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东·尼尔曼:乌克兰生态恶化、能源不足……反正怪俄罗斯就对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 薛凯桓】
3月,乌克兰的最大新闻就是未能与美国签署稀土协议。不过,即使没有矿产资源这个主题,乌克兰社会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随着冲突长期化,这个国家的生存基础正在发生崩塌:乌克兰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能源问题越发严重,社会运行正面临系统性崩溃的危机。
没有森林
国有企业“乌克兰森林”(Lesa Ukraine)报告称,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两周内,该企业销售了72.3万立方米的木材,价值30亿格里夫纳(约5.25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指标的两倍。
很多人为“乌克兰森林”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赚了很多钱。但他们赚钱的后果是,如果战争再延续几年,乌克兰将发现自己的森林完全不够用。
在乌克兰未通天然气的村庄定居点,私人供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蒸汽供暖,使用的是固体燃料锅炉。在许多年之前,锅炉的主要燃料是来自顿巴斯的煤炭。乌克兰的大部分农村地区正是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供暖系统,工业部门为此生产了许多供暖面积能覆盖100平方米房屋的锅炉。
2014年之后,无烟煤成为一种难以承受的奢侈品,2022年之后,乌克兰的煤炭产能已经接近完全消失,许多人开始往锅炉中塞入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包括轮胎、木屑、锯末、燃料压块和木柴等等,勉强维持供暖。供暖系统想要适应这些现实几乎是不可能的,成本过高的问题很难有什么方法去解决。
因此,局部能源危机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木材储备是有限的,而对木材的需求却只会越来越高。总之,没有来自顿巴斯的煤炭,乌克兰农村的正常生活将不复存在。
2023年冬季,顿涅茨克州的Sviati Hory国家公园。乌克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部
“环境赔偿”
基辅当局估计,自2022年初以来军事行动对乌克兰环境造成的损失达76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乌克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部长鲁斯兰·斯特列茨公布的。
“我们已经计算过了:有3万亿格里夫纳的生态损失:土地、空气污染,烧毁的森林,被毁的自然资源……近3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这几乎占乌克兰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50万公顷目前处于占领之下或在军事行动区域”,斯特列茨表示。
当局官员经常发表这种有明显“甩锅”意味的声明,而且他们的“纪律性”惊人,这种言论的重复出现甚至已经令人感到厌烦。这个数字并没有使笔者感到惊讶,随着乌克兰遭受的破坏越来越多以及当局高官的胃口增长,“损失”每年都在增加。
2022年9月,当局评估俄罗斯行动造成的损失为3260亿美元,到2023年中期累计损失评估已达7500亿美元,而到2024年2月,泽连斯基的顾问奥列格·乌斯捷科声称俄罗斯需要赔偿的金额为1万亿美元。
在看到类似的“评估”时,我们必须先要明白一个大前提:泽连斯基及其幕僚“评估数字”的基础不是任何事实和精确计算,而是“随心估算”,这更多像是面向乌克兰国内受众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1万亿美元,就和他们宣称的760亿美元“生态损失”一样,这些“评估”不像家庭主妇的日常账本,倒像是瓦沃奇卡在学校数学课上的宣言:“我算过了,暑假能赚十亿卢布,我每天早上在阿尔巴特大街卖空气就行!”(淘气包瓦沃奇卡,俄罗斯校园笑话人物,这里是形容乌克兰当局的评估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唯一的区别是,至少小学生的笑话还带着天真的逻辑。
基辅当局公布损失数字,不仅因为这是其“职责所在”,更是因为他们对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以及海外资产有想法。然而,当局是不会得到这些钱的,因为G7国家和欧盟已经将它们瓜分:西方相当一部分对乌克兰的外部援助,来源就是俄罗斯的资产收益。
因此,公布的金额到底有多大本身是无关紧要的,无论如何,俄罗斯不可能答应赔偿,而且俄罗斯的资产是否能满足这些要求也值得怀疑。欧洲不打算与基辅当局分享这些财富,他们对俄罗斯的财产有自己的打算。
但当局提出的“生态赔偿”,仍能说明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不清楚是谁以及他们如何去评估损失:当局做的评估都是“随心所欲”和不准确的。基辅当局根本没有大量有能力的生态学家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精细工作。
其次,起点是什么尚不明确:赔偿的起算是从特别军事行动开始(2022年),还是迈丹颜色革命开始(2014年),以及在何种边界内(2022年还是2014年的边界),这些问题都不清楚。
第三,乌克兰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既然它受到了如此严重的打击,土壤、空气和水资源遭到污染,三分之一的森林覆盖层遭到破坏,当局又想怎么恢复,应该恢复到什么状态?以水资源为例,基辅当局是否认为俄罗斯应该将第聂伯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其水质适合饮用且不会因污染引发绿藻生长的状态?
乌克兰独立之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没有进行现代化改造,企业也没有进行生态环保改革,当局现在认为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应当由俄罗斯来承担。但基辅博尔特尼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三个模块已有60年、48年和37年的历史,设备磨损率达80%,该厂约20年来一直在最大容量的紧急模式下运行,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现代化改造。这些是俄罗斯造成的吗?
乌克兰独立后,亚速海没有鱼类增殖,近几年鲟鱼种群才得以部分恢复,讽刺的是鲟鱼种群数量和规模的恢复都是发生在亚速海成为俄罗斯内海之后。在此之前,乌克兰的偷渔者一直在尽一切努力减少这些珍贵濒危鱼类的种群数量。这些是俄罗斯造成的吗?
再以土壤为例,当局掠夺性开发黑土(过度耕种、违反轮作规则)、砍伐农田防护林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这些是俄罗斯造成的吗?
谈到空气质量的话,当局认为什么水平的空气污染才符合标准?冲突爆发前,基辅周围泥炭沼泽违规燃烧、公共交通和老旧热电站超载运行而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这些是俄罗斯造成的吗?
2021年8月,基辅的大气空气污染指数为23-66(中度空气污染),而2024年8月已降至22-55(为良好状态)。甚至可以说俄罗斯改善了基辅的生态状况,因为老旧的热电站不再向天空排放毒烟雾。
这些问题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但没有人能真正回答和解决。乌克兰的生态治理是薛定谔的猫,我们只知道“那里似乎一切都很糟糕”,但没人知道情况到底如何。在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继承领土的34年中,基辅当局未能出台任何一项综合性的生态治理计划,更不用说实施了。
显然,俄罗斯对基辅当局不负有任何义务。俄罗斯只有责任对处于俄罗斯管辖之下的那部分乌克兰领土的生态问题进行治理,但这也是因为那些土地现在“归属于俄罗斯”。俄罗斯已经花费了(还将花费)多少钱来消除从乌克兰继承而来的生态问题尚不清楚,但当局没有资格列出账单,因为他们对人民和生态都漠不关心。
供暖季的结束
今年春天,乌克兰各地区开始提前结束供暖季,名义理由是春季“异常温暖”,而真正的原因是天然气短缺。
整个3月,俄罗斯空天军频繁袭击哈尔科夫州和波尔塔瓦州(乌克兰主要的天然气开采地区)的天然气田。据初步估计,乌克兰的天然气产量减少了40%,天然气运输系统已经难以继续维持管道压力,这迫使当局从地下储气库增加提取天然气。
而储气库本身的储量就不足(供暖季开始前注入的天然气比往常少约10亿立方米)。因此,乌克兰社会不得不节约天然气,包括在某些城市关闭学校和大学(名义上这些教育机构因“流感”而停课),现在赫尔松的供暖季已经完全结束,而哈尔科夫也暂停了供暖供应。
为了生产电力和确保地下储气库的正常运行,我们不得不牺牲供暖。最近,我们紧急向储气库注入了一批天然气,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在过去一个月,乌克兰从欧盟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加了12倍,我们额外购买了5.11亿立方米天然气和其他燃料以维持发电能力。
在此背景下,我想要指出以下几点。
首先,俄罗斯空天军将继续打击天然气田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在泽连斯基拒绝延长俄罗斯天然气过境协议后,俄罗斯没有理由继续无视此类基础设施。因此,乌克兰天然气的技术问题将越来越多,能源从业者的工作负荷将越来越重。
其次,当局将不得不持续增加天然气进口,进口的增量将达到数十亿立方米。如果以2024年欧洲天然气平均年价每千立方米500美元计算,那么乌克兰每进口10亿立方米,将多花费5亿美元——显然,乌克兰当局无法承担这数十亿美元的代价。
根据初步估计,乌克兰未来的天然气缺口可能达20到40亿立方米,需要的财政预算达20亿美元以上。在没有美国的财政援助以及欧盟内部对乌克兰问题有明显分歧的背景下,当局将从哪里获得这些资金尚不清楚。泽连斯基已经向西方寻求援助,但他们对乌克兰偿还债务的能力表示怀疑。
因此,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上涨,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人都要额外承担这部分代价。公用事业服务将变得越来越昂贵,而其质量将越来越差。在某些地方,它们将完全不可用或仅在一些情况下可用。克里沃罗格(位于第聂伯罗州)在部分公用事业服务崩溃的情况下度过了冬季,而波尔塔瓦则面临严重的下水道污染问题,这只是公用事业衰退的部分表现。
第三,乌克兰已经连续多年运气不错,享受到了暖冬。依靠这种运气过冬已经成为常态:注入储气库的天然气越来越少,煤炭作为农村的常用燃料供应不足,供暖季的误期现象越来越严重。但乌克兰迟早会面临寒冬,届时将出现严重问题。克里沃罗格的事态表明当局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现在能做的仅仅是动员自己豢养的媒体启动“反危机宣传”,并将冻僵的城市居民斥为“普京的代理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2025-03-31 08:1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救出第二名幸存者:被埋压超60小时
2025-03-31 07:39 地震 -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缅甸内比都军用机场
2025-03-31 06:39 地震 -
-
已救出2名幸存者,被困60小时
2025-03-31 06:33 地震 -
特朗普又威胁:伊朗不达成协议就轰炸
2025-03-30 23:02 伊朗局势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2025-03-30 23:0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加征关税!“特朗普还嫌顾问们下手不够重”
2025-03-30 22: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2025-03-30 22:22 乌克兰之殇 -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2025-03-30 18:20 -
缅甸强震中受伤中国公民升至14人
2025-03-30 17:20 -
C909飞机再出国!首次交付老挝航空
2025-03-30 16:59 中国大飞机 -
特朗普还嘴硬:我根本不知道Signal是什么
2025-03-30 16:59 特朗普 -
加纳海域一艘渔船遇袭,三名中国人失踪
2025-03-30 16:59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2025-03-30 16:28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2025-03-30 16:20 中美关系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2025-03-30 15:3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慰问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
2025-03-30 14:45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2025-03-30 13:20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2025-03-30 12:08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09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0“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04“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5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72最新闻 Hot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
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
美防长秘密文件曝光,又冲中国来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