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湘泉:中国1亿人“隐形失业”?有人严重误解了我的数据
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解决就业难题有何短期和中长期的建议?
就业问题,这些年来看,归纳起来就是三个问题,一是总量,二是结构,三是质量。
就业总量来看,这些年的压力在缓解,这与大的背景,即劳动力供给下降有关。2012年开始,劳动力年龄人口下降,在过去七年,算下来大概下降了2600多万人,供给本身缓解了压力,所以总量问题这些年来并不突出。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是“推动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强调的是就业质量。但真正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是结构问题。
解决这几个问题分几个层次。一是从短期看,已经存在总量问题。经济下行已经连续十个季度,说明实际增长率低于已经低于潜在增长率了。现在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升增长率,增长率目前来讲还是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尽管不是那么乐观。近些年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在全要素生产率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劳动参与率下降会影响经济增长。所以,我认为要讨论的还是如何维持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就业,这个问题还是要深入研究。
根据一季度的情况看,如果我们把1.02亿人算进去,GDP下降一个百分点大概要影响800万人就业,所以说GDP影响就业非常大。很多人讲新基建和老基建,但是大家去看地方政府搞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修了很多工程设施,就业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城市修地铁,现在都是举债修地铁,包括修公路和修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的就业非常有限。所以,我建议在当前就业总量压力的背景下,要引入投资项目的就业效果评估。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要考虑缓解短期的就业压力,特别是疫情这段时间内,就业压力还在释放中,一定要把投资项目与岗位创造挂起钩来。
还有一点,就是科学防疫,而不要过度防疫。从全球的情况可以看到,中国的防疫工作确实做得很不错,但我们防疫的代价非常大,我们要把一个单位控制起来,把一个地方完全控制在疫情为零的状态,都是有成本的。这样搞,我们经济付出的代价非常大,短期是可以的,长期不可维持,那就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民生问题。过度防疫会加剧经济下行,所以还是要强化科学防疫的观念。
前面两位教授讲到新型城镇化,这对拉动总需求非常重要。想一想,中国到今天为止难道没有需求了?不可能。看看我们年轻的老师,像人民大学这种学校,其他学校也是一样的,北大、清华比较特殊,他们有房子,我们年轻老师们的住房问题解决了吗?其实在城市,存在着大量农民工,他们的住宿等生活条件是很差的。有人讲这次疫情是穷人的危机,在美国,穷人、老人和黑人受到的影响最大,都与贫穷有关。城市要加大公共服务投资,挖掘城镇化的潜力非常重要,包括基础教育、基层卫生条件。旅游行业做厕所运动,把厕所全部更新掉,那我们大学是什么状况?所以,中国有很大的需求可以挖掘,这里面还涉及到新经济、新业态、新就业形态,最近我有机会做游戏、电竞、直播和文学平台等数字文化行业就业的调研,这些行业就业量非常大。这些都是新业态,都是无接触经济,对于应对疫情来讲,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来讲,发展这些行业,就业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要强化信息流动,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我们所有的讨论都应该建立在详细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很好的数据。包括我前面讲的,国家统计局也可以建立U1-U6的调查失业率指标。教育部应该公布一下每年每个学校招了多少专业,每年该专业毕业多少人。据说,全国有500-600所法学院,法学失业率最高,达到30%。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所有的学校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是什么状况,很多人培养出来就会与市场完全脱节。
前面讲过,统计局应该公布劳动力调查数据,人社部门也要及时完善职位分类等。大学的改革问题也非常突出,我们万人的大学生比率并不高,问题在于就业能力如何?我们培养的人最终是要进入工作岗位的,不管是做研究工作也好,还是做管理工作或具体的实际工作也好,都是要工作的,工作其实就涉及到职位,职位都有分类,职位分类中有职责、流程、管理权限,特别是任职资格,除了知识、经验,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我们这方面几乎都是空白。
疫情是很好的一个机会,促使我们坐下来讨论这些基本问题,纵观人类历史,所有世界上的大危机后都会推动新一轮创新,中国在这一轮疫情中能否抓住机遇推动改革,使我们的产业升级、教育升级、培训升级,这是非常重要的机遇。我们应该坐下来深入思考下一步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中国目前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有这方面的条件。现在结余失业保险6000亿,结余出来的钱要花掉,要给予失业者生活保障,同时要研究如何花在未来就业者价值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上面,花到有效率的信息平台建设上面去。
前段时间,我研究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在深圳访谈普工。在现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普工招工依然难。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普工,因为普工工资低,待遇不好,没有职业前途,而企业要把一个普工培养成一个正儿八经的师傅,要花三到五年的时间。中国的企业要下决心培养新一代的产业工人,而目前使用的是农民工的概念,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应该消除农民工,让这些产业工人稳定下来,给他们在城市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培养他们成为中国新一代的产业工人。像德国一样,砌砖都有认证,所有的工作都做得非常有水平、有能力。家政是另外一个就业需求仍然很高的行业,今年以来就业形势不好,家政行业就业缺口还是非常大的。世界上做家政做得好的是菲律宾。中国老龄化有这么巨大的需求,如何实现这种需求满足,也是需要去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深化改革来把这些事情做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总量,更重要的是缓解了结构矛盾,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就业质量。
- 原标题:曾湘泉:当前结余失业保险6000亿,要给失业者提供生活保障,更要花在提升未来就业者价值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及信息平台建设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广凯 
-
银保监会首次公开38名重大违法违规股东
2020-07-04 16:27 上市公司 -
5G首个演进标准完成,中国贡献巨大
2020-07-04 10:55 5G -
俄6月对华出口石油340万吨,7月起将提高石油出口税355%
2020-07-04 10:32 能源战略 -
民生银行6年董事长退出“一群最强男人的战争”
2020-07-03 17:31 金融圈 -
沪指站上3100点,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
2020-07-03 16:56 经济晴雨表 -
浪潮“惊魂48小时”
2020-07-03 13:52 上市公司 -
8468万桶原油集中驶抵中国
2020-07-03 13:52 宏观经济 -
恒大上半年合约销售额和累计回款均创历史最高
2020-07-02 13:11 中国房市 -
万科董事会大换血,深铁3席位全换人重申“不干预”
2020-07-01 17:12 上市公司 -
“光刻机第一股”冲刺科创板
2020-07-01 14:55 上市公司 -
纽约金破1800美元创8年新高,中企频繁海外拿矿
2020-07-01 13:44 黄金游戏 -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1.2 为今年以来最高
2020-07-01 09:56 中国经济 -
移动、联通、阿里、网易等在浙成立互联网交换中心
2020-06-30 17:12 上市公司 -
“港版国安法”将至,港交所股价小步快跑
2020-06-30 11:48 股市 -
国药新冠疫苗已具备紧急接种条件,有央企组织人员自愿接种
2020-06-30 10:52 上市公司 -
波音首次试飞获批大涨14%,道指涨近600点
2020-06-30 07:41 美国经济 -
激烈内斗后,Arm中国董事长首度公开亮相
2020-06-29 15:00 上市公司 -
与陈薇团队合作,康希诺新冠疫苗获批军队内部使用
2020-06-29 10:19 上市公司 -
中石化出资成立风险管理公司,目标“大宗商品投行”
2020-06-28 16:55 上市公司 -
加码智慧城市,科大讯飞5000万在芜湖成立子公司
2020-06-28 16:24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