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华:“造血”扶贫,为何说起简单做起难
关键字: 《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特色产业扶贫政府扶持特色产业柑橘黄龙病农业政策补贴农村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桂华】
一直以来,行动者和旁观者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都倡导着从“输血”走向“造血”的理念。受此理念影响,我国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将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一种重要行动手段。据日前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显示,仅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累计向连片特困地区投入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1220亿元,安排林业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1160多亿元。倡导产业扶贫者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试图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让困难农民不仅脱离贫困,而且还能够致富。
鄂西属于国家划定的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该地区山高沟深、地广人稀,交通条件相对不便。过去几年中,笔者曾两次到该地区调研,所调查的几个乡镇都享受过财政资金投入的产业扶贫政策。
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在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下,当地农民经历过好几轮产业结构调整,包括种茶叶、发展核桃、种植药材、发展蔬菜柑橘等。通常五年左右一个结构调整周期,上次是林业部门向农民免费发放种苗,号召农民种植某种果树,下次可能就是农业局向乡村干部下达新作物种植面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乡镇都是来来回回折腾几次,最终是农民砍掉半死不活的种苗又回到种植传统稻麦玉米等作物上。
当然也有少部分乡镇村庄成功,比如毗邻三峡大坝的秭归县的几个乡镇,就成功发展柑橘种植产业,最近几年秭归脐橙逐渐在全国市场中获得名声。
果农收获脐橙(图源自网络)
总的来看,政府扶持的特色产业发展是失败居多而成功较少。其实,政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常失败的教训,过去已经有过多次。比如河南省的很多地方政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习山东寿光发展蔬菜种植做法。当时农业税费负担重,地方政府下达任务要求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目的是让农民致富,然后政府才容易收税。
学术界曾经一度研究过这个现象,称其为政府“逼民致富”行为。这类“逼民致富”行为基本绝大部分是以失败告终。前几年,我们到河南调查,一些农村干部回忆当年整个乡镇发展韭菜种植业的情况。几万亩耕地上统统种植韭菜,通过行政命令将任务下达到每家每户,甚至乡镇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包几亩地种韭菜,以做示范。结果到了收获季节,韭菜没有销路,农民开着拖拉机将韭菜拖到乡政府大院,发生农民与政府的激烈冲突。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依然热衷的产业扶贫政策,与政府要求农民种韭菜行为,在性质上很相似,都属于行政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专项资金扶持,农民通常不需要支付种苗成本。一些农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政府免费发放的种苗领回家种植。但是结果却与种韭菜相似,基本以失败告终。我们在鄂西看到农民将前几年政府引导的发展种植的果树砍掉当柴烧的情况。
农业产业扶贫较难成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二是市场规律影响。
先说自然条件。比如,湖北秭归县的很多乡镇都推行过柑橘种植,但最终只有几个乡镇和村庄成功。我们调查的某个村庄被称为秭归脐橙第一村,这个村有四五千亩荒山,过去几乎是不毛之地,恰恰种出的脐橙品质较高。这个村的农民最近四五年迅速致富,有几个村民组是几乎家家户户购买小轿车。这个被称为秭归脐橙第一村的村庄,也只有一部分小组恰好地处海拔300—600米之间,适合脐橙种植而致富。其他一些海拔超过700米的高寒村,种植的脐橙口感不好且容易受冻害,这些高寒小组的很多农户依然贫困。
很多地方往往是全区域推广某个产业政策,殊不知只有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才能产出高品质的特色产品,“橘南枳北”的道理不可违。地方政府执行上级政策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往往是试一试,但是对于农民却是折腾。上面那个村的农民运气好,碰巧适合种植柑橘,因此才敢号称自己是“第一村”。不是所有的村都有这么幸运。
比自然条件更加关键的限制在于,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受到市场规律支配。
最近几年秭归脐橙的市场名气越来越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比秭归脐橙名气更大的赣南脐橙产量大幅降低。赣南脐橙比秭归脐橙发展的更早,品质也不差,不幸的是近年来很多南方柑橘种植地区大规模爆发“黄龙病”。“黄龙病”被称为柑橘类的癌症,一旦果树感染,就无法防治,并且是区域性爆发。从一棵树到一个果园到一个地区,“黄龙病”发展的速度很快。
今年上半年,我们到广东清远地区调查,当地一个乡镇曾经盛产砂糖橘,前年开始流行“黄龙病”,不过两三年时间,一半以上的果园绝收。因为产量大幅降低,砂糖橘的价格大幅上涨,一些暂时还没有感染“黄龙病”的农户,去年收入几十万元,让我们这些外来调查者大为惊叹。倒是当地一个村支书对此看的很透,他说,“要是没有‘黄龙病’,砂糖橘就卖不出高价钱,你也就看不到赚钱的情况”。
柑橘感染“黄龙病”,半青不红
- 原标题:桂华:“造血”扶贫,为何说起简单做起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