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质量地活下来?华为抛出“10大科技难题”
(观察者网讯 文/周昊 编辑/周远方)为期两天的第十九届华为分析师大会在4月27日落幕,两天的大会期间,华为强调“有质量活下来”的同时,进一步抛出了“华为如何看待未来、走向未来”这一话题。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大会上表示,华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一直通过创新创造价值,尽管遇到经营上的困难,这一点也未曾改变。
他也请出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与大家一起“抬头看路”。
周红表示,为了打通科学假设与商业愿景,华为把创新分成前后相关的5个环节:从假设和愿景,到理论、技术和商业创新。越靠近后端商业、客户和用户的创新,效果就越明显;而越靠近前端假设、愿景和基础科学,就越需要耐心。
周红表示,在基础科学研究上,除了支持以科学家兴趣驱动的“波尔象限”创新外,我们希望与伙伴一起探索“巴斯德象限”创新,这样既能拓展科学认知,也能创造应用价值。为此,华为提炼出面向未来可以重点考虑的两个基础科学问题,以及8个前沿技术挑战。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
“稳健”并非原地踏步
2022年,华为提出“有质量活下来”的目标。胡厚崑也在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时提到,华为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对于“生存质量”依旧有自身的追求。
首先,华为要保障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质量。华为会采取大量的措施保证提供给客户的产品、解决方案竞争力不下降,服务的连续性不出问题;
其次,华为将在运营上追求“稳健”,在交易方面会格外重视交易的质量,对于一些低质量的交易华为也会选择放弃。华为将会在聚焦ICT领域且相对多元化的业务组合之下,要求每个业务本身都要聚焦以实现有质量的发展,否则就要面临被关闭的局面。
但求“稳健”并非是原地踏步,在创新及未来战略方面华为依旧有诸多举措。
比如在联接领域,华为定义了5.5G和F5.5G的产业愿景,以实现10Gbps无处不在,支持家庭场景下“身临其境”的体验需求,并满足工业控制对实时性、可靠性的高要求;
在计算领域,华为重新定义节点、基础软件及数据中心级系统架构,实现性能倍增,显著提升能效。
此外,通过打造云上的数字内容生产线,华为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化体验,加速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在助力数字化转型方面,华为通过完善产品组合适配不同的行业场景,以华为云为底座把基础设施、技术以及经验云化、服务化,并通过成立“军团”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及行业需求。
在数字能源方面,华为将引入AI、云等能力,优化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无线站点和数据中心为发力点,使用系统级低碳方案,打造绿色ICT基础设施。
在智能汽车业务,华为认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未来方向已经清晰,这意味着庞大的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数字化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将会成为关键的使能技术。
胡厚崑还透露称接下来无论是HUAWEI Inside模式还是华为智选模式,合作伙伴都会有新的车型发布;“华为在车领域是一个新人,但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华为帮助合作伙伴‘造好车’、‘卖好车’的定位和选择模式会得到越来越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认可”。
胡厚崑也强调,华为会持续在创新以及人才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在创新路径上进行优化,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华为今天的投入能够让未来的发展更有质量,“持续强化创新能力,牢牢抓住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低碳化发展的两个大机遇,是华为走向未来的关键。”
风物长宜放眼量
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曾在内部会议提出,企业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
他说,首先,这里的方向是指产业方向和技术方向,我们不可能完全看的准,做到大致准确就很了不起;其次,在方向大致准确的情况,组织充满活力非常重要,是确保战略执行、走向成功的关键。
华为本次也请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带领大家“抬头看路”。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
“三十年前的人还需要排长队打长途电话,完全无法想象有一天仅凭一个小盒子,不需要任何连线就能够随时随地与远方的家人进行视频沟通,也不需要任何连线就可以通过这个小盒子连接世界”,周红感叹,这在当时而言就是“科幻”。
过去10年,全球的移动宽带数据流量,从2010年的每月0.24艾字节(EB),增长到2020年的每月60艾字节,增长超过250倍;中国的移动宽带数据流量,从2010年的每月0.033艾字节,发展到2020年的每月13艾字节,增长超过400倍。数字技术在极大的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用于支撑其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却已然面临瓶颈。
周红表示,我们认为数字技术将以超过十年百倍的速度增长,数字化将促进人和社会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现有的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基于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遇到瓶颈,例如通信领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和香农定律、计算领域的可计算性理论和冯·诺依曼架构、半导体领域的摩尔定律等,希望有新的假设和愿景来牵引突破。
为此,华为提出面向未来的4个科学假设和商业愿景,希望与学术界、产业界一起共同探索,开展面向未来的研究。
首先,是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突破,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明新分子、催化剂、蛋白质等材料和器件,以及新的装备和新工艺。
周红曾和一位量子科学家讨论,怎么把光子、量子存起来?
他在1993年就提出了量子存储概念,当时没人相信。直到1998年,哈佛大学的莱恩·韦斯特加德·豪(Lene Vestergaard Hau)等科学家用电磁感应透明现象将光子速度降到17m/s,2000年,她们成功地把光子“冻结”了一分钟时间。目前已经有很多办法来可以实现量子存储,从而更好地支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
为了降低半导体器件的功耗、提升可靠性,华为和科学家合作,分析半导体器件中的热机理,看看能不能构造出有利条件,加快“光声子”变成“声声子”,从而减少栅极与漏极之间热点的形成。
现在很多超导量子计算机采用毫开尔文的温度,一些科学家在进一步探索,用激光来冷却原子,从豪开尔文降低一百万倍温度到纳开尔文,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极限,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复杂的量子现象。
未来,物质的特性能不能通过计算预测出来,而不用靠漫长的试验来进行摸索?答案是可能的。
有了更好的计算化学,我们有望发现或者发明更好的催化剂、化学药、生物药与疫苗。
第二,是拓展感知极限,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人类自身。从接近人类感知到超越人类感知、从替代感知到扩展和创造感知、从人类感知到机器感知。
周红认为,这方面我们要向生物界学习,大自然通过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进化,形成了远远超越现有机器和人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视觉上,有些蜘蛛眼睛在物体轮廓和运动计算上远远超越了人眼,有利于快速精准捕获猎物,自动驾驶汽车是不是正好需要这种眼睛?
周红认为,除了拓展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我们未来也能更好地感知和控制人体自身。像ECG、EEG、PPG等这些技术目前还没有系统地、便捷而又低成本地发展起来,对于人体的八大子系统的实时度量感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发展新的传感器,我们将来可能实时、无感知地测量血压、血糖、心电等重要的健康参数;我们可以发展新的神经系统脑机接口、肌机接口,更好地与机器协同,将来有可能用思考来交流和工作、用思考来开车和娱乐。
- 责任编辑: 周昊 
-
质疑欧派家居业绩靠压榨,经销商“逼上业绩会”
2022-04-28 19:35 中国房市 -
政策“猛药”难救市?
2022-04-28 14:26 中国房市 -
奥密克戎疫苗获批临床试验,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2-04-28 13:39 观网财经-健康 -
抗原检测业务现颓势,华大基因业绩股价双降
2022-04-27 21:23 观网财经-健康 -
亏完27亿还要继续亏3年,快狗打车陷盈利困境
2022-04-26 22:53 -
南非冰箱出口英国的背后
2022-04-26 22:25 大公司 -
稳健医疗业绩未达预期,红杉等股东已套现超5亿
2022-04-26 21:09 观网财经-健康 -
杭州集中供地收金826.8亿,本土房企撑起半边天
2022-04-26 21:09 中国房市 -
营收净利首次双降,“药茅”失守2000亿
2022-04-26 19:05 观网财经-健康 -
金地集团:蓄力重回第一梯队
2022-04-25 21:36 中国房市 -
售价12万,海信推120英寸激光电视
2022-04-25 17:49 大公司 -
迪安诊断:吃到新冠检测“红利”,高管火速加薪
2022-04-25 10:22 观网财经-健康 -
可孚医疗业绩下滑,欲押注收购寻增长
2022-04-25 10:22 观网财经-健康 -
预盈转亏,泰禾业绩变脸
2022-04-24 18:03 中国房市 -
增收不增利、坏账风险攀升,瓷砖专家蒙娜丽莎还能“微笑”吗?
2022-04-24 17:15 中国房市 -
快速扩张致资金承压,顾家家居毛利率创10年来新低
2022-04-22 19:32 中国房市 -
-
“神药”片仔癀困于产能不足,靠涨价增利?
2022-04-21 20:40 观网财经-健康 -
迈瑞医疗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 持续加码研发未来发展可期
2022-04-21 13:37 上市公司 -
推出2000套特价现房,恒大重启“五一黄金周”
2022-04-21 09:23 中国房市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