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七夕与“中国情人节”二三事
关键字: 七夕红豆相思2005年,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事成了国内许多民众一直以来的心头刺,但也让人顿生危机感,意识到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保护问题已迫在眉睫。2008年,国务院规定每年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一天,传统节日借此强势回归民众视野。
不过,传统节日多得很,重阳节、腊八节等和七夕一样都是连假都没得放的,为何后者更受大众关注?
除了商家炒作、媒体推波助澜,估计也与“中国情人节”定位不无关系。民众大多听闻、体验过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本来“群众基础”就比较好,正遇上爱国情绪日趋显著,对传统文化的自信逐年提升,一看商家媒体联合炒热七夕,才渐以过传统节日为荣。“过啥洋节,情人节,咱中国也有”,“七夕情人节”就这么广为人知了。
“真·中国情人节”应为上巳节
过所谓的“七夕情人节”,除了单身狗在咆哮,一些较真的民俗学家、历史学家等学者也有众多不满——真要定“中国情人节”,元宵比七夕更合适啊!相比在家“卧看牵牛织女星”,元宵节那日男男女女可是有真·接触机会的,借外出观花灯、猜灯谜邂逅良人,明显实际多了……
其实,要较起真来,有一在汉族地区或已消失的传统节日可能比元宵节更接近“情人节”的概念,那便是三月三上巳节。
上巳节在春秋时期便已流行开来,原定于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是日,古人会举行“袚除畔浴”仪式,除凶去垢,祈祷健康。
《诗经·郑风·溱洧》有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简单理解,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交偶的季节(此处耳边响起赵忠祥老师的声音)!男女手持兰草,邀约同游,嬉笑逗弄,临别前再互赠芍药,以表倾慕。今人将上巳节视为“中国情人节”,也多是因古时这一奔放大胆的交友方式。
因三月上巳节多逢三月初三,所以到了魏晋,上巳节便固定为三月三。此外,习俗也随时间变化。《论语》中曾点言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描述的曲水流觞,皆是那时流行的过节方式。
宋以后,男女大防更是难违,上巳风俗由此式微。至近现代,汉族地区已少见相关仪式,但西南地区白、瑶、黎、壮、畲等少数民族仍留有一些风俗。如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这一天,壮族民众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等,以未婚男女为主的歌手会在歌圩场对歌交情,对歌对上眼了,互赠信物,以作定情。
听着挺好玩,然而,前几日我向一广西少数民族朋友求证,问“你过三月三吗?”她迅速回了句:“这年头,谁还通过对歌找情人啊?!”呃……我竟无言以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78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49“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28“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93《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10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