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停140家,欠债4亿,星美影城面临“生死劫”
关键字: 星美影城 关店 欠租欠薪文| 陈兴华 编辑| 一鸣
老牌院线巨头星美控股的走向,近期成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此前9月,着手回归A股的星美被曝出现欠薪、欠租的情况,面临空前现金流危机。近日,星美影城又宣布关停140家门店。对于深陷泥潭的星美影城,万达表示,只要价格合适、盈利且有正向现金流,将考虑接盘星美影城。
院线或被同行收购
据证券日报报道,12月12日,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收购星美影城的意愿,“价格合适会考虑,但(收购的)前提必须是盈利的影城,拥有正向现金流的影城。”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光线传媒有意收购星美控股,当时,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对《证券日报》记者否认了这一传闻。
“价格被压的很厉害”,一位接近星美高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星美正在寻求融资,已经与业内多家公司商谈,其中包括院线端薄弱的老牌影视公司,行业排名靠前的影院巨头,以及正在深入影视行业的房地产公司。“都不太顺利,有兴趣的(公司)很多,真正能进入谈判阶段的就那几家”。
事实上,自中国影视行业发展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一家影投集团瓦解,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电影院,占尽了国内影视飞腾发展的红利。
通常来说,扣除基础税费后,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中,影院可以获得约50%分账,院线分享7%,如果影院和院线是同一家公司,则可以获得57%的票房。“比如星美系的电影院,是可以获得57%的净票房分成的。过去很多年影院是圈子里的香饽饽,无论谁家的片子卖座,影院都是一本万利,连爆米花都是利润不菲的。”一位北方区域的院线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开始日子不太好过。
随着全国地价普涨,租金水涨船高。同时,影城总量迅速增长,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趋于已经饱和,电影院赚钱越来越难了。“影院巨头之间兼并重组是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她进一步表示。
“目前看来,对星美兴趣最大的也是同行。”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今年影视行业变化很大,资本外流的情况非常普遍,资方都很谨慎。“这年头哪家账上都不宽裕,现在业内有几个标的都在寻求资本接手,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优质壳资源。不过,如果是同行接手星美,很有可能改变中国院线格局。”
从激进扩张到半数门店关停
星美控股12月6日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30日,公司旗下约320家影院,其中约140家暂停营业。此外,星美尚欠运营管理等费用共计约4.59亿港元(合人民币约4亿元),其中未付员工工资1.08亿港元,未付物业租金2.01亿港元,以及拖欠电影供应商版权等费用约1.5亿港元。
在空前的现金流危机下,星美影城已经走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而造成这一切的可能正是其之前的疯狂扩张。
2013年的时候,星美只有83家影城;2015年中期报告中,该数目为130家;到2017年年底,星美在全国一度拥有约365家影城、2290块屏幕。这意味着在近3年内,星美影城的规模扩张了3倍。星美用新建或者并购的方式跑马圈地,在一二线城市基本饱和的情况下,迅速向三四线城市挺进。2017年底,星美控股曾扬言要在2018年底影院总数要达到450家虽然影视文化消费潜力被看好,但这个计划仍旧让业内感觉“胆子太大”。
事实上,2017年,全国十大院线中,星美是唯一亏损的院线。分析认为,其亏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包括租金和人工的支出等方面的运营成本大涨;一是收购行为以及新收购影院营业额未达预期需要进行大幅商誉减值导致的财务成本大涨。
图源:大猫财经
2017年财报显示,星美影城银行结余及现金仅为9716.5万港元,较2016年底的6.25亿暴跌近84.5%。这对于维持300多家影院的运营和几千员工的日常开支,流动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票房收入跟不上扩张开支和运营开支,星美智能选择关店、裁员。
而现金流紧张,无疑是星美控股当下最大的危机。按照星美控股公告,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公司旗下约有320家影院,其中约140家短暂停业,而约11家有可能将于不久后因公司不能支付租金而失去赎回权。
按照这份公告,星美旗下暂停营业的影院不及总规模的一半。但有星美影院的内部员工反应,“实际上,停业的影院远不止于此。这次停业规模相当大,已经到了整体瘫痪的阶段”。
12月11日,《证券日报》记者通过星美票务官方APP逐个梳理后发现,星美控股旗下院线涉及160个城市,影院数量总计321家。但其中有258家影院无法购票,这些影院的信息栏中写着“该影院暂无场次”。上述员工告诉记者,“暂无场次”意味着该影院暂停营业。
换句话说,星美旗下超过80%的影院,都处于停业状态。短短11天内,星美系暂停营业的影院数量新增118家。
逾37亿元欠款无力偿还
12月6日,星美控股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30日,集团尚欠运营管理等费用共计约4.59亿港元(合人民币约4亿元),包括尚欠员工薪酬1.08亿港元,拖欠物业租金总额约2.01亿港元,以及拖欠电影供应商版权等费用约1.5亿港元。
实际上,星美的债务远不止这些。星美控股表示,公司在2013年至2018年,与超过10名贷款人签订协议,目前公司并未按时支付贷款,已有部分构成违约。经与贷款人协商,有5000万美元的贷款于近日完成债务重组。截至11月30日,公司仍欠贷款本息共计37.75亿港元。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欠款共计42.3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7.38亿元。
截至12月6日,星美控股已经收到相关借款人催债的通知函。对此公司表示,经过协商,部分债务有转换成股权的可能性,最近已经有借款人对公司的情况展开尽调。
“现实远比公告中更残酷”,有业内分析师表示,物业公司的忍耐度是有限的,一般情况拖欠租金先发函催交,三个月后就强制关店,如果半年还不补充租金,有可能将场地和配套一起打包转租他人,并将星美诉诸法庭讨要欠款。
此前,已有媒体爆出星美影城诸多分店因欠租被驱赶。据悉,星美惠州陈江店从今年6月份开始拖欠物业各项费用达38.26万元,物业多次催缴,要求最低支付10万元;星美常德久光店欠物业房租67.31万元,水电费8.28万元,物业已多次发函催交,并于11月12日强行撤场;星美天津盛林店拖欠物业费用共计89.24万元,物业催缴无效已于11月10日封店。
图源:央视财经
除了拖欠物业费用,更棘手的是欠薪。一位东北区的星美员工表示,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没有发过工资,更别提社保、医保。
据了解,目前星美的离职员工已经按照地区划分,组成多个讨薪团体,同时成立了“北区讨薪群”、“南区讨薪群”、“星美讨薪群”等多个微信讨薪群,人数均在300人以上。讨薪的员工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公众号——“星美请发我工资”。
图源:中新经纬
回A无望 深陷泥潭
实际上,激进扩张导致资金紧张后,“星美系”掌门人覃辉曾欲通过回归A股而化解。
不过借壳上市的计划宣告失败,原因在于覃辉旗下的*ST圣莱存在财务造假。4月13日,*ST圣莱公告称,收到了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调查完毕,证监会拟对公司进行处罚,经查明,*ST圣莱2015年度虚构影视版权转让业务,虚增2015年度收入和利润1000万元,虚增净利润750万元。
证监会决定对*ST圣莱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胡宜东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其他相关责任人处以3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罚款;此外,对实际控制人覃辉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星美此前曾以每股30元的价格,耗资18.62亿元受让了圣莱达原实控人 100%股权。
为了回归A股,覃辉一直在多手准备。
2017年,实控人为覃辉的成都润运引入25亿元战略投资,“中植系”旗下的中泰创展增资15亿元。2018年1月,“中植系”旗下的宇顺电子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成都润运100%股权,双方初步协商标的资产作价200亿元。
如果该重组方案获批得以实施,那宇顺电子实际控制人将由“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变更为覃辉,星美院线资产将会通过借壳宇顺电子实现回归A股,而中植系也会因此获益匪浅。
可惜这些计划都受到圣莱达事件影响。监管层逐年收紧重组条件,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收购人最近3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的不得收购上市公司。
4月16日宇顺电子公告表示拟终止收购成都润运计划。2018年9月,证监会对因为虚增收入的*ST圣莱达进行处罚,并对覃辉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彼时,覃辉发誓永远不沾A股。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兴华
- 最后更新: 2018-12-13 19:42:55
-
乐视网:总经理刘淑青、副总经理袁斌、董事李宇浩辞职
2018-12-13 19:16 大公司 -
全球商业物流界纷纷表态加入菜鸟骨干网建设 加速实现“全球买 全球卖”
2018-12-13 17:04 商业 -
两手空空也能付款!支付宝推出全新刷脸支付产品“蜻蜓”
2018-12-13 13:35 商业 -
双12迎来5周年 手机点单成常态
2018-12-13 13:05 商业 -
欧尚中国全部门店交由大润发托管 否认退出中国
2018-12-13 12:51 商业 -
腾讯音乐上市估值1466亿,音乐领域即将首诞两位亿万富豪
2018-12-13 08:56 大公司 -
B站宣布收购网易漫画主要资产 加强布局ACG
2018-12-12 23:45 商业 -
上海油第一年拿下全球份额6% 远超布伦特油同期
2018-12-12 22:52 油价 -
格力不分红为做芯片?董明珠:17年不分是为18年分更多
2018-12-12 21:25 大公司 -
马云:中国将迎三大发展机遇 未来经济不可限量
2018-12-12 19:25 -
京东方第3条OLED生产线开工 韩业界忧虑
2018-12-12 17:06 -
媒体称摩拜单车准备剥离欧洲分支 美团:拒绝置评
2018-12-12 17:03 商业 -
激战全面屏(下):华为三星对弈折叠屏 是噱头还是风口?
2018-12-12 13:37 商业 -
激战全面屏(上):华为三星联想扎堆打孔屏 要成新潮流?
2018-12-12 09:15 商业 -
三星电子首次登顶欧盟产业研发投资榜
2018-12-12 08:05 -
美农村电信商:要我们和华为“分手”,请政府付钱
2018-12-11 20:59 华为 -
振华石油接手阿布扎比石油区块 将成中国“第四桶油”?
2018-12-11 20:16 油价 -
百度再次被工信部点名:电信经营信息年报不实
2018-12-11 16:10 -
滴滴深圳试行醉酒乘车规则 呕吐将收洗车费
2018-12-11 15:01 -
菜鸟智能语音助手亮相NIPS 美国杂志称技术超谷歌
2018-12-11 13:27 商业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99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1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0最新闻 Hot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