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频频卷入预制菜风波,和府捞面能缓解消费者食品安全焦虑吗?
(文/夏峰琳,编辑/徐喆)春节前夕,和府捞面要去海外IPO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关注。观察者网注意到,这并非和府捞面首次传出上市消息。早在2022年1月,参投过C轮的产业投资方绝味食品就曾发布公告称,和府捞面正在与股东签订重组框架协议,计划实施境外上市,以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业务发展。
作为“面馆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和府捞面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规模化扩张,“书房里的养生面”这一宣传亮点也逐渐被市场所熟知,其营造出来的新中式特色餐饮文化及高端品质慢生活方式也在众多面馆品牌中独树一帜。
然而,和府捞面虽然逐渐站上高端面食赛道的顶端,但是公司营收未见突飞猛进,亏损持续。此外,消费者对于其高品质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有媒体报道显示,和府捞面内部员工爆料称:“和府捞面的门店是没有拉面师傅和厨师的。面是工厂里出来的,浇头基本也是预制的,只需要加热,汤则是料理包加水兑出来的。”此后,和府捞面一度深陷“预制菜”传言。而和府捞面始终未正面回应市场质疑,其避而不谈的态度难免给消费者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三年连亏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和府捞面品牌自2012年成立之日起,便将自己定义为“书房里的养生面”,并在官网中介绍,以“十年一碗面”的匠心为顾客打造“草本浓汤,一碗养生”的慢生活。
适逢消费升级大势,凭借高端且足够有噱头的定位,和府捞面成为红极一时的“资本宠儿”。企查查的融资信息显示,2015-2021年,和府捞面拿到了6轮融资。最近一笔融资来自2021年7月,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估值70亿元。
然而与高估值不符的是,和府捞面在2020年到2022年间一直处于连续亏损状态。据绝味食品回复上交所2022年年报问询函披露,2020-2022年期间,和府捞面实现总营收11.07亿元、17.32亿元、14.56亿元。归母净亏损录得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呈逐年扩大趋势。
三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和府捞面的负债水平也居高不下。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10%、61.73%、75.09%,而连锁面馆味千(中国)同期资产负债率仅为29.97%、27.60%、24.49%。
尽管主品牌定位高端,业绩表现依然堪忧,和府捞面愈发焦虑。这或许也是其决意开放联营、布局下沉市场,积极开源创收的关键。
和府捞面官网显示,目前在全国80多个城市共有500多家门店。在去年底的战略升级发布会上,创始人李学林表示,预计到2026年,和府捞面门店将达到2000多家,阿兰家兰州牛肉面门店有望突破1500家。这意味着,两个品牌平均每周至少要各新增10家门店。而在十年长远规划中,和府捞面更是喊出2万家门店的激进目标,平均每周需要有超40家门店开业。
快速开城拓店的秘诀在于开放联营并下沉。李学林强调,未来三年公司将采取“直营+联营”经营模式,和5000多位事业合伙人一起深入2000多个县级单位。联营门店将以“类直营、全托管、共风险”模式运营,单店面积相对较小,优先对二线及以下城市开放申请。
需要指出的是,下沉市场的竞争对手多为性价比高的传统小店,“多品类、少品牌、价格实惠”是这类小店的主要特点。《2023年中国粉面赛道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56.9%的消费者认为“价格合理”是消费粉面类菜品的重要因素,53.3%的消费者面类菜品支出不超过20元。和府捞面降价后的20-30元区间,仅有20.8%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
很显然,在优先对二线及以下城市开放联营后,和府捞面或将走向竞争更为激烈的战场。
陷入“预制菜”“料理包”风波
业绩亏损背后,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并非单纯的价格或者食材质量某一种因素所致,而是消费者感受到的餐食品质、口味以及用餐体验等与餐饮店贩卖的所谓“生活方式”无法达成预期,从而导致实际体验与心理预期的落差较大。
事实上,和府捞面在2023年确实陷入了“预制菜”和“料理包”风波,这与“草本浓汤,一碗养生”慢生活的品牌调性似乎不太相符。
在2023年3·15期间,新浪网发布的一篇名为《和府捞面走钢丝:拿料理包做骨汤,放“2万家门店”的大卫星》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和府捞面一名内部员工的爆料:“和陈香贵、马记永不一样,和府捞面的门店是没有拉面师傅和厨师的。面是工厂里出来的,浇头基本也是预制的,只需要加热,汤则是料理包加水兑出来的。”
此外,观察者网注意到,一个名为“厨室机密”的账号在知乎发布的《和府捞面的秘密》一文中,就提到了有关和府捞面预制产品的“秘密”。和府香菜和葱之外的其他所有,包括面条汤底酱汁菜心所有小吃乃至炒饭,都来自配送,冷冻产品,到店后只用加热拆包装盘。
从合规的角度来说,预制菜的存在并没有问题。它之所以屡屡陷入舆论风波,是因为预制菜市场良莠不齐。归根结底,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预制菜的品质和健康,如果能与价格相匹配,也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不过,从现有的公开信息来看,和府捞面面对市场质疑,并没有正面回应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一边是“预制菜”“料理包”疑云未消,另一边,和府捞面食品安全投诉频频。黑猫平台显示,投诉编号为17371443471的消息显示,有消费者表示,在2024年2月10日晚上八点左右通过“饿了么”平台在和府捞面(广州动漫星城店)点了一单外卖,九点左右食用,约十一点出现胃部疼痛、腹痛腹泻症状,凌晨一点左右上吐下泻,凌晨四点左右开始发烧。而同行亲友没有食用此外卖(除此之外全天餐食均一样),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
无独有偶,投诉编号为17371494099的消息显示,2月16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在网上购买了和府捞面的草本牛肉面,刚要准备吃,打开就发现一块黑色的,感觉像是发霉,店铺也找不到客服可以反馈。
由此可见,在上市之前,摆在和府捞面面前的问题还不止一个。
标签 餐饮业- 责任编辑: 夏峰琳 
-
海底捞预计2023年营收超414亿元,净利超44亿元
2024-02-21 16:36 观网财经-消费 -
2023年经营利润下滑39.6%,资生堂也卖不动了
2024-02-21 13:59 观网财经-消费 -
华润啤酒入主一年后,金沙酒业再现人事震荡
2024-02-20 19:32 观网财经-消费 -
*ST左江连发三次退市警示,华安证券仍推荐买入被责令改正
2024-02-20 15:27 -
药明康德力驳美方误导性指控,坚决表态无国家安全风险
2024-02-19 18:38 观网财经-健康 -
贡献利润超六成的子公司车间爆炸,亚太科技回应
2024-02-19 18:38 -
2024春节档出游热、消费旺,电影票房突破80亿大关
2024-02-19 17:29 观网财经-消费 -
春节假期,餐饮消费“热辣滚烫”
2024-02-19 17:25 观网财经-消费 -
买涨不买跌?LV再次上调中国市场售价
2024-02-19 12:40 观网财经-消费 -
石头洗地机“抢镜”央视龙年春晚,国民品牌引领中国家庭清洁新时代
2024-02-11 11:55 -
禾赛科技决定对美国国防部提起法律诉讼
2024-02-07 20:11 -
春节消费前瞻五|争议中的预制菜热销,金陵饭店等上市公司布局抢占万亿市场
2024-02-07 19:49 -
春节消费前瞻四 |“颜值经济”推动下,医美护肤行业迎消费热潮
2024-02-07 19:46 观网财经-消费 -
规划产能超600GWh,欧洲能否成为中国锂电“应许之地”?
2024-02-07 19:19 中企出海 -
为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华润置地组织结构大调整
2024-02-07 16:49 观网财经-房产 -
广州、上海之后,北京通州取消“双限购”
2024-02-06 17:51 观网财经-房产 -
蜜雪冰城要开始卖啤酒了?
2024-02-06 17:46 观网财经-消费 -
喜茶茶坊在上海开出首店
2024-02-06 17:17 观网财经-消费 -
桃李面包不香了?业绩拖累股价创新低
2024-02-06 16:12 观网财经-消费 -
复盘2023中国锂电产业:春天的七个瞬间
2024-02-06 13:48
相关推荐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46“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199“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8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4最新闻 Hot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又发癫!“没了中国,英国你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