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东·尼尔曼:乌克兰生态恶化、能源不足……反正怪俄罗斯就对了
能源停战仍未实现
普京与特朗普会面一周后,30天的能源停战协议仍未实质性生效,这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在这段时间里,乌军袭击了两个俄罗斯的大型能源设施。
第一个是苏贾天然气计量站,自2022年夏季以来,它一直是唯一一个仍在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欧盟的天然气系统。现在,穿过该系统的四条管道中有两条被摧毁。
第二个是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克罗波特金斯卡娅”(Kropotkinskaya)输油站。它通过里海管道联盟(CPC)和一些国际石油巨头(包括美国公司)从哈萨克斯坦输送石油,然后通过新罗西斯克港用油轮运往欧盟。
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没有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实际上,停战目前呈现出单方面的性质:俄罗斯暂停了行动,但乌克兰仍在继续对俄罗斯发动袭击,因为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不可侵犯”对象名单尚未与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一致。
矿产交易和美国对核电站的觊觎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阿列克谢·贡恰连科报告称,美国财政部正在准备一份与乌克兰地下矿产资源相关的40页条约草案,而当局的代表尚未见过该草案。后来英国《金融时报》证实了这一消息,但文件内容未知,签署日期也未知。
同时,美国还希望控制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包括核电站。核电站目前是乌克兰能源系统的支柱,控制核电站就意味着美国将能完全控制乌克兰的能源系统。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核电站以其稳定且廉价的电力产能而著称,这使得它们可能被美国人认为是摇钱树而遭觊觎。最终,乌克兰普通人将为此买单,无论怎样,他们都将面临电价上涨的现实。
如果美国足够坚持,他们获得对乌克兰核电站的控制权不是一件难事。此外,有说法称,当局愿意满足美国的这一想法,前提是让美国想办法从俄罗斯手中拿回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控制权,但这是不可能的。
当局算盘打得很好,他们在尽一切可能让扎波罗热核电站停止工作,并给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造成亏损,但这没有意义。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虽然是国有企业,但在俄罗斯,国有企业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经营理念从来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俄罗斯在原子能领域的国家政策,根据俄罗斯法律,该公司可以无限期地在其账目上维持扎波罗热核电站的运营。
因此,即使不考虑俄罗斯宪法中有明确的禁止领土割让的规定,俄罗斯也没有任何理由将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控制权交给任何人。泽连斯基关于美国想要“从俄罗斯手中夺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声明,是试图将美国的关注焦点从乌克兰核电站转移到与俄罗斯的矛盾上。
扎波罗热核电站。路透社
欧盟与乌克兰的“独立媒体”
欧盟最近拨款1000万欧元,用于支持那些在特朗普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后失去资金来源的“独立”乌克兰媒体,这些媒体此前从美国国际开发署获得资金,用于“独立报道”乌克兰的社会政治状况。
在这1000万欧元中,700万欧元已经被使用:200万欧元将分配给“独立记者”,300万欧元将分配给Internews和媒体发展基金会,以便它们随后以赠款的形式再发放给下线的雇员,
另外100万欧元将分配给大众媒体研究所,用于资助中小型媒体,还有100万欧元将直接分配给黑海基金会(Black Sea Foundation)、国际人权纪录片电影节(Docudays UA)和“文化与战争”(Culture vs War,其官网自我介绍称是一项关于“保卫国家”和“创造乌克兰文化新意义”的乌克兰艺术家艺术研究团体。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乌克兰的“独立媒体组织”)。
剩下的300万欧元将在5月被分配,用于资助乌克兰的地区媒体和个别“独立”记者。因此,当我们看到这些机构的报道时,我们应该记住,它们非常“独立”,非常“客观”(是欧盟赐予他们的“独立”和“客观”)。
自2017年至2022年初,欧盟已向乌克兰媒体和一些外国代理人拨款超过1亿欧元。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开始,欧盟又为这些项目增加了3700万欧元的预算,随后又专门拨款2000万欧元用于资助各地区的媒体,以便使其宣传覆盖尽可能多的乌克兰公民。
油料作物问题
2024-2025年度,乌克兰的葵花籽油出口同比减少24%,只有240万吨,其中54%的货品销往欧盟市场。
乌克兰油料加工商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建立种子储备以供后续加工。农民更愿意囤积种子,寄希望于全球种子价格上涨,或者在急需流动资金时将种子出口,因为国际市场的价格高于国内市场。
因此,乌克兰连续第四个月增加谷物(绝大部分出口产品为玉米)和油料作物的出口。这导致乌克兰国内出现了种子短缺,并迫使一些油料加工厂停止运营,或转而加工其他油料作物。零售市场的葵花籽油自2025年初以来价格上涨了11%,达到每850毫升瓶装75格里夫纳(约13.1元人民币)。
其他新闻
3月23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第聂伯罗区遭俄军无人机集群袭击,乌军防空系统进行拦截,爆炸声持续近一小时。这是本月基辅遭遇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基辅市民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的担忧越来越严重。此外,3月24日俄军对苏梅市发动导弹袭击,造成至少88人受伤,26栋建筑受损。
有报告称乌克兰每年需要引进40万劳动力移民,以平衡劳动力市场。乌克兰的就业市场存在“巨大的结构性失业”,表现为“人文人才”过剩,而技术专家和工人短缺。在乌克兰警方宣布购买用于镇压大规模骚乱的特殊设备,并授予执法部门更多维护公共秩序的权力(即打压持不同意见者)以及男性出国禁令持续加强的背景下,乌克兰的人口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在未来,当局将更热衷于引进劳动移民,并进一步忽视乌克兰原住公民的权利。
自2024年11月以来,乌克兰征兵站希望将体检匿名化,以使医生不能得知被检人员的个人信息。这些被检人员是从街头“抓获”的,当局称这样做能减少腐败现象。但实际上这种“改革”不会改变任何事情,也不能有效遏制腐败,因为征兵站的任务是“认定被征兵者是健康的并适合服役”,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模糊其个人信息访问权限不会影响其决策。
罚款执行案件激增导致乌克兰人开始抵制征兵站开出的罚款。2024年,乌克兰按时缴纳罚款的概率为二分之一,而2025年截至目前为止,这一数字仅为七分之一。自2025年初以来,征兵站开出的罚单数量增加了四倍(10000:2500)。适龄男性被罚款最多的地区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基辅和波尔塔瓦州,而最常被罚款的是25至35岁的男性。显然,乌克兰人已适应新的现实,更有胆量拒绝支付罚款并主动成为“违法分子”,选择隐匿财务状况以降低支出。
2024年,乌克兰一共消费了3万个“特权车牌”,包括1.5万个付费车牌和1.5万个“个性化车牌”。这些车牌在基辅和敖德萨以及基辅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最受欢迎,最常被安装在宝马、大众帕萨特和丰田凯美瑞上。
冰岛向乌克兰拨款200万欧元,这些资金已存入乌克兰能源支持基金。该基金目前已累计超过9亿欧元。2025年1到2月,乌克兰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两倍。进口商品总额为113亿美元,而出口仅为63亿美元,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不知道等下个月我再向中国朋友介绍乌克兰时,这些情况会不会变得更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2025-03-31 08:1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救出第二名幸存者:被埋压超60小时
2025-03-31 07:39 地震 -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缅甸内比都军用机场
2025-03-31 06:39 地震 -
-
已救出2名幸存者,被困60小时
2025-03-31 06:33 地震 -
特朗普又威胁:伊朗不达成协议就轰炸
2025-03-30 23:02 伊朗局势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2025-03-30 23:0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加征关税!“特朗普还嫌顾问们下手不够重”
2025-03-30 22: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2025-03-30 22:22 乌克兰之殇 -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2025-03-30 18:20 -
缅甸强震中受伤中国公民升至14人
2025-03-30 17:20 -
C909飞机再出国!首次交付老挝航空
2025-03-30 16:59 中国大飞机 -
特朗普还嘴硬:我根本不知道Signal是什么
2025-03-30 16:59 特朗普 -
加纳海域一艘渔船遇袭,三名中国人失踪
2025-03-30 16:59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2025-03-30 16:28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2025-03-30 16:20 中美关系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2025-03-30 15:3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慰问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
2025-03-30 14:45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2025-03-30 13:20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2025-03-30 12:08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123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90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9“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22“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6最新闻 Hot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
美防长又来:美国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国
-
出钱换首访?“特朗普拟5月中旬出访沙特”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