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锋医疗再次递表港交所,国产替代该如何挑战巨头?
最后更新: 2023-02-22 22:48:33“达芬奇模式”难以为继,挑战者需寻找新逻辑
然而,即使是“达芬奇模式”,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也面临隐忧。
在故乡美国,达芬奇机器人的保有量超过3700台,虽然包括联邦医保(Medicare)、联邦医助(Medicaid)和商业保险等多个支付方,但美国本已是医疗花销最高的国家,负担沉重,2020年,美国医疗卫生支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高达18%,其公共医保覆盖率却只有16.3%,公共医疗体系广受诟病,特别是疫情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即使是美国的医保体系,也无法再提供无限兜底。
日本虽然引进达芬奇机器人的时间与美国基本同步,但由于医保支付能力低,进口产品价格偏高,缺乏本土手术机器人厂家竞争,机器人手术发展显著慢于美国,目前保有量仅400台左右。
正因如此,直观外科2020年在美国和欧洲推出“延长使用计划”,把部分常用器械的使用次数从之前的10次提高到12-18次,减少了单次使用的成本,这也对直观外科的收入造成了负面影响。
2022年以来,直观外科遭遇到发展瓶颈,股价从360美元的高点滑落至最低180美元。尽管第三季度业绩开始回暖,但市场对于其未来发展仍有分歧。
在中国,由于耗材贵,医保长期不覆盖机器人辅助手术,“达芬奇模式”走得更不顺利。达芬奇Si机器人早在2011年就获批进入中国,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仅有不到10%的三甲医院安装了达芬奇手术系统,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单次手术费用,比传统腹腔镜手术高出3万元左右,2020年,中国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总共只做了4.7万台,渗透率仅0.5%。
况且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即使国产竞争者与达芬奇产品的性能、价格接近,从稳健可靠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医院更愿意配置达芬奇机器人。因此从精锋医疗、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威高医用机器人等挑战者的角度来说,要复刻达芬奇的成长曲线既不现实,也无意义。
“照搬外国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不再可取,”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以后,国家医保基金管理开始向“控费”与“精细化管理”过渡。在2018年底启动的药品与高值耗材的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及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是其中两项重要工作。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并非没有空间。
客观来说,有机器人参与的手术精准化程度更高,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后康复周期更短;另一方面,一旦远程手术机器人可以下沉到二级或者二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就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压力,以及患者的就医难问题,但价格高昂的“精品”路线与这样的愿景背道而驰。因此,企业应当追求的逻辑要与国家政策趋同,以量换价,利用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数字技术优势,走普惠、下沉路线。
科研的“1”还需产业化的“0”
然而,这又涉及产业化问题,对于业内一些科研出身的企业家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当前机器人行业有些浮躁,包括微创机器人这样的龙头在内”,有业内人士告诉观察者网,“一些科研出身的企业家拿到投资之后,没有全面的产业规划,而有些投资人也会以为,只要产品研发出来就成功了,投资人就想退了。但实际上,从研发到投产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进设备,建产线,做精益管理等等。但一方面投资人可能没有这样的耐心,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长周期内持续陪跑,另一方面,企业家也可能被这种氛围感染,产生一种赚快钱心理。”
在产能方面,精锋医疗的招股书写得比较明确。招股书显示,在生产能力方面,公司在中国深圳设有生产设施,年产能约为80台手术机器人,总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自2019年开始中试生产。另外,公司计划在深圳建设总面积约69000平方米的新生产中心,届时年产能将为500台手术机器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该中心有望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术机器人生产基地。
在定价方面,精锋医疗在招股书中提到,正制定一套有效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定价策略,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达芬奇手术系统相比,国产MP1000机器人具有多项成本优势,……即使两款产品的出厂价设定为同一水平,预期MP1000的零售价较达芬奇手术系统明显更具竞争力。
不过,情势并非一成不变,身为国际巨头的达芬奇机器人,同样在中国追求本地化,以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
显然,对方的资源是更加充沛的。
早在2017年 5月,直观外科就和复星医药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直观复星,2021年,直观复星的达芬奇创新中心正式运营,2022年8月,总投资7亿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制造与研发基地在上海动工开建,这也预示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开启本地化进程。
直观复星CEO潘小峰表示,手术机器人产业链的开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随着国内本土创新企业的发展,对于手术机器人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需要对上下游供应链的要求也会普遍提高。
此外,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期公告,自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提到,在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手术机器人将实现进口零关税,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对于本土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无疑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但对行业发展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特斯拉与本土新能源车企互相促进的故事,能够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复刻,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给中国老百姓更多实惠。
参考资料:
1、精锋医疗招股书(2023年1月11日)
2、《精锋医疗二次递表港交所 核心产品已实现商业化》,证券日报
3、《顶尖对决!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中外手术机器人行业大比武》,市值风云
4、《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最后一公里”:在争议、思考、摸索中前行》,科创板日报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Longchamp计划加快在中国扩张节奏,曾陷“退货双标”风波
2023-02-22 19:20 观网财经-消费 -
预计今年巨亏5亿欧元,传阿迪达斯考虑与Ye破镜重圆
2023-02-22 19:19 观网财经-消费 -
雍禾医疗喊出植发“一口价”,价格战难挽业绩颓势
2023-02-22 19:12 观网财经-健康 -
衢州国资22.7亿“联姻”新湖中宝
2023-02-22 18:02 观网财经-房产 -
陈赫持股的“贤合庄”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023-02-22 13:27 观网财经-消费 -
桃李面包陷“刀片门”,炒期货亏损拖垮利润
2023-02-21 20:14 观网财经-消费 -
“0首付0月供”背后,开发商套路开发商
2023-02-21 17:45 观网财经-房产 -
资本大佬债台高筑,卢志强被限制高消费
2023-02-21 17:35 观网财经-房产 -
千疮百孔的宝能系,又有两高管被调查
2023-02-21 17:31 观网财经-房产 -
华为与江淮合作工厂中标开建?
2023-02-21 17:12 观网财经-汽车 -
多地二手房成交回暖,但楼市“小阳春”不及往年
2023-02-20 20:26 观网财经-房产 -
2月百城首套房贷利率再降,二线城市最低!
2023-02-20 17:51 观网财经-房产 -
江苏扬州:二手房取消限售,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3.8%
2023-02-20 13:15 观网财经-房产 -
疫情时代膨胀起来的手套巨头,还好吗?
2023-02-20 11:29 观网财经-健康 -
跨界医疗又遭集采,荣丰控股回归房地产
2023-02-20 10:55 观网财经-房产 -
奔驰2022年财报发布:聚焦豪华纯电,净利同比增长34%
2023-02-19 14:39 观网财经-汽车 -
国资拟以2.56亿港元收购奥园健康29.9%股份
2023-02-17 14:38 观网财经-房产 -
换気为气,元气森林升级了气泡水
2023-02-17 13:59 观网财经-消费 -
十年间,周黑鸭们每斤鸭脖最高涨了近50元
2023-02-17 13:51 观网财经-消费 -
仍未现身,新城控股联席总裁曲德君亲属转交辞职报告
2023-02-16 22:04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再打3年,你国都没了
-
最后一刻,他俩都不去了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