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中国在俄乌之间,如何破局?
最后更新: 2024-05-08 18:48:55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这份被称为“中国和平方案”的文件,引发各方关注与回应。
近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正在中国访问;作为普京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友此时访华,外界自然关注中方是否会与卢卡申科总统谈及如何推动普京实现乌克兰和平一事。
如今,战争长期化基本已成共识。尽管各方目前都有实力与意愿继续战争,但在漫长的消耗战中,各方的临界底线是什么?尤其是2024年俄美都将面临总统大选,这一最重要的政治议程会如何作用于战争?
同时,国际高度关注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表态与动作,其中不乏欧美主流媒体借中俄关系友好来有意无意地曲解中方立场、或进行舆论绑架,如何权衡这场战争的外溢效应对中国带来的利弊?当下,美俄中欧四方互动,又将呈现出哪些形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隆对此作出详细解读。
【对话/观察者网 朱敏洁】
观察者网:赵老师,您好。首先,简单谈谈对过去这一年的战争情势的总体感受。对战争缘起的探讨非常多了,现在的问题是战争到了今天,进入消耗战阶段,但乌克兰背后有北约,俄罗斯则是在受到制裁和道德压力的状态下打仗,所以首要问题是双方是否具备继续僵持下去的实力和意愿?打破僵局或者说双方可能的临界底线是什么?
赵隆:俄乌战争已经整整一年了,从今天来看,其整体走势超出各方预期,既没有出现一方速胜,也没有出现一方被击垮。所以,如果做一个综合评估的话,我觉得是各有得失,而且相关得失要从更广的维度、更长的时段来分析。
比如,总体上,无论是俄罗斯、乌克兰还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都没能完全实现既定目标。俄罗斯没有实现所谓对乌克兰去纳粹化、非军事化的目标,但是它借助战争、“入俄公投”完成了实控区的拓展。乌克兰没能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但它实现了政治身份的欧洲化、安全能力的北约化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统一化。
美国、北约乃至整个西方没能通过制裁击垮俄罗斯、或使其内部出现政治动荡经济崩溃,但也把俄罗斯拖入消耗战,并且完成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重塑,以及实现了北约历史性的机制化升级。
到了消耗战这个阶段,各方是否具备持续僵持下去的实力和意愿,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在意志力方面,应该说不存在单方面妥协或退让的空间。按照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的说法,这场行动关乎俄罗斯的生死存亡;如果不坚持下去,就目前其国内的舆论造势,俄将会被西方彻底击垮,甚至分裂。从这点上讲,俄罗斯当然要坚持下去。
何况,俄罗斯将2023年度的国防与安全预算提高至超过9万亿卢布,占政府总预算的32%;换句话说,将近1/3的政府预算,要用于国防与安全,其中很大一笔是军事开支,所以对俄罗斯而言,是无法承受战场上的失败。
乌克兰自开战以来,扮演着近似“欧洲之盾”的角色,泽连斯基展示出来的所谓“正义守卫者”形象,都是基于他要持续战斗、不能认输、最终取胜条件之上。而且,在领土问题上,泽连斯基没有一丝作出让步的空间,因为这关系到他本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西方的执政合法性问题。
而对美欧而言,此前比较担忧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以及难民危机,实际上并未对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协作造成过多障碍,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所以目前美欧之间的战略协调比较好。特别是在对乌援助方面,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风险均摊,因此他们持续援助的意愿更加强烈,而来自其内部社会层面的一些压力或障碍也能够克服。
那么,战争僵局的临界点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主要还是各方的内部因素。俄罗斯的潜力当然是占优的,而且它是非本土作战,所以政策调整的空间比较大。但不能忽略的是,美欧对俄罗斯能源的限价措施,确实导致俄罗斯的经济自我造血功能遭受重大打击。全球能源价格回归至冲突爆发前的水平,在财政压力陡增的情况下,俄罗斯如何继续保持普通民众与战争之间的距离感,难度显然增大。如果这个距离感把控不好,可能会使得内部出现反对声音。
乌克兰面临的主要远虑是“外部输血”模式的维持,因为目前乌整个经济和国家运行的机制已经被破坏,完全依靠美欧通过援助形式的“外部输血”。美欧虽然对乌克兰做出没有时间限制的“输血”承诺,但乌克兰的可动员兵力总数是有限的,而北约坚持不亲自下场、不会派一兵一卒到乌克兰。所以美欧及北约的援助可以满足乌克兰在经济、军事上的需要,但无法解决其人力资源的短板,显然这就是它的临界点。
但对美欧而言,更多的是跟他们内部的政治进程相关。我们知道,美国明年将面临总统大选,不少欧洲国家也面临选举压力,反对党和在野党可能将援助乌克兰的这个“无底洞”作为工具进行政治斗争,掀起这些国家内部的党派间斗争,从而可能影响他们对乌政策的成效。
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突访基辅,并宣布5亿美元对乌援助。图自美联社
当地时间2月27日,美国财长耶伦访问乌克兰,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并宣布12.5亿美元援助。图自路透社
观察者网:现在外界讨论最多、最关心的无疑是战争将怎么发展?如果停火谈判,前提是什么?此前各方都释出过谈判方案,但问题是怎么坐到桌子前,谁来搭台唱戏?如果继续对峙,又会呈现什么局面?
赵隆:当前,各方对停火谈判的前提或谈判方案的想法,是非常不一致的。
美欧对于停火谈判的前提,是从战略意愿和行动能力上彻底瓦解俄罗斯再次发起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为什么要让俄罗斯承受战略性失败?就是要让普京认识到,不可能再通过相同理由、方式对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任何国家采取行动。而这种瓦解,是从政治层面和物质层面同步进行的。这也是美国和欧洲、特别是美国,希望借助乌克兰来消耗俄罗斯的主要诉求。
对于乌克兰而言,它的谈判前提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想它的底线是要退回战前状态,也就是俄罗斯军队要完全退回2月24号之前的状态,甚至退回1991年边境线的理想状态,从而彻底解决克里米亚问题。
俄罗斯最好的方案,就是在战场上再取得进展,实现对四个所谓“公投入俄”地区的实际控制,然后再进行谈判。最底线要求,可能是不将克里米亚纳入谈判议程,同时保留对于顿巴斯地区——即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完全控制,而对赫尔松和扎布罗热,可能会要求实现独立自治。
2月24日,克里米亚举行“荣耀之山”纪念碑的揭幕仪式,纪念碑旨在纪念俄乌冲突中的阵亡俄军。图自文汇报
至于如何恢复谈判,我觉得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打破战力平衡。现在战场上还是处于互有攻守的平衡状态,首先要打破这个状态,其中一方形成比较明显的军事优势,才可能有谈判机会。还有一个前提是,当事双方和第三方,也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美欧,其中任何一方在消耗战中败下阵来,其国内的经济运行状况、军事装备制造能力、包括兵员补充无法满足消耗战需要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恢复谈判。
未来谈判可能会在第三方进行,类似于此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谈判,但是主导或促成谈判的关键第三方,显然不是举行谈判的所在国,而是由美国的意愿所决定。
其实,只要美欧、特别是美国愿意促成谈判,并在援助问题上对乌克兰施压,要求其展开谈判的话,实现对话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但目前来看,美国没有这样的动力,也缺乏相关意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34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40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