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赤水“整改复耕”,为何竹林砍了,地却荒了?
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有“中国竹都”之称。为贯彻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求,赤水市从2023年开始推进流出耕地恢复整改工作。但前不久,赤水市多位村民反映,有不少整改地块已撂荒闲置。
近期,总台记者实地走访赤水市多个乡镇村组发现,一些整改时被伐掉的竹林重新长出了新竹;有的地块种了玉米,但因缺乏水源收成甚微……整改为何没能实现恢复耕种的初衷?如何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遇到的难题?
砍了竹林却荒了耕地,有村里一半已整改地块撂荒
记者来到赤水市葫市镇葫市村一处已整改地块,该地块周围是漫山遍野的竹林。村民赵泽健(化名)表示,自家耕地就位于这片竹林间,以前地里也是竹子,后来按要求全部砍掉,现在地却基本撂荒。“地里种上了苞谷,但水源不好,不出粮食。我们生产队都像这样砍掉了,地现在是荒的。”
葫市镇葫市村一处已整改地块,砍掉竹林后目前已撂荒。
葫市村另一位村民称,多年前,家中几亩梯田的部分地块改栽竹子,现在已按政策要求整改复耕,但已整改的耕地上又长出了新竹苗。
记者还实地走访了葫市镇天堂村、高竹村,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大坝村等多个乡镇村组,均存类似问题。
复兴镇仁友村党支部书记苏方洪介绍,他们村在2024年根据上级下发的疑似耕地流出图斑需整改47处共六七十亩耕地,目前撂荒的约有一半。“今年群众还种了一部分,全部种的话就只种了一半左右,撂荒的都是没有劳动力了,集体也耕种不了那么多。”苏方洪说。
除受外出务工人员多,村里缺乏劳动力的影响外,砍掉竹林整改复耕后,缺乏水源、道路不通等耕种条件不完备,耕种成本较高也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甚至有村民无法理解,根据疑似耕地图斑,有的整改地块位于山林间,按要求只需整改其中一小块,而周围还都是大片竹林。一位村民表示,当地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开天窗”,这种情况即使耕种也无济于事。
村民反映所谓整改只砍竹子,后续地块撂荒,没有收成
村民算了笔经济账,目前一吨竹子的市价约为500元,一些家庭每年仅靠砍竹子或卖竹笋,能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把竹子砍掉但又没人耕种,种了庄稼又都死了,没有收成。”
葫市镇天堂村一农户耕地上种出的玉米
此外,当地推进“整改复耕”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让群众不解,起码并未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政策下来三天左右必须完成,带了一点强制性的意思”,村民谭先生表示。
“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两河口镇大坝村三组一村民表示,自己前一天才刚接到通知,次日家中房前屋后的竹子就全部被砍掉了。
复兴镇凯旋村多位村民称,所谓整改只是把地面上的竹子砍了,但竹根没有用挖机铲掉,后续是否复耕并无监管或配套措施。
2024年6月,赤水市耕地流出整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耕地流出整改相关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提到:整改推进缓慢,工作进度严重滞后;部分乡镇包保责任仍流于形式;政策研究不足,拿不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宣传发动不够,导致整改工作推进被动。
贵州省赤水市2023年启动推进整改复耕,主要依据是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严肃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和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和解释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审慎处理、有序组织实施,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赤水市长沙镇长沙村,一农户家几个月前刚被砍掉的竹林。
相关部门回应:已整改地块撂荒情况存在,将整改
4月10日,赤水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表示,全市已整改地块撂荒的情况确实存在,主要是后期管护的问题,特别是“开天窗”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因为才实施两年,可能有些政策还不成熟。我们也在反映这个问题,有些是基层无法解决的。”
赤水市多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表示,栽竹子和种粮食在当地产出效益悬殊,群众恢复耕种的积极性不高。整改复耕的时间紧、任务重,宣传发动群众的难度大,这是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问题。
已整改地撂荒现状
据介绍,上级有关部门多在当年11月下达耕地疑似流出图斑的整改任务,次年1月就要完成整改,否则可能会面临追责风险。
有乡镇干部介绍,“整改一亩地大概需要1600~2000元的成本才能够做得下来。如果还要完善水利、通机耕道等,投入的经费会更大。尤其是山区,整改以后怎么办?也不可能让它长时间撂荒。但是没有人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4月20日,记者了解到,当地已开始着手解决“整改复耕”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赤水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葛小彬表示,他们正在和林业部门积极对接,对涉及“开天窗”的整改地块进行异地补划。此外,也在积极争取项目,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我们对‘开天窗’的地块进行规划调整,把耕地换到山下,把林地换到山上。现在也在搞旱改水的项目,给已整改地块建水池、铺管网。今年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来搞旱地改水田”,葛小彬说。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可认为,一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中陷入“有任务无能力、有政策无配套”的困境,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应付考核。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孔祥斌建议,地方政府要增强部门协同破解难题。此外,要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赋能农村土地,尤其要多措并举来调动村集体落实复耕政策的主观能动性。
(记者 管昕)
- 原标题:贵州赤水“整改复耕”,为何竹林砍了,地却荒了?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广西气象干旱面积97.5%,影响人畜饮水、农业生产
2025-04-21 14:03 极端天气 -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厅官王水平主动交代问题
2025-04-21 11:47 地方人事观察 -
GDP增长6.0%,一季度浙江经济数据出炉
2025-04-21 11:06 地方宏观经济 -
合肥设立100亿元基金,支持智能机器人发展
2025-04-21 10:14 地方产业动态 -
河流存在养猪场污水直排等问题,湖南娄底通报
2025-04-21 08:01 -
苏州港:进出口集装箱免费堆存,为期三个月
2025-04-21 07:57 地方产业动态 -
民政局局长以克扣特困供养人员“保命钱”为交换,收受养老机构贿赂
2025-04-21 07:18 廉政风暴 -
廊坊市长:健全依法决策和决策纠错机制,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准绳
2025-04-20 15:56 -
山西一国道发生塌陷,造成4车追尾2人死亡
2025-04-20 13:30 -
摊贩驾车“漂移”甩开城管扬长而去?当地城管局回应
2025-04-20 07:26 人间百态 -
北京警方通报:赵某峰,已被行拘
2025-04-19 18:57 -
已确认! 上海新增1座高铁站,知名商场将入驻
2025-04-19 14:12 -
冲线!“天工”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
2025-04-19 10:33 城事视频 -
财政部通报隐债问责案例,一地级市市长被谈话提醒
2025-04-19 10:06 地方债 -
全球首场!开跑!
2025-04-19 09:48 -
黔南州副州长黄桂林任上被查,老部下20天前落马
2025-04-19 08:11 廉政风暴 -
上海浦东:顶尖青年人才最高可获700万元资助及1亿元项目补贴
2025-04-19 07:49 地方宏观经济 -
湖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3%,社零增长7.3%
2025-04-19 07:49 地方宏观经济 -
近两千亩拍得土地因规划变更不得开发?政府要求转型、企业无力为继
2025-04-18 22:03 -
女子左眼失明,办理残疾人证被拒?残联:双眼残疾才可办理
2025-04-18 22:03 人间百态
相关推荐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9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31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67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00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