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于里:二月河及那些走下神坛的帝王将相
关键字: 二月河落霞系列现当代文学雍正历史人物二月河去世康熙王朝【文/ 曾于里】
著名作家二月河于今日(12月15日)凌晨于北京病逝,享年73岁。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他创作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煌煌13卷,500多万字,被誉传世经典,获得国内外奖诸多奖项,多年列畅销书排行榜首,被海内外读者熟知。
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页,其蕴含的历史反思与现实观照,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二月河谈遗愿:死后愿入黄河,我就是黄河的儿子。
以社会小说写历史小说
任何历史小说/历史剧,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这在文学史上有广泛讨论。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创作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吴晗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王子野也认为“到了写作的时候却不应忘记自己的职业是剧作家,不是历史家,应当象所有艺术家一样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去利用历史素材,不能象历史家写历史教科书那样去利用它”。
虽然几位前辈学人对于历史剧应该多大程度尊重历史有些分歧,但他们一致认同都是,历史剧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和历史研究,它不必“无一字无出处”。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
《康熙王朝》剧照
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基本上延续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观照现实”的思路。在接受采访时,他这样说:“我不是按纯历史小说来写的,我是按照社会小说来写的,以历史为依托看社会生活,即使如此,也要讲究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因为那里面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历史时间都是真实的。”
在对待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时,二月河尽量保证其历史真实性,严格按照正史进行书写与描绘。诸如《康熙大帝》中的智斗鳌拜集团,平定“三藩”之乱,东收台湾、西平噶尔丹的斗争;《雍正皇帝》中的九王夺嫡、摊丁入亩制度、士民一体当差、西南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都是有史可查的重大事件,这些容不得随意编造。
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二月河的创新性在于,他对于历史逻辑的全新构造。比如虽然都是九王夺嫡,但历史作家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你的解读是否合乎逻辑,是否符合艺术真实。二月河在阅读历史、研究历史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文学想象,重建了新的逻辑关系,重建了新的帝王形象。比如对雍正的形象全新改写,以及在这一改写过程中寄寓现实诉求,实现从历史小说到社会小说的转变。
而在“小事”上,二月河则充分运用通俗文学的手法,利用虚构和杜撰,弥补历史的单薄,让整个小说充满趣味性和可读性。比如“落霞系列”描写了大量勾栏瓦肆、奇门遁甲、妖道鬼神、麻衣神相、拆字打卦、三教九流、青楼红粉、才子佳人以及宫廷秘闻等方面的内容,为历史叙事的雅俗共赏作了卓有成效的成功尝试。
“落霞系列”的核心是华夏文明
二月河曾这样谈及他创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初衷:
“写帝王系列是因为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代皇帝是一个体系……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代皇帝按照俄国门捷列夫周期表那个系列去分,他是一个领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有:第一,总体的文明和文化发展极为成熟,这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文生活包括经济生活都发展到了顶峰时期,非常灿烂,非常迷人。
这个时期封建制度没落了,黑暗即将来临。我要把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按照自己的能力全面地反映出来,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文化的特色。这个文化的特色是:第一,它很灿烂,很迷人,很富有魅力;第二,就是这个文化里面还存在着非常落后、非常愚昧、非常黑暗的东西。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变成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落后了一百多年,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代皇帝要负一定的历史责任。”
《雍正王朝》剧照
这也是二月河将《康熙大帝》、《雍正皇、《乾隆皇帝》称为“落霞系列”的原因,一方面此时的华夏文明像落霞一样,非常灿烂,非常美;可与此同时,这也是封建文明极盛而衰的时期,它像落霞一样,日薄西山,黑暗即将到来。
虽然读者习惯将“落霞系列”称为“帝王小说”,但二月河一直强调,他的“落霞系列”的核心是华夏文明,而不是皇帝。在这一创作意图的主导下,二月河一方面展现了大清盛世气概的虎虎生气、器物文明的浮华鼎盛,以彰显华夏文明的繁荣璀璨;另一方面,在帝王故事背后,二月河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是,对皇权政治和封建极权的反思。
- 原标题:二月河及那些走下神坛的帝王将相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12-18 14:29:15
-
外国人学中文太久后,会有哪些改不掉的习惯?
2018-12-13 18:24 观网看片 -
《红海行动》《战狼2》等获华表奖(完整名单)
2018-12-08 22:21 中国电影 -
人类文明“四长老”齐聚北京:打破冲突论 构建共同体
2018-12-07 11:04 -
《三体》成资本估值神话,我们恐怕等不到电影面世了
2018-12-07 07:19 中国电影 -
21岁柯洁打破李昌镐最年轻六冠王纪录
2018-12-06 19:31 -
“影帝制造机”曹保平
2018-12-05 13:40 中国电影 -
村上春树又陪跑了
2018-12-05 08:25 -
144名中国妇女被骗赴新加坡卖淫 两国联合破案
2018-12-04 16:38 -
2018十大流行语官宣:确认过眼神,是“锦鲤”没错
2018-12-03 15:01 网络热词 -
他亲手写就“中国人民银行” 昨天纪念馆开张了
2018-12-02 10:49 -
《法制晚报》明年休刊 全力做新媒体
2018-12-01 17:07 再见纸媒 -
拼不过陆企,台湾光伏龙头裁员近千
2018-11-30 07:25 台湾 -
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非遗名录
2018-11-28 20:52 -
12月电影片单!年终盛宴,好戏连台
2018-11-28 10:35 中国电影 -
体制有什么问题?美国新老自由派这么看
2018-11-27 22:21 美国一梦 -
消失的中国园林还能复原吗?
2018-11-27 07:48 -
韩媒:中国网漫来势汹汹 韩国业界坐立不安
2018-11-26 17:14 -
唐代诗人杜牧的墓 如今已成菜地
2018-11-26 07:45 -
韩电影《国家破产之日》:揭97年IMF事件丑陋面目
2018-11-23 17:34 三八线之南 -
辱华品牌秀场人去楼空,800万舞台成摆设
2018-11-21 23:04
相关推荐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61“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27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96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7“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4最新闻 Hot
-
隔空互怼,万斯批泽连斯基:荒谬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他俩激烈争吵,姆努钦还被拉出来鞭尸”
-
哈梅内伊表态
-
尴尬!万斯举起奖杯,底儿掉了......网友:美国制造?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