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忘不了的朝鲜“妈妈”
1951年5月,117师曾在朝鲜川石田里地区,进行为期半年的战略休整,陈应树连队驻扎在美丽的龙贤里。陈应树回忆,龙贤里是个不到300人的小村庄,原本每逢节日或农闲,大家就会穿着白、绿、红色民族服装,聚集到河边千余平米的沙坝上载歌载舞。
“后来青年们去和联合国军作战,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就这样美军还是不放过他们。村民们告诉我,为了逼出情报,美军曾用刀撬开里长的嘴巴,用铁钩勾出里长的舌头并砍下,又将里长的妻儿枪决、杀鸡儆猴。村民们被折磨拷打,但始终没有人出卖藏在村里的党员和干部。他们恨透了美军,所以都非常感激爱戴志愿军。”
“当时我们住在一位朝鲜大娘家里,入朝行军作战以来,我们从北打到南,又从南回到北,零星战斗百次以上。吃的是一把炒面一把雪,睡的是冰雪大山、泥泞洼地,穿的是浆硬又破烂的棉衣棉裤。在这里,大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外出练兵归来,大娘总是烧好开水等我们饮用;发现脏的衣袜,她悄悄洗净晾干折好再给我们送回来;为了给我们驱蚊,她上山采摘艾叶青蒿;哪个战士病了,她熬粥照顾并煮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给我们吃……我们都是远离祖国、父母的孩子,却在异国感受到了母亲般的关爱。”
1952年,陈应树所在部队再一次路过龙贤里,消息不知怎地传到了村民那里。村民们自发烧好开水,煮好鸡蛋,拧着大包小包的花生、板栗、苹果,早早在路边等候志愿军到来。
“当战士们到达时,村民们一边将美食一股脑儿地往战士们的挂包内塞,一边亲切的问候战士们:‘志文衮冬吉,沙拉米树苦哈思密达!(志愿军同志,你们辛苦了)’。那个感人的场景,任何笔墨都无法重述出来!大娘也在群众里,她听到了我的声音,立刻跑了过来,她的手臂紧紧的抓着我、热泪盈眶的说:‘吾里阿登哇索,树苦哈思密达!米滚除苦素,课哇哟。吾里基别卡索,巴离,巴离!基别沙瓜、巴木、玛西索(我的儿子你回来了,辛苦了!美军被你们打死了,好啊!快!我们回家,家里有苹果、板栗,好吃得很……)’。我给大娘说:‘阿姆妮,今天我们有军务在身,下次再去……’”
陈应树的孙女说,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但朝鲜大娘的每字每句每一个发音,爷爷能说出来,清晰又响亮。遗憾的是,53年春,陈应树奉命到西海岸顺川进行三反作战,因军情绝密未能与大娘道别,竟成他一生憾事。“他这一生,都没有忘记过曾有这样一位异国母亲。”陈爷爷家人告诉我。
其后,陈应树参与了金川整训、铁山半岛反登陆作战等,于1953年8月回国,部队改番号为“解放军步兵第117师”,隶属东北军区。1955年,陈应树退伍回到家乡投身新时代建设,将自己余生贡献给了乡村卫生医疗事业。
“农村卫生工作三十年”勋章 陈应树家人供图
一生战友情 悲壮丹东行
2018年,89岁的陈应树在家人的提议下开始撰写回忆录。患有眼底黄斑病变的他,带着老花镜举着放大镜,艰难的、一笔一划细细梳理在朝奋战的点点滴滴。
“曾经也动过写回忆录的念头,但觉得自己又不是英雄,没啥子好写的。后来我想把这辈子最宝贵的经历写下来留给子孙们,也是一个好事。希望他们能得到一些启发,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为国家奉献……”
撰写回忆录的陈应树 陈应树家人供图
陈应树的家人说,撰写回忆录时,老人感慨能参加抗美援朝此生足矣,只是仍有些许遗憾:他没能再去战斗过的地方看看,没能为牺牲的战友们祭奠扫墓,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因此2019年4月,家人策划并陪伴陈应树重返丹东。在鸭绿江边、在中朝边界、在秀丽的锦江山公园,老战士情难自已、泪流满面。
“战友们的那一张张笑脸那么清晰:张西北、夏华明、卜易书、艾智、吴英贤、肖浪铭、谢国梁、杜春波……你们还好吗?期待来生再与你们相会。”
2020年4月,陈应树老战士“归队”。为了完成他的遗愿,他的亲人和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的志愿者们通力协作,将老人参军旧物等捐赠给丹东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纪念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陈应树与战友团聚的遗愿。
丹东纪念馆里的特殊团聚 陈应树家人供图
参考资料:
1、《陈应树回忆录》,陈应树著
2、《39军在朝鲜》,吴信泉著
3、《心路沧桑》,高戈里著
备注:
2019年丹东之行,陈应树爷爷留有许多遗憾。因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正在修缮,陈爷爷未能进入祭奠战友。老人回川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他坚持与癌症做斗争,在家人的帮助下,带病赶制出一本回忆录并出版,老人拿到回忆录的第二天便离开了我们。回忆录中收录整理了大量抗美援朝亲历者的珍贵史料及战场细节,对于研究整理39军历史功绩、充实完善纪念馆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此鸣谢陈应树爷爷及家人!
向陈应树爷爷和他的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国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观察者头条 -
河南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评论 263“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评论 140“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评论 246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评论 126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评论 123最新闻 Hot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
中国同意,西班牙:欢迎
-
美国特使:乌克兰可能会“像二战后的柏林一样”被分区驻军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间,美国不再是避风港”
-
美债抛售潮继续,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2001年来最大涨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