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雪峰: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若干问题
关键字: 宅基地三农宅基地制度改革城市化从节约土地的角度来讲,农民进城了,宅基地闲置在那里没有复垦种粮食,的确有浪费土地的嫌疑。不过,农民之所以普遍不退出宅基地,是有原因的,大致有四个原因,一是农村年轻人进城了,父母仍然留村,他们要住房子;二是平时进城了,年节还要回来;三是年轻时进城了,年老还可能还回来,因此留下宅基地待回来时再盖房子住;四是现在全家进城了,但能否在城市体面安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进城失败还要返回农村。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真正可以全家体面进城的农民其实是不多的。更何况经济周期可能引发各种问题,使农民返乡的权利尤其重要。这个意义上讲,农民进城了,并非他们就不需要宅基地了,即使农民已经全家进城,他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进城失败,而愿意留下宅基地作为不得已时期的退路与救济。多一个救济和选择总是好事。
另一方面,农民进城了,农村出现了闲置宅基地,并非这些宅基地就是浪费了,而是仍然闲在那里,随时可以复垦为耕地。实际上,很多中西部农村,农民进城后,农民在空出的宅基地上自动种了树,种了蔬菜甚至种了庄稼。即使这块土地的性质仍然是宅基地,将来还可以让农民回来建房子,现在却没有浪费。将来更不会浪费。
同时,农民用于建房的宅基地一般都不是基本农田,而是坡地、荒地、旱地,这样的宅基地复垦种庄稼与复垦荒地的条件差不多。而既然当前全国还有大量未利用地还可以低成本复垦却没有复垦,就完全不必要非得立即让农民退出对他们仍然具有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实际上,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中国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战略上的而非战术上的,更非要立即马上腾退出所有农村闲置宅基地,当然更不是要不计成本地高价让农民腾退宅基地,而是应当留一点资源冗余量,以为农民提供退路,为现代化提供缓冲。
因此,我以为,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农民“居有其屋”,“一户一宅”的政策要坚持。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于绝大多数农村没有任何现实可能性,倒反过来可能让农民失去宅基地使用权(担保抵押)。如果中央不允许农民失去宅基地使用权,则担保抵押权也就没有实现基础。
至于让农民腾退宅基地以复垦宅基地种粮从而节约耕地的目标更是可以暂缓,因为无论现在是否复垦为耕地,宅基地仍然在那是,留一个缓冲空间,放一点资源冗余,对于农户和国家都十分重要。完全没有必要立即马上不计成本地腾退宅基地。作为土地资源的宅基地,退与不退,它都在那里。
二、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宅基地地试点县市都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作为试点主要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学界也对宅基地充满财富的幻觉与想像。最通常的说法是,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来盘活农村宅基地和宅基地指标,激活巨大的农村宅基地资源,由资源变资产再变财产,从而让农民致富。
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关于农村宅基地的财富幻觉,这样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就走到邪路上去了。
当前全国宅基地试点一般将宅基地退出作为重要目标。地方政府希望借宅基地退出来获得大笔资金用于补偿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改造旧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甚至让农民致富。其中办法就是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市通常所说的盘活宅基地及宅基地指标。
具体地,地方政府试图通过让已经进城农户退出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复垦形成耕地,同时获得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或将农民腾退宅基地集中于一处用于建设目的来获利。获利用于三个方面,一是补偿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利益,二是筹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三是发展集体事业,从而通过农民腾退宅基地来改变村庄面貌,建设村庄,富裕农民。
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模式,宅基地改革试点中,一些地方采取了大拆大建的模式,主要是将农民集中起来居住,用减少的宅基地换得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又通过指标交易来获得农民集中居住的投入。简单地说,地方试图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办法来进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按宅基地试点县市的说法,就是要盘活宅基地和宅基地指标。按重庆地票的经验,农民每腾退一亩宅基地大约可以获得地方政府15万元的指标补偿,然后再将指标落实到城市建新区。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在试点县市,宅基地腾退指标,落到城市建新区,县市一级根本就没有如此之大规模的建新区,所以腾退宅基地所形成指标无法落地变现。因此试点地区提出要进行跨县市指标交易,县里的指标卖到省城,中西部指标卖到京津泸。问题是京津泸本身并不缺指标。因此,花很高代价腾退出来的宅基地并不能获得预期的收入,地方财政根本无力弥补宅基地腾退所形成巨大亏空。也是因此,几乎所有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市都提到,现在进行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最大困难是钱从哪里来,是地方财政无力弥补宅基地腾退所形成的亏空。
现在的问题是,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大的亏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进行宅基地改革时,尤其是农民腾退宅基地时,以为腾退出来的宅基地及宅基地复垦所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政策转换)可以换取巨大利益。
实际上,农民腾退出来的宅基地最多也就是一块良田,良田种粮食,一亩每年产2000斤粮食,价值3000元,纯利也就在1000元左右,一个农户腾退的宅基地有0.5亩,一年500元纯利或地租,按5%的利率计算,这块土地的价值也就在1万元左右。而当前一些地方腾退宅基地给到农户的补偿甚至是按拆迁来支付的,每亩宅基地的补偿在15 ~30万,甚至有达到100万元的。
在区位好的地方,比如城乡结合部或风景名胜区,农民腾退出来的宅基地集中起来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可能获得远高于从事农业的收益,从而实现较大利益。但中国绝大多数农村的宅基地位于一般农业型地区,没有区位优势,也就不可能实现发展二三产业的利润。所谓盘活宅基地,也就是将宅基地复垦种粮食,如前所述,这其中的收益相当有限。
- 原标题: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若干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