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疫情阴影正在淡去,全国两会随着初春回暖的节奏向我们走来,观察者网推出“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视频访谈,邀请十余位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数字经济、稳投资、促消费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国经济。
-
很多行业,不能数字化转型就要掉队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对于行业、市场的监管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过去对传统行业的监管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政策,但数字经济的逻辑和传统经济不同,从“赢者通吃”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
消费投资哪个重要?这有个“一石几鸟”的方案
中长期增长一定是靠投资、靠创新,而不是简单靠消费。但经济循环的动态平衡一定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通过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来使收入分配所形成的消费能力与供给能力相匹配。原理很简单,但大家争得天昏地暗,非要强调哪一个很重要,实际上动态平衡是关键。
-
罗思义:中国经济要提升,必须绕开美国踩过的“坑”
中国的短期经济刺激计划中消费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不仅仅是消费。消费和投资所起到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产能翻倍,消费能起到多大作用?答案是0。
-
美国可以尽情说中国坏话,东南亚没人听
我最近对一批美国国会共和党党团高层讲,你们可以尽情地说任何关于中国的坏话,但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或者孟加拉国,没有人会听进去一个字。因为在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美国无法提供比中国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而宽带基建恰恰是对那些国家能否实现发展最关键的一项技术。
-
美激进加息暴露体系缺陷,人民币国际化有新机遇
去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以金融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金融冲击为主,今年除了金融冲击以外,还有可能因为美联储紧缩带来美国经济放缓甚至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外需减弱。金融加实体经济的双重冲击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
提振消费,如何让老百姓挣到钱敢花钱
目前扩大消费的瓶颈在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可支配收入或者即期购买力水平较低。换句话说就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率高,高收入群体的消费率低。因此,实现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反弹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消费。
-
不被“卡脖子”,中国必须打造自己的产业链
这一次西方发明了“萎胀”这个词语,意味着未来的形势可能很严峻,造成的影响可能会超过上次的十多年“滞胀”。
-
贾康谈财政加力提效及地方债、房地产税
地方政府希望出政绩,不能说不好,但仅局限于政绩的考虑,不惜以隐性债这种非规范方式来筹集风险资金,就会重演“潜规则”强制替代“明规则”的“悲剧”。
-
全球贸易缩水,我们不能光想着抢份额
我们是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后这些贸易伙伴可能越来越多会和我们有贸易逆差:我们买他们的东西,跟他们分享我们市场奶酪。并且,我们给他们分享的市场份额要大于我们从他们那里拿走的订单或者说蛋糕。
-
错过了“铁公基”、房地产的,抓紧往这儿看
很多不了解“三农”的人往往一上来就问“农业有什么搞头”。当然没搞头,谁让你搞农业了,我说的是乡村振兴,谁跟你说农业是投资领域?不能再用旧观念来看待新形势,否则就会吃亏。所以,说清楚了,现在要投的第三资产池,可不是劝你投农业,不能理解错了。
-
2023年中国房地产怎么走?
疫情阴影正在淡去,全国两会随着初春回暖的节奏向我们走来,观察者网推出“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视频访谈,邀请十余位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数字经济、稳投资、促消费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国经济。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张军:判断是否出现垄断,不能只看市场份额
张军:判断是否出现垄断,不能只看市场份额[全文]
-
张军:数字化时代,失业和就业界限没那么明确了
张军:数字化时代,失业和就业界限没那么明确了[全文]
-
刘元春:民间投资低迷,有三大原因
刘元春:民间投资低迷,有三大原因[全文]
-
刘元春:消费投资哪个重要?
刘元春:消费投资哪个重要?[全文]
-
罗思义:为什么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成了一场“全球灾难”?
罗思义:为什么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成了一场“全球灾难”?[全文]
-
罗思义:为经济复苏“开药方”,中国的这个决定性优势不能忽视
罗思义:为经济复苏“开药方”,中国的这个决定性优势不能忽视[全文]
-
大卫·戈德曼:美国这么做,会让全球出现两条芯片供应链
大卫·戈德曼:美国这么做,会让全球出现两条芯片供应链[全文]
-
大卫·戈德曼:美国试图与中国“脱钩”的想法十分愚蠢
大卫·戈德曼:美国试图与中国“脱钩”的想法十分愚蠢[全文]
-
大卫·戈德曼:美国可以尽情说中国坏话,东南亚没人听
大卫·戈德曼:美国可以尽情说中国坏话,东南亚没人听[全文]
-
管涛:全球央行“狂囤”黄金,金价会不会大涨?
管涛:全球央行“狂囤”黄金,金价会不会大涨?[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