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谈新冠,别再总盯着流感了
最后更新: 2022-03-24 08:49:28最后,在技术层面,数据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探讨成了围绕数据的无意义争执。
每年季节性流感的严重性是不断变化的,数据会有不小的浮动。选用什么数据,都能撕上半天。
有些数据本来就不可能拿到准确值。在统计上,WHO的分类将流感与肺炎合并为一个大类,流感可以认为是其中的J09-J11三项。如果要统计总人口中流感与肺炎的死亡人数,大致还能得到比较可靠的数字,但也不会完全精确。
比如,流感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很多,不只是肺炎,这些病例就可能缺失。
如果要只统计流感,那么遗漏的可能性更多。比如,肺炎死亡患者也未必都进行流感检测,或者因其他并发症死亡的患者,在患病后期才就医,呼吸道样本可能已经检测不出流感等等……
如果统计感染者中的死亡率(IFR),数据问题还要大。流感患者未必就医,不会被统计到患者总数里,死亡率的分母就偏小了。新冠也有类似问题,除了中国这样完全管控,几乎不可能漏过一个感染者的情况,其他国家的真实感染人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笔乱账。
在一国范围内,即使得不到准确数据,凭借数据模型和流感检测系统,比较不同年份流感的情况,依然是有指导意义的,至少系统误差相对小些。但直接比较流感和新冠,甚至是不同国家的数据,系统误差就会大很多,意义有限。
哪怕只看新冠致死人数的比较,也能发现很多问题。国内的数据基本是在医疗系统没有承受巨大压力下得出的,与放开管控比可能偏低;国外目前的新增数据,是在大量人口已经感染过新冠的前提下得到的,直接挪到中国头上,也会偏低。
反过来说,即使放开管控,总体而言,中国民众依然可能保持比国外民众更高的防疫意识,这是一个能有效抑制传播,减少“医疗挤兑”风险,降低致死人数的因素。
而疫苗注射率,特别是老年人注射率,以及主流疫苗种类的差异,会带来更多变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一些对数据来源、背景欠缺考虑的粗疏比较失去意义。
新冠与流感值得比较的地方,或许在于变异。有人说:“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言下之意,现在不开放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未来会产生什么。
然而,这点恰恰不应该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新冠的变异速率不如流感,很多人设想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超级毒株”,这种可能性在流感上也完全存在,甚至或许更大。至于突破疫苗保护,流感更是“典范”。
不能排除所有可能性是科学“非常重要的特征”,不应基于微小的可能性来制定政策,那样反而是一种消极、保守的行为,人类将寸步难行。哪天当新冠真与人类“共存”了,也只是危害下降,还是会感染大量人口,变异的机会依然巨大。用“怕变异”的思路考虑防疫,岂不等于要永远封控?
流感变异快,人类的策略是立足真实世界的情况来应对。病毒突破了疫苗,人类就加快疫苗的更新,病毒杀伤力变强成为“大流感”了,人类就落实更多的防疫措施。这才是积极、有效的行为。
奥密克戎显然不在中国社会的“可接受范围”内,如果它真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意味着我们要么长期无法放松管制、承担高昂的防疫成本,要么被迫放开,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那样才是我们真正的不幸。
好在变异永远存在,我们应该冷静地等待新的主流变异株。变异虽然随机,但在自然选择机制的作用下,传播力更强、致死性更弱的定性规律往往还是成立的。希望一种真正温和的新冠毒株尽快到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天宫课堂”第二课,圆满成功!
2022-03-23 15:05 航空航天 -
“天宫课堂”第二课,15时40分开课!
2022-03-23 09:30 航空航天 -
科技部拟规定: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2022-03-22 19:34 国家安全 -
钉钉宣布硬件全面生态化,开放音视频、钉闪会、XR等多项能力
2022-03-22 15:50 -
中国生物灭活疫苗对老年人预防死亡有效率为85%
2022-03-20 15:28 抗疫进行时 -
“中国天眼”观测到宇宙极端爆炸起源证据
2022-03-18 21:49 -
赵明:荣耀不会造车,将专注精力攻克国内高端市场
2022-03-18 17:46 大公司 -
长四丙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2星
2022-03-17 15:51 航空航天 -
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期开展
2022-03-15 16:09 航空航天 -
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今年首次试车成功
2022-03-14 16:01 航空航天 -
我国首列全自主研发磁浮3.0列车完成调试
2022-03-11 07:26 科技前沿 -
中美等多国溯源新研究进一步支持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
2022-03-10 20:24 抗疫进行时 -
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2022-03-10 14:44 航空航天 -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2022-03-08 19:50 航空航天 -
我国成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2022-03-08 16:29 2022两会 -
中国探月工程总师:未来的月球科研站或有WIFI
2022-03-07 19:45 2022两会 -
蔚来换电站,电动车的“加油站”
2022-03-07 10:13 科技前沿 -
杨利伟:十年内或将实现普通人进入空间站
2022-03-07 07:57 航空航天 -
一箭七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成功发射,做什么用?
2022-03-05 15:57 航空航天 -
直击MWC2022:IPv6+已经在全球实现了100+的商用
2022-03-03 13:46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