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潮观鱼:“金马”自弃天弃之
最后更新: 2024-12-12 14:59:40【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新之】
第61届金马奖悄然落下帷幕,无论对于一般电影爱好者还是关注两岸三地乃至整个华语文化圈的文艺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打开入围名单和获奖名单,除了娄烨作为大陆知名导演显得略不合时宜地站在中间,还有张震、张艾嘉等本土资深影人,剩下来的大多数名字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都是“没看过”“不认识”“没听说”的否认三连,曾经熠熠生辉、星光云集的金马如今变成了一座冷门化、地域化、小众化的“小成本艺术电影评选”。
当然,肯定还是会有很多人带着文艺青年特有的孤傲和不屑去嘲讽那些指出“金马奖没落”的人——你没看过是因为大陆没法上映,你不认识是因为你的看片量和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你说没兴趣是你“看爆米花商业电影”看坏了脑子,然后再喃喃说一些“真正的艺术”“多元化”“支持本土”之类的话,总之,“小小的也很可爱”。
但无论如何重新诠释和定义今天的金马奖,当一个曾经名动天下的电影奖项既不能把荣誉授予大众认可的电影,也无法通过把荣誉授予小众电影而让电影被大众所认可,即使用再多的知名嘉宾来装点,即使再强调艺术和不落俗套,这个奖项终归已经走入了生命周期的末位,只能靠追忆昔日的荣光来掩盖今日的黯淡了。
其实纵观金马奖的历史,它可以说是非常典型地走完了一个艺术奖项从兴起到衰落的生命周期。
台湾省曾经流传一个梗,那些服兵役的青年如果不幸被抽中调去偏远的金门马祖当兵,就会戏称拿到了“金马奖”。其实金马奖的由来恰好是这个冷战时期处于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前沿的“金马”,这个奖项在1962年由台湾当局的“行政院新闻局”主办时就具有浓浓的政治色彩,以及寓意“电影界要向反攻大陆前沿将士学习致敬,砥砺前行”的敌对内涵。当然,在当时国民党的高压统治和文化管制之下,“官办”的金马奖自然也和当时的台湾电影一样,并没有太过亮眼的作为。
早期金马奖评选
金马奖的真正崛起正是奖项开始逐渐脱离当局政治操控之后——1990年开始,金马奖开始全部转交由民间团体主办(虽然仍接受“新闻局”资助和指导)。彼时刚刚摆脱“戒严政治”高压,渴望文化自由,并且有浓浓大中华情怀的台湾文化界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让金马奖一度成为“华语奥斯卡”除了对于电影艺术性的推崇和评审的专业性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评选标准突破地域限制,将入选标准放在整个“大中华”的视野之下——只要是华语电影,只要反映华人生活,无论地域和籍贯都可以参赛。
不同于当时发展相对落后的大陆电影奖项和强调必须是“港产电影”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金马奖最大程度地为所有中国电影提供了舞台,也收获了极高声誉——回顾金马奖的巅峰时期,恰逢两岸三地的电影人和电影百花齐放的丰收岁月,金马奖的获奖名单(包括电影奖项和个人奖项)可谓群贤毕至、俊采星驰:有《阿飞正传》《桃姐》《无间道》这样代表香港电影最佳水平的影片,也有《女人,四十》《喜宴》这样的台湾影片,同时期的大陆优秀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风声》也榜上有名。
特别是2010年后,随着两岸三地电影人才和资金的进一步融合,尤其是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飞速崛起,我们熟悉的大陆影片和电影人几乎占据了主要奖项的半壁江山,其中有《推拿》《大象席地而坐》获得最佳影片,有商业片《我不是药神》的男主徐峥获得最佳男主,有张艺谋、文晏获得最佳导演,也有马思纯、周冬雨这样的新晋演员获得影后。
这样的变化也是时代发展中,整个华语电影版图极具变化的缩影。相伴而来的也是大陆电影人对金马奖的重视,每年都会有人数众多、众星云集的“金马团”开赴台湾参加盛会——正如巅峰时代的金马奖那样,奖项的肯定和电影人的推崇是彼此成就和相辅相成的。
演员范伟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男演员
但幺蛾子自然也随之而来,当这种相互成就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拿大”,顶着“台湾电影金马奖”名号的奖项逐渐走向了扭曲和失衡。
首先是一种带着酸味的“排外”扑面而来,最典型的便是金马奖颁奖仪式上“台湾名嘴”蔡康永和影帝黄渤之间的互怼:蔡康永一句“这是我家,不是你家”让金马奖的金字招牌“天下华人是一家”变成了一个笑话,黄渤也借着“金马”和蔡康永马图案的服饰来了句经典双关:“只见人骑马,没见马骑人”,赢得全场喝彩。
另一个被砸掉的金字招牌便是奖项的公正性。就像某些明星得到了一些老牌奖项却被认为德不配位一样,奖项不但没能起到贴金的作用,“影帝”“影后”反而成为粉丝口中的“黑称”,奖项和获奖者原本就是相互成就,谁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面对中国大陆影片的高歌猛进,金马奖也逐渐把评选的标准向“本土”倾斜,在51届金马奖最佳女演员的评选中,凭借《归来》众望所归的巩俐却败给了来自台湾岛内的陈湘琪,让很多资深电影人大跌眼镜,也让巩俐本人说出了“这是我第一次来金马奖也是最后一次”这样的话。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观鱼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新潮观鱼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额超1亿?王宝强被举报涉嫌欺诈登顶热搜,工作室回应
2024-11-21 20:56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开放应保护第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2024-11-14 07:18 考古 -
《前浪》番外篇聚焦老年照护:60岁女儿为父母打造“家庭养老院”
2024-11-11 13:45 -
“内事不决问张昭”,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墓被发现
2024-11-05 08:50 考古 -
范伟获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2024-10-20 22:09 中国电视剧 -
“无论哪种兆纹为凶或吉,这些兆纹的出现基本上是可控的”
2024-10-20 09:29 考古 -
冯骥谈游戏成瘾性:做游戏要愿给自己小孩玩,才是合理的度
2024-10-14 07:11 -
900多万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发行
2024-09-29 20:09 -
黄奕巴黎看秀,拍照时镶钻鞋子被偷了
2024-09-24 17:35 -
因为一场骂战出圈,乙女游戏影响有多大?
2024-09-05 08:43 -
90%玩家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所以《黑神话:悟空》没有全球影响力?
2024-08-30 15:32 -
“有凿割痕迹”!钓鱼人龙门石窟附近捡到佛头:已报警上交
2024-08-28 21:29 -
借游戏发布性别对立言论、号召引战,微博处置138个账号
2024-08-21 21:13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99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1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0最新闻 Hot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