需求,因此在这个伊拉克新政府里,总理是什叶派,国会议长是逊尼派,库尔德人则做了总统。
这个新政权看似平等,但在运行中很快走向了萨达姆的另一面:曾经的统治者逊尼派地位一落千丈,长期受压抑且人数占优的什叶派控制了伊拉克政权。2006年3月的第一届议会中,什叶派占据128个议席,库尔德人占据53个议席,逊尼派占据54个议席。
但伊拉克的国内局势却没有因为民主政府的成立而有所好转。美军在伊拉克进行了长达8年的“治安战”,训练了数十万伊拉克新军才维持住基本局面。在这样的乱局下,宗教矛盾非但没有缓和,反而以最激烈而直接的仇杀形式直接展现出来。
2006年2月阿里·哈迪清真寺遭到爆炸袭击后的宗教仇杀成为其中的代表。萨德尔武装和伊拉克内务部队、警察中的一些什叶派立即行动起来,组成行刑队,在夜深人静时绑架、虐待、处决逊尼派人士,然后让留下的尸体传递极端恐怖的信息。向来强悍的逊尼派也用汽车炸弹甚至自杀炸弹向什叶派发动袭击。血腥仇杀造成数万死伤,逊尼派和什叶派非但没有在议会里获得团结,却在街头“收获”了更多仇恨。
2011 年,“阿拉伯之春”开始席卷中东。同年12月20日,美国从伊拉克完全撤军,身后的伊拉克看似和平宁静,却早已开始酝酿着新的危机。贝尔的政治遗产在卷土重来的教派冲突下已经被严重削弱。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我们离开后,伊拉克怎么办?
人们原本以为,伊拉克的教派冲突还会在境内继续下去。然而很快,一支叫“伊斯兰国”的逊尼派武装的入侵,将贝尔当年划定的伊拉克与叙利亚的边界基本抹去。
2014年6月9日,在叙利亚境内坐大的“伊斯兰国”武装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北方重镇摩苏尔,摩苏尔附近的伊拉克新军2个主力师约3万人,遭遇800名IS武装后竟转身溃逃。“伊斯兰国”武装随后挥师南下攻城略地,攻陷提克里特等大片领土,逼近巴格达。沿途的逊尼派部队不仅大批逃亡,甚至倒戈相向。而当年的“共和国卫队”老兵们则在“逊尼复兴、赶走什叶”之类的口号鼓动之下,加入“伊斯兰国”武装。
逊尼派外敌压境,伊拉克政府军又孱弱不可相信。为了自己的生存,库尔德人和什叶派都不得不祭起武装自保的大旗,开始自建军队,自守土地。
伊拉克三分之一的土地上,飘扬着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23“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24“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9“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90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70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