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博宇:如何做到“两岸一家亲”,台湾同胞希望……
最后更新: 2023-04-12 11:36:35两岸交流,青年先行。
但眼下两岸青年交流却是障碍重重:从疫情阻隔到政治不确定性,再到近年来大陆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挑战,大陆对台湾青年的吸引力在哪里?如何发挥大陆新的软实力,让更多台湾青年变成“哈陆族”?大陆又该如何切实解决台胞遇到的困难?
观察者网访问了“新时代台湾青年六原则”发起者、北京台协青年会副会长郑博宇,就这些问题倾听台湾青年心声。
观察者网:两岸交流往来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很大,导致两岸通航基本中断。这三年你有没有回过台湾?从自身感受来说,两岸人员往来减少,给两岸交流在哪些领域带来的冲击比较大?
郑博宇:我回过两次,第二趟是2023年春节的时候,那时候其实已经放开了,之前第一趟是2022年10月,因为我上一次回去是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但是根据台湾的规定,如果超过两年没有回台湾,“户籍”会被迁出,为了避免麻烦就只能回去一趟。
确实如你所说,疫情对于两岸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打击其实非常大,因为来往要隔离,再加上航班和航点的减少,导致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虽然疫情期间很多交流都搬到了线上,但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大家相互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了很多。
疫情爆发了之后,大家的生存压力都很大,我也知道一些台湾青年在这期间离开大陆,特别是像餐饮、旅游、教育这类和人打交道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我认识的好几个做餐饮的台湾朋友都做不下去了,疫情以来已经帮五六个朋友打包退房寄行李回去了。
现在大陆在疫情防控政策上已经放开了,也有不少人开始观望,毕竟这几年台湾情况也并不好,现在连鸡蛋都缺。但这可能还需要长期来看,短期内因为疫情未来还不是很明朗,再加上有些人回去之后暂时稳定了,也不想频繁折腾。但我们也确实知道,有不少人是跃跃欲试想要再回来。
台湾现缺蛋荒,让民众生活再陷困境
观察者网:大陆今年的经济和就业形势都比较严峻,对台湾青年是否还有吸引力?
郑博宇:我觉得台湾年轻人如果本身能力过硬,其实在台湾发展或者大陆发展问题都不是太大,只是说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虽然各种产业都受到冲击,但有些产业在复苏,还有新的产业出现创造新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想安于现状,还有热血想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台湾青年人来说,肯定不会想留在岛内,还是会想走出来,而大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同根同种,没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4月1日开始,两岸客运航线执行由双向要求旅客行前48小时内核酸阴性调整为24小时内抗原阴性,这会鼓励一部分台湾人来大陆。上次我回去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跟我说两三年了,其实特别想出去走走,但他们的路线都是欧美日韩新马泰,很少有人提大陆,因为来大陆要核酸,在台湾一次核酸需要3500-4500新台币(789-1041人民币),还是很贵的,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对大陆的一些扭曲宣传,让大家产生了很多误解。这次核酸政策调整后,我想很多人都会观望一阵,到暑假时可能会有一个小高峰。
疫情之前我们接待来大陆的台湾青年,那个时候大家都比较有热情,会去关注创业政策,有没有一些优惠补贴。但现在的台湾青年会更加务实,能不能留在大陆还是要看条件好不好、薪资高不高。
观察者网:近年大陆在新能源、半导体、AI领域发展很快,对台湾青年来说,这些新兴产业是不是新的就业机会?
郑博宇:我觉得有,但是很少。台积电搬到美国,我认识的一些台积电工程师直接离职了,因为他不想去美国,现在都集资去开饮料店了,而且发现这比当工程师赚得还要多。
其实这些人才对大陆来说还蛮需要的,但因为竞业条款加上本身走出来的意愿不高,可能来大陆的也不会很多。
观察者网:受疫情和两岸关系不确定的影响,加上近年大陆重点扶持本土企业,在一些台商眼中,这是构建“红色产业链”,让他们对未来的安全感降低,不少台企将产业转移出大陆。您怎么看大陆对自身产业链的调整,以及对台企的冲击?
郑博宇:对于商人来说,肯定会有成本收益的考量。这是正常的经营思维,对这一部分我们没有过多需要置评的。
但是也有一些台企转移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转型升级,还是把重点放到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上,也没有跟上大陆这一波转型升级的趋势,所以大陆的企业越来越强,他们就越来越弱。从大陆角度来说,并不排斥台企加入到产业链中,更多是因为台商不愿意转型,把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
而且一些台商的思维很固化,他们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台商刚来大陆时,还留恋那个时候享受到的待遇:要划地就划地,要优惠就优惠。以前开会碰到台商甚至会说,大陆现在的接待规格和以前比落差太大了,以前他们飞机降落下来都是一把手领导在机场迎接,但其实现在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下,大陆提升自身产业链,这个战略是没有问题的。但一些台商没有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如政府要求企业减少碳排放,但台企不愿意升级设备,他会说我本来就赚这么多了,还要我做这做那,他没有想过升级完设备可以赚得更多,而本地企业愿意跟着政策走,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
观察者网:你自己也开公司创业,从自身经历来看,台湾青年也好,创业团队也好,来大陆创业、就业,还面临哪些实际的困难?
郑博宇:我现在的公司是影视制作,其实我本来是想要开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但是港澳台资不能涉及传播,只能制作,然后通过大陆的平台公司来运作,这种是业态限制的问题。
另一方面,台胞来大陆创业,融资也很困难。同样的领域,大陆公司就比台湾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资,这就像去银行办信用卡一样,银行也害怕台湾人办了卡不还钱就跑了,大陆的投资方也会有这种担心,所以他们更看重台湾创业团队的本地化情况高不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大陆有意赠台大熊猫?国台办:不实
2023-04-12 11:27 台湾 -
马英九受大陆欢迎、蔡英文遭美方冷处理,国台办回应
2023-04-12 11:09 台湾 -
如何评价马英九访问大陆?国台办:充分体现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
2023-04-12 11:03 两岸关系 -
习近平在茂名市考察调研
2023-04-12 10:41 -
沙尘暴又来了,植树造林不管用吗?
2023-04-12 10:08 -
多地省委书记深入一线密集调研:暗访路边摊、穿牛仔裤下基层
2023-04-12 10:08 -
去年13家银行存款狂飙到150万亿:相当于每人多存1.2万
2023-04-12 10:07 中国经济 -
中国首批国债期货收益指数今天发布
2023-04-12 08:43 观网财经-金融 -
纪委回应“女局长公款配置休息室”
2023-04-12 07:16 廉政风暴 -
全球最复杂,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在上海交付
2023-04-12 06:53 中国精造 -
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公布,39种药品集采成功
2023-04-11 21:48 养老与社保 -
“我拍《英雄联盟》想提升网剧质感,《满江红》票房让我很意外”
2023-04-11 21:28 -
确保主题教育有力有序开展、不断走深走实!上海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今天举行会议
2023-04-11 21:26 上海观察 -
台湾工业总会下周组团参访大陆
2023-04-11 17:59 两岸关系 -
非法收受财物2274万余,最高法原执行局局长孟祥一审被判12年
2023-04-11 17:19 依法治国 -
得亏再三检查了,不然还得错……
2023-04-11 16:52 -
沙尘又来,怪蒙古国?
2023-04-11 16:43 极端天气 -
四川宣汉一楼房垮塌,原21户住户66人于去年底前已搬离
2023-04-11 16:32 -
外交部介绍“丫丫”回国最新进展
2023-04-11 16:01 熊猫政治 -
“案情疑难复杂”,宝马司机醉驾撞人拖行案择期宣判
2023-04-11 15:32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