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看到林徽因,我头脑中有一道闪电划过
观察者网:建筑学涉及到空间感知和计算,以及对建筑材料的理解,学生是否需要学数学、几何学,材料学等STEM学科?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是的。建筑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建筑与物理和几何有关,你需要理解建筑物如何矗立起来,材料在加热后导致什么变化,冷却后又会如何。而这需要大量的技术知识。而且我们的很多课程确实都侧重于建筑系统学。
观察者网: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从北美毕业回国之后,创建了东北大学建筑系,沿袭了不少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学方法、学制等等。目前两所学校是否还保持着紧密的学术联系?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两所大学的交流比以前更紧密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中国大多数知名大学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比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只不过东北大学没有其他几个大学一样和宾大保持正式的合作关系。而且我们的毕业生也参与了清华大学某些院系的创建。目前宾大建筑系的很多老师就是从清华和同济毕业的。
观察者网:林徽因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现和保护古建筑。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而美国是相对年轻的国家,只有少数几百年历史。当你说“保护古建筑”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样的建筑?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建筑能连接历史和我们的当下生活,建筑还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的连接点。刚才已经提到了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状况问题,我们可以改善现有的建筑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累积——这就是连接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林徽因毕业照
因此,我们对现有建筑如高速公路、公园等的环保特性了解越多,我们就越能有效地重新利用和适应新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将变得更强大。所以我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中国有着超过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与中国相比,美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但依然可以先做一些建筑重新利用和翻新的工作,哪怕是一两百年前的建筑,其中的过程很有趣。
中国的历史比美国悠久得多。我们的许多建筑传统来自欧洲。有一点不同的是,亚洲,包括日韩的木结构建筑传统更强,北美和欧洲的砖石建筑传统更强。
当然,我们也有木建筑,比如佛教寺庙,亚洲国家也有砖石建筑。比如天主教大教堂,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教堂往往都是石制的。各种佛教寺庙的风格也不一样,目前中国和日韩都在进行寺庙修复翻新的工作,这些工作能为北美的大教堂保护和修缮提供很多灵感。
观察者网: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民国时代的很多公开活动也包括了为保护古建筑而筹款。建筑学的很多公益活动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您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我做的很多项工作需要政府补贴,或者你会找到一些私人资金来源。大多数情况下,我的筹集资金不是来自政府,而是来自私有团体。所以我们除了依靠学生支付的学费,还依靠个人和许多企业的捐赠。
观察者网:目前中美两国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出现了脱钩断链的趋势,理工学科的学术交流不如之前多了,我发现这个趋势开始蔓延到人文科学领域。您是怎么看这个现象的?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我相信林徽因这个案例是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更好地相互理解的桥梁。今年 1 月我在北京时,我在宾大沃顿商学院中国中心有机会和美国驻华大使和尼古拉斯·伯恩斯会面。伯恩斯大使非常坦率地谈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挑战。他也谈到了合作领域,比如思考我们可以在哪些领域扩大合作?如何认识中美交往史?我们一路走来遇到过不少挫折,但总体来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
嗯,还有其他一些有争议的领域我们也应该加强合作,比如建筑学。我们该如何应对建筑环境和气候变化?我们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加舒适?我们都住在一个庞大的星球上。所以我认为,我们与林徽因、梁思成以及其他毕业生这种后辈传承的关系是我们合作和释放善意的积极因素。我坚信我们在气候变化和性别平等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9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9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6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5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