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康:14亿人口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
最后更新: 2019-09-12 12:15:44(文/贾康)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临近,距离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更近一步。拥有全球最大人口规模——14亿人的中国,到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已无悬念:总量上中国的GDP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再翻一番,同时在社会政策托底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关键事项,即“十三五”开局时农村地区还存在的7000万贫困人口,在精准扶贫的贯彻落实下将宣告脱贫。
那么,14亿人口的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战略,在“三步走”的第三步中如愿达到一个重要中间节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放眼七十年提出“三步走”战略规划。在“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前两步提前实现后,党中央决策层又着眼第三步这个横跨半个世纪的战略步骤,明确规划了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的节点目标——它前承2000年的初步小康,后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勾画的“新的两步走”,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国梦”的现代化“新长征”,将由全面小康的实现树立起继往开来的一座新里程碑。
第二,这意味着中国为全世界的减贫事业和全人类的物质文明提升,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因历史等方面原因,过去长期成为贫困人口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把减贫作为重大目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生产力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终于走到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历史新境界。
从全球看,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比重前三位的地区与国家,原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中国,而近30余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的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同期中国的比重则大幅下降,已从1981年的43%下降到10%以下。中国为人类减贫事业所做的贡献全球瞩目,并有望较快地进一步减少国内处在世行标准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前面几十年间,世界减贫贡献之最,非中国莫属。
第三,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望在新的起点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未来十年左右时间内经受住历史性考验而成长为高收入经济体。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中国的年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近1万美元,这已居于世行标准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上半区的顶部。中国的中产阶层已达约4亿人。但按照前面大半个世纪全球范围内的统计现象,有人以“中等收入陷阱”之说来反映一种历史性考验:达到中等收入的经济体,绝大多数不能如愿继续上升为高收入经济体。
然而中国按照近些年的发展态势,尽管有告别超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到来,但未来10年仍可以5%—6%的中高速延续收入增长。这种“中高速”对于世界上其他较大经济体而言,仍属于“高速”。尽管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等不确定因素,但我们只要把握好继续以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的确定性,形成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巨大发展空间所支持的发展后劲,再过十年左右就能如愿确立高收入国地位。
第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中国为什么行”做出进一步和更为全面的总结。新中国七十年风雨兼程,在曲折探索中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歌猛进,业已形成“大踏步跟上时代”“蓄之既久,其发必速”的上升态势,虽然还有种种矛盾制约和未来难以避免的艰难险阻,但我们在中国现代化之路上这一“全面小康”新起点上,已经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充足的信心,继续把方向对准、把激励搞对、把相对优势和巨大潜力充分发挥。
因为我们有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大政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上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道路自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发展中将其中国化来指导创新实践的理论自信,有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完成经济社会转轨从而显著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的制度自信,以及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中的精华并吸收人类文明积极成果的文化自信。中国奔向现代化的航船,将更昂扬地树立巨帆“乘长风破万里浪”。
第五,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更清楚地认知中国现代化道路上“行百里者半九十”、承前启后奋力进取的要领。中国人经过百多年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努力,终于迈入“从未如此接近伟大民族复兴愿景”的“强起来”新时代。但以全面小康为新起点,如何化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矛盾而增进社会和谐?如何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完成体制机制的转变来建成具有高标准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充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生机勃勃以及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奋斗未有穷期,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唯有“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展、工作再抓实”,勇于跋涉险滩“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深水区啃硬骨头,在“历史三峡”的瓶颈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受住未来几十年的历史性考验,使“中国梦”在现代化进程中梦想成真。
(本文原载于环球时报,观察者网已获得作者授权转载)
- 原标题:贾康:14亿人口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故宫临时调整14、15日开放时间
2019-09-12 12:13 中国游客 -
公厕厕纸大量失踪,打开监控一看…
2019-09-12 12:00 西南城事 -
中秋节,全国网友开始了一场爱心大接力…
2019-09-12 11:42 暖心闻 -
-
商务部:支持华为开展保税维修业务
2019-09-12 11:05 华为 -
2年内上百次疲劳驾驶 交警两句话让他捂脸痛哭…
2019-09-12 09:58 -
黄之锋声称“若现在是新冷战,香港就是新柏林” 人民锐评驳斥
2019-09-12 09:38 香港 -
高唱国歌被示威者围堵,网友:是条汉子!
2019-09-12 08:56 心连心 爱香港 -
三门峡矿区山体被喷绿,官方回应
2019-09-12 08:4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港律政司长:港府正就《禁蒙面法》进行研究
2019-09-12 08:38 心连心 爱香港 -
“早应该给你爹让座”,岁数大就能强迫别人?
2019-09-12 08:36 中国雷人秀 -
“砸了这辆300多万法拉利,4S店老板就会给我融资”…
2019-09-12 08:15 中国雷人秀 -
9月20日至10月7日,北京加油站停止自助加油
2019-09-12 07:51 国庆70周年 -
中方召见德国大使抗议外长见黄之锋?驻德大使回应
2019-09-12 07:48 香港 -
国泰8月客、货运量均现两位数跌幅
2019-09-11 22:18 香港 -
中秋前夕,一批“老、幼、妇”被特赦
2019-09-11 21:44 依法治国 -
中方想等美大选后再达成协议?外交部回应
2019-09-11 21:38 中美关系 -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哈萨克斯坦总统访华并同其举行会谈
2019-09-11 21:35 -
约翰逊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09-11 21:13 中国外交 -
高质量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李强在这个总结会议上这样强调
2019-09-11 20:26 上海观察
相关推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173“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65“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48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107最新闻 Hot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
哈佛“硬刚”特朗普
-
特朗普自夸上了,“我灵活得很,还帮了库克”
-
“特朗普考虑暂停汽车关税”
-
美国加州突发5.2级地震
-
“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
欧盟警告欧洲领导人:不准去!
-
为筹钱暗杀特朗普,美国一青少年枪杀父母,还打算逃到乌克兰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曾表示“美国将让位给中俄”
-
“美国,下三流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