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大明:内政“偏科”,外交“遗产导向”,拜登只能炒作中国威胁?
导读4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发表百日就职演说:“美国已经为起飞做好准备。我们将重新开始工作,重新构筑梦想,重新做出发现,重新领导世界。”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民调,拜登在疫情应对上最获肯定,64%的成年人满意他的处理方式,仅31%不满意。在经济政策上,52%的受访者满意拜登表现,41%不满意。上个月签署生效的1.9万亿美元经济纾困法案的支持度达65%。但在美墨边界的移民问题上,有53%的受访者不满意拜登,仅37%满意。
然而,美国疫情任重道远,经济增长前景未卜,人道主义灾难频现,政党极其极化......拜登的百日答卷如何评判仍然值得商榷。
韩桦:刁大明老师您好。前段时间是拜登执政首日一百天的节点,您能否为我们点评一下拜登上台后的总体表现?
刁大明:拜登新政府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偏科”倾向。美国各路民调显示,拜登在防控疫情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大概有六成将近七成的人是相对满意的。在经济、以及所谓的团结族裔、团结公众意义上,满意度也略高于不满意度。但是在民主党本来应该加分的一些议题,比如说在移民与边境管控、控枪等议题上,各路民调都显示对其满意度是远远低于不满意度。
4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中)在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发表演讲。(图源:新华社)
我们知道,这届政府相对于过去上届政府而言,在疫情防控上是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态度,但是即便到今天为止,每天大概也要增长数万的新增病例。现在即便是美国的疫情专家,也没有说美国的疫情到了可以看到拐点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美国自己的统计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实现了6.4%的增长,其实也不如预期。
现在,拜登为了推动经济复苏,过去执政一百天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通过了所谓的《美国救助计划法案》,即1.9万亿的“散财童子式”的巨额支出。未来还会有2.25万亿的“美国就业计划”、1.5万亿的“美国家庭计划”。
在客观上“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再进行大规模的支出,本身对于美国经济,和国家宏观的管控能力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更何况现在看这种支出的增加,与之相伴的会带来公司税或者资本利得税的增加。美国经济增长未来的前景其实也并不是所谓的“一马平川”。
再加之,拜登上台一百天,美国边境人道主义灾难频现,移民大量涌入。针对包括亚裔在内的少数族裔的仇恨犯罪,枪支泛滥和枪支暴力日益严重。这很显然是在竞选期间拜登和民主党阵营不断抛出空头支票式的竞选口号导致的一种逆向刺激的结果。
3月20日,美国多地爆发主题为“停止仇恨亚裔”的游行和集会,以此抗议亚特兰大枪击案以及近期在美国激增的针对亚裔的仇恨事件。(图源:新华社)
总的感觉,过去的一百天拜登只是让美国没有更糟糕下去,但没有摆脱美国目前糟糕的局面。
韩桦:虽然说拜登目前没有帮美国挽回糟糕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从民调数据上看,拜登“很稳”,和当选时相比,数据没有像很多总统那样往下掉。
刁大明:确实,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衡量拜登的民调数据,可以看出拜登在某一方面确实看上去表现尚可。按照综合民调显示,其实拜登目前的表现虽然不及奥巴马,但是基本上是和小布什和克林顿的同期水平是基本持平的。
当然如果说拜登跟小布什基本持平,显然不是特别积极的评价了。我们知道小布什的前8个月也就是在911事件之前,基本上是并未进入角色的状态。所以有很多美国媒体认为911事件让小布什一天之内就转入了总统角色应有的状态。
但是克林顿的前100天的民调表现跟目前的拜登相比,可能有些数据还低于拜登,但克林顿其后也连任成功,而且其治下的90年代的美国也迎来所谓的“全盛状态”。
但是如果我们切换到另一个历史维度,就是两党支持率的差距,则又是另一种情况了:现在拜登在民主党内部的支持度9成以上,共和党内部的对拜登还有支持的人,大概也就10%左右。也就是说两党对他的民意的这种支持的差距,大概要达到8成以上,这个数据是历史上罕见的。
奥巴马和拜登(资料图)
特朗普在同期水平,就是共和党的支持度减去民主党的支持度,大概也就是7成5的状态,也就是说两党的差距是小于目前拜登面临的情况的。奥巴马时代也比现在拜登面对的局面要稍微好一些。当然更不要说比如说像70年代的卡特时代,卡特的前100天,两党的差距大概也3成、4成的样子。
拜登现在面对的局面,是一个政党极其极化的局面,也就是说过去100天,无论拜登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或者做好了多少东西,民主党该支持还是支持,共和党仍旧保持不支持的状态。
这就意味着这种极化的状态其实没有任何的松动,这可能对他来说将来是一个比较艰困的局面。而未来他如果想推动比较大规模的支出的基建项目的话,仅仅凭借国会民主党的支持,可能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看如果共和党仍旧保持一个铁板一块的状态,可能拜登未来要沿着他的既定政策做出政绩是比较艰苦的。
韩桦:刚才我们谈到了拜登内政上的“偏科”,在对外政策上,拜登上台之后就高调宣称所谓多边主义的政策,您如何评价这种所谓的“多边主义”?
刁大明: 拜登当选的时候,包括美国一些舆论在内的大多数声音都揣测以他78岁的高龄,有没有可能有第二任期很难说,甚至一些保守派的美国媒体在揣测第一任期能不能安然度过,也就是说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所谓的“过渡性的总统”。
既然都这么说他,他作为一个长期混迹在华盛顿的资深政客,想当总统想了一辈子,为了这个位置准备了一辈子,拜登应该很清楚自己进入椭圆办公室之后的位置应该在哪,或者说他的执政会留下怎么样的历史定位?他会考虑一个所谓的“遗产导向”。
如果现在就开始考虑遗产的话,比较务实的一个考虑恐怕就是在国内意义上,在这四年里面,让美国从疫情中比较平稳地走出来,保持竞争力,保持社会不至于再进一步撕裂下去,然后为后续的任何可能留有空间。
但是对于国际舞台上,和欧洲盟友恢复了至少比特朗普时代好一些的互动,维持盟友体系的一个所谓的团结度的话,这显然不是特别足以在在美国历史上写下一笔所谓的遗产。
如果拜登真的有可能留下某些国际遗产的话,大概就是把已经开启了10年的无论是亚太还是印太的这样一个战略继续做实,无论是安全意义还是经贸意义上进一步机制化。
拜登过去的这100多天,在外交事务上让人感觉是有点时不我待。在国内他面对了一个疫情引发的所谓的极连的危机,就是一个危机套着一个危机,而疫情又不能快速地一下解决掉。但是在外交事务上,原本总统就会有更多的这种自由裁量的空间,所以他确实可能在外交事务上能够更快速地来推进自己的议程。
比如说我们看到3月中旬他的国务卿和防长和日本的2+2、韩国的2+2结束之后,到安克雷奇举行了中美高层的战略对话。同时防长又到印度去,国务卿结束了安克雷奇高层高级别战略对话之后又到欧洲去。
3月16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在首相官邸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图源:视觉中国)
让人感觉好像紧锣密鼓,感觉好像一切都是在他的这样一个议程当中,要向世界展现一个好像“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但是这背后到底多大程度上是盟友已经开始高度配合美国的利益了?其实欧洲盟友对他的配合度是相对比亚洲盟友低一些的。唯一的一个逻辑就是其实盟友对拜登政府的配合,是希望通过对美国的这种配合来实现自身的目标。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赵珺婕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2021-05-22 13:48 观察者头条 -
“请多给我们10分钟”,“不行”
2021-05-16 14:42 巴以恩仇录 -
我驻印大使:中企正加紧生产4万台制氧机,争取尽快交付印方
2021-05-02 11: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东京奥运测试赛:中国女排3比0完胜日本队
2021-05-01 20:20 -
日增超40万例,莫迪跑去祈祷
2021-05-01 15: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汤蓓:新冠病毒溯源,该做的中国政府都做了
2021-04-27 09:13 中国论坛 -
澳方撕毁“一带一路”协议 外交部:澳方自身信誉严重受损
2021-04-22 15:43 中国外交 -
中国考虑派维和部队?美国防部这回答…
2021-04-20 22:01 美国政治 -
未婚才能演,合理吗?
2021-04-20 19:43 -
71集团军某合成旅穿戴新单兵作战系统演训
2021-04-19 16:52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FBI前翻译暴露了:我们想要再打造一个台湾
2021-04-12 22:58 中美关系 -
“世界将为之颤抖”,记者到场一看…
2021-04-12 16:41 美国一梦 -
BBC“自曝”式提问,华春莹笑了…
2021-03-26 17:05 -
华春莹: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超越自我
2021-03-26 16:38 中美关系 -
华春莹拿出照片:中国美国,到底谁在强迫劳动?
2021-03-25 16:03 中美关系 -
华春莹笑问BBC:你是觉得美英的确该被制裁,对吗?
2021-03-23 17:19 中国外交 -
西藏军区直20高原复杂地域飞行训练
2021-03-21 08:30 -
中美安克雷奇第一次外交交锋,拜登政府完败
2021-03-19 23:47 中美关系 -
“当总统哈里斯和我......”
2021-03-19 16:38 美国政治 -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4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