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广灿:为什么印度在这次对峙中,没有洞朗事件那么强硬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广灿】
5月上旬以来,印方在中印边界实控线西段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地区频繁越线进入我国领土,制造事端。经过军事和外交途径密切沟通,两国于6月6日举行边防部队军长级会晤,就缓和局势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同时“脱离接触”。然而,印方人员却于6月15日晚违反双方共识,两次越线挑衅攻击中方人员,酿成两国边境地区近45年来最严重的伤亡事件。
6月19日,在邀请印度各主要政党商讨边境问题时,莫迪一句“无外方(中国)人员进入印方领土”,迅速在两国引起轩然大波。不论莫迪是无意间说漏了真相,还是有意试探外界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印度政府始终都给人一种不想扩大事端的印象。这与2017年洞朗对峙时的咄咄逼人形成鲜明对比。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印度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的这么低调?
如果了解过印度对华关系史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印度国力始终弱于中国,对抗中国意味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如果印度找不到一个大国来承接这种成本,它是绝对不敢挑战中国的。
美苏撑腰下的尼赫鲁
1959年3月,中国平定了西藏叛乱,但印度认为自己在西藏利益受到了侵犯,中印关系因此急转直下。而在当年的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访问了印度。在这场访问中,艾森豪威尔一改以往对不结盟运动的批评态度,对尼赫鲁保证,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不妨碍美印两国成为亲密朋友。在之后的4年里,美国对印度提供了40多亿美元的援助,在当时的美印关系史上堪称史无前例。[1]
1959年艾森豪威尔访问印度,图片来源:《尼赫鲁外交研究》
而此时的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对印度的援助也多了起来。虽然在援助金额方面比不上美国,却为印度提供了一些关键性的军事装备。由于当时的印度急缺高原用运输机和制空型战斗机,印度国防部在1960年10月时访问苏联,向其购买了两个中队的米格-21战斗机、8架安-12运输机,以及一些米-4直升机,并在短短几个月之后就完成了交付。
由于当时美苏两国对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提供了大量援助,使得尼赫鲁有了对抗中国的底气,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这就为印度在1962年的惨败埋下了伏笔。[2]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印方有6架安-12运输机参与了增援拉达克地区的行动。中国的运-8运输机也是仿制的安-12运输机。图片来源:CCSA
拉吉夫·甘地的政治困境与1987年中印冲突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遇刺,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继承了她的政治遗产,成为印度总理。在之后的两年里,拉吉夫甘地没有像她的母亲那样成为一个强硬的政治人物,却要处理国内种种难题。经济改革难以推进,旁遮普和阿萨姆邦的骚乱问题持续不断,党内的阿尔琼·辛格与特里帕提的权力斗争日趋激烈,印人党等在野党虎视眈眈,这都让拉吉夫·甘地头疼不已。
1986年11月25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印度,双方重申了印苏同盟关系,苏联给了印度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3],这给困于国内问题的拉吉夫·甘地打了一剂强心针。
左为拉吉夫·甘地,中间是戈尔巴乔夫夫妇,右为索尼娅·甘地,图片来源:《戈尔巴乔夫的印度之行》
1986年12月,也就是戈尔巴乔夫走后不久,印度就单方面宣布,将我国的藏南地区升格为“阿鲁纳恰尔邦”,这一举动迅速恶化了本已缓和的中印关系,成为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大背景。而拉吉夫·甘地的政治目的也通过此次事件暴露无遗,他想绕开国内问题,通过激化中印边境问题的方法,在国内树立起胜利者的形象,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不过此时,戈尔巴乔夫被国内问题缠身,并不能给予印度有效支持,这次中印冲突在发生后不久就被淡化了。
莫迪的算盘:坐收渔利
2017年1月,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这个特立独行的总统始终标榜强硬的对华政策,尤其主张对华实施贸易制裁,这自然引起了莫迪的注意。2017年6月25日,莫迪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恰巧这时候,洞朗对峙事件被印度媒体一遍又一遍的炒作,导致中印边境争端迅速升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莫迪在激化、利用一次普通的边境冲突,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博取特朗普对印度的支持。
2017年6月底,莫迪访问美国,图片来源:新华网
但出乎莫迪意料的是,在美印两国的联合公报中,一方面没有提及美印两国一向关注的南海问题,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按照国际法和平解决领土争端。[4]对于急于寻求美国援助,乃至介入的印度来说,这个按照国际法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声明,本身就表明美国其实是一种不介入的态度。
虽然特朗普并不想插手中印争端,不过却利用了这个矛盾。在2017年上半年时,特朗普一直称赞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努力,但是在7月7日-7月8日的汉堡G20峰会前后,也就是中印两国争端最激烈的时候,特朗普突然批评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努力不够。
这时候特朗普的行为逻辑就很明显了。美国不介入中印两国争端,但是当冲突的一方谋求美国帮助的时候,必须要对美国出让一定的利益。虽然特朗普利用这次洞朗事件,逼迫中国继续对朝鲜施压的意图十分明显,但谁能保证特朗普不会因此对印度进行施压呢?
标签 印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普京:宪法修正案通过后,或将再次竞选总统
2020-06-22 08:01 俄罗斯之声 -
世卫:全球单日新增破纪录,美洲地区增幅最大
2020-06-22 07: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领导的进步党赢得大选
2020-06-22 06:53 -
美国约24小时新增2.4万例,累计2274280例
2020-06-22 06: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英国发生持刀袭击案致3死3伤,警方定性为恐袭
2020-06-21 22:10 不列颠 -
交75万美元保释金,他也出狱了
2020-06-21 20:21 美国黑人血案 -
不想收治新冠患者,美医院故意出阴性报告
2020-06-21 19:56 美国一梦 -
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
2020-06-21 17:5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海关总署暂停美泰森公司一禽肉企业产品输华
2020-06-21 17: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纽约州大型聚会爆发枪击案 9人中枪
2020-06-21 17:11 美国枪击案 -
“莫迪决不能重蹈尼赫鲁1962年的覆辙”
2020-06-21 15:26 龙象之间 -
“特朗普不喜欢特鲁多,还派下属上节目攻击他”
2020-06-21 14:14 美国政治 -
“病毒检测越多确诊越多,我建议放慢检测速度”
2020-06-21 12:35 美国大选2020 -
特朗普夸“今天来的是勇士”,但真被传染了却不能告他
2020-06-21 12:32 美国大选2020 -
白宫要求禁博尔顿新书,官司打输了
2020-06-21 10:41 美国大选2020 -
西雅图“自治区”爆发枪击案 致1死
2020-06-21 10:04 美国一梦 -
美国国歌的词作者也被“推倒”
2020-06-21 09:10 美国黑人血案 -
曾调查起诉多名特朗普亲信 纽约检察官“被辞职”
2020-06-21 08:22 美国政治 -
特朗普竞选集会开始前,6名工作人员检测呈阳性
2020-06-21 07:41 美国大选2020
相关推荐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159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67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16最新闻 Hot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订单量暴跌,美国进口商巴望着和中国达成协议”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1.9万元港币现金遭调包,海南酒店方致歉
-
“就算美国从第三国进口,兜兜转转,绕不开中国”
-
申强履新靖江市委书记,前两任均落马
-
特朗普:泽连斯基现在更加冷静,更想达成协议
-
中纪委点名通报三河牌匾改色事件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原来,关税战前美国经济就已“步履蹒跚”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中国对美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揭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