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论坛高端对话:在世界变局中,只有重建国际信任才能带来全球治理
编者按:2025年开年至今,全球依旧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局与不确定性中,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与多边合作问题日益凸显。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以“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为主题举行高端对话会,共同探讨在信任危机、治理危机和方向危机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如何携手构建稳固、包容的国际秩序。
对话中,嘉宾们就如何构建国家间信任、国际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既反思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也提出了加强多边主义与双边合作、推动“共同现代化”等务实建议。观点体现了各方对现实挑战的清醒认识,也为未来构建基于信任的国际关系提供了启示。
张军: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事,欢迎大家参加本次高端对话会。本次对话的主题是“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
我们都知道,整个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我们看到南方国家正在崛起,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反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所以世界正面临三大主要危机:信任危机、方向危机以及治理危机。虽然可能还存在其他危机,但我认为这三大危机已代表了现阶段大多数问题。正因如此,世界变得越来越危险、冲突不断,局势也愈发混乱与分裂。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所言:“我们的世界已经脱轨。”面对世界脱离了轨道的这一现状,我们该怎么做呢?如何应对今天混乱、分裂的情形?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意愿,希望能够不断推动多边主义,能够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来应对这些共同的挑战,共同寻找解决之道。但是我们也需要指出,面对这样的分裂世界,不管我们选择做什么,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重建信任。在国际社会中,重建信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没有信任就没有团结,就没有合作,也没有共同的努力,当然也不会有有效的全球治理。
高端对话: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分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建信任成为本次高端对话的主题,希望能够给我们以启迪。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几位知名嘉宾:第一位嘉宾是图尔克先生,图尔克先生在2007至2017年期间担任斯洛文尼亚总统,同时他也是马德里俱乐部的主席,欢迎图尔克主席!
第二位嘉宾是保罗·兰热尔先生,保罗·兰热尔先生是葡萄牙国务部长兼外交部长,欢迎您!坐在左边的这位是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但是在大学校园之外,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据我所知,他出访了130多个国家。
坐在萨克斯教授左边的这位先生是郑永年教授,郑永年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同时他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
现在我们热烈欢迎所有的演讲嘉宾和讨论嘉宾,感谢你们参与我们今天的高端对话,我也真诚地希望我们的讨论嘉宾,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真知灼见。首先我们从图尔克先生开始,先请您进行发言。
图尔克:谢谢张军秘书长的介绍。此次会议的主题十分重要,同时也充满挑战。在当前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重建信任无疑是最关键、最具挑战性的话题。
目前,我们已达成共识:单极世界已经成为过去,单一国家主导全球事务的局面不再成为可能。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崛起,自然引发了一个问题——能否在某种国际组织框架(例如联合国框架)下实现多极化趋势下的合作?我了解到,中国正支持联合国这一统一框架,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信任。
图尔克 博鳌亚洲论坛
然而,多极化在现实中是否能够支撑起多边机制?这牵涉到多个层面的问题。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看法:第一是词汇问题,最近我们听到很多人提到“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什么要选择“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样一个词语?为什么不说“国际法”?这是不是在意指已有的一些国际规则还不是国际法,它是在国际法框架之外的这些规则?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这些词汇已经成为现有话术中一些吸引眼球的词汇,让这个事情变得非常复杂。因此,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我们必须澄清那些容易引起混淆的词汇,尽量避免产生误解。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该怎么样去面对乌克兰的问题?关于乌克兰问题,我们知道过去有一些承诺,现在的新政府打破了美国政府此前的政策,这种行为是否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如果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它能否真正带来和平?有观点认为此类情况会发生,也有人持相反意见。我的看法是:虽然认真推动和平努力是值得支持的,但当前的现实并非如此,我希望随着时间推移,未来能看到真正带来和平的努力和成效。
最后,我想谈谈在博鳌论坛上反复讨论的新技术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讨论人工智能与和平威胁之间有什么关联?比如说核武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缩短人类作出决定,尤其是使用核武器决定的时间,这会是一个问题。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
我最近在《南华早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所有五常的专家正讨论如何制定一整套应对这一现象的建议。看起来,这正是各方以对国际和平与稳定负责的态度,来应对这一新技术所做出的现实努力。若果真如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全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各国依旧有一种方式构建信任。以上便是我的初步评论。谢谢!
标签 国际安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2025-03-30 15:3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慰问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
2025-03-30 14:45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2025-03-30 13:20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2025-03-30 12:08 观察者头条 -
“12名中国公民在缅甸强震中受伤”
2025-03-30 11:59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2025-03-30 11:0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防长秘密文件曝光,又冲中国来
2025-03-30 09:55 -
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2025-03-30 09:42 观察者头条 -
中方调度14颗卫星助力缅甸地震应急救援
2025-03-30 09:22 -
泽连斯基最新表态:不接受
2025-03-30 09:12 乌克兰之殇 -
美国一小型飞机坠毁,伤亡不明
2025-03-30 07:41 航空航天 -
以军向黎巴嫩南部联黎部队巡逻队开火
2025-03-30 07:12 -
中国救援队抵达缅甸
2025-03-30 07:11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2025-03-29 23:17 美国一梦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2025-03-29 22:41 美国一梦 -
遇难人数升至1644人
2025-03-29 21:41 地震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检方传唤
2025-03-29 18:40 三八线之南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2025-03-29 18:40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2025-03-29 18:39 美国一梦 -
缅甸首都内比都发生5.1级地震
2025-03-29 18:04 地震
相关推荐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78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49“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28“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93《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10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