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出师未捷名先损,默茨的新联合政府藏了哪些细节?
最后更新: 2025-04-10 14:37:4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上一届“交通灯“政府在成立之初踌躇满志,曾自称是“进步组合”(Fortschrittkoalition)。默茨也想给自己将领导的新政府取一个合适和响亮的名称。
他本人提出的建议是“黑-红工作组合”(Schwarz-rote Arbeitskoalition)。他的党总干事长李讷曼(Carsten Linnemann)附和道:“没错,新政府叫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得工作。”
没想到,默茨的建议招来一通“奚落”,甚至还殃及其本人。有评论说:“能提出这种名称的人,一定是个枯燥乏味,情商极低的人。”无奈中,老默只好自嘲道:“我那只是抛砖引玉,下面就看大家的了。”
还别说,这场对外“征名”活动真的引来了不少“玉”。
譬如,鉴于以往的联合政府——除用颜色来做象征外——还多以国旗色取名,如“牙买加组合”、“德国组合”、“肯尼亚组合”等,所以,这次有人建议用“阿尔巴尼亚组合”。
在所有建议中,最刻薄的来自这次大选出局的自民党(FDP):“债务组合”(SchuKo),意指新政府还没上台就欠了一屁股债;既贴切又可爱的建议则来自网络:“花大姐组合”(Marienkäfer-Koalition)。
在本周三(4月9日),红底黑点的“花大姐”展翅起飞:经过数周的讨价还价,德国联盟党(Union)和社民党(SPD)终于就未来的联合执政达成协议。
前情回顾
本届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于今年2月23日举行。2月24日上午公布初步官方结果,联邦选举委员会于3月14日确认最终结果。
与往年类似,本次大选无一政党获得绝对多数,因此需组建联合政府。
由于默茨(Friedrich Merz)选前就明确拒绝了选项党(AfD)的合作意向,中右的自民党(FDP)又未过5%的入院线,作为第一大党的联盟党,其组阁的选项理论上有两个:“黑红”两党组合或“黑红绿”三党的所谓“肯尼亚组合”。
在经历了上届“交通灯”政府的破裂之后,三党模式已不受欢迎,所以,勉强过议会多数的“黑红”联合实际上成为未来政府的唯一选项。
只不过,这次德国大选有些“生不逢时”: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后,推出的各项政策几近疯狂,把国际局势搅动得浊浪滔天。欧盟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一方面要应对来自东西方的两面夹击(东有普京,西有特朗普),同时又坚持继续援助乌克兰。
世界乱象频生,德国却群龙无首。
“交通灯”政府于去年11月破裂后,朔尔茨领导的内阁在议会中已失去多数,执政力大大削弱;而新政府尚未出笼,德国实际上处于“政治休克”状态。因此,欧洲的诸多重大决策和行动,如重新武装、组建援乌的“意愿联盟”等,柏林方面几乎无声无息,站在聚光灯下的基本上是法国的马克龙和英国的斯塔默。
基于这个原因,有望成为下届总理的默茨不愿浪费任何时间,在选后的第二天即马不停蹄地开启了联合政府的组建谈判。
组阁流程以及职位分配的“潜规则”
在德国,联合政府的组建是一个复杂而多阶段的过程,包括政治谈判(“摸底”接触和正式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妥协结果、党内对联合执政协议进行表决、总统推举和议会选举总理等环节。
既然“黑红”组合是唯一现实的选项,所以,这次联盟党和社民党的“摸底”阶段(Sondierungsgespräch)为时很短。双方三党(所谓”联盟党”其实包括基民盟和基社盟这两个姐妹党)很快达成一致,并于3月13日正式启动正式谈判。
为此专门设立了16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处理经济、移民、财政等核心议题。每个工作组深入探讨其负责领域中的具体政策,并提出建议和妥协方案。这些结果随后被提交给由双方领导人组成的指导小组进行审议。
之后,谈判方进入联合执政协议起草阶段。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例如移民政策或财政预算分配,双方通过进一步的高层磋商达成了现在的最终妥协。
达成协议并不是政府成立。按照程序,最后形成的协议草案还将提交给各党进行内部表决:联盟党这边由“联邦执委会”(Bundesvorstand)和所谓的“小型党代会”(Kleiner Parteitag:Bundesausschuss)批准,而不需要进行党员投票。社民党这边的程序相对复杂:草案是否能通过,必须由基层表决结果来定夺。
再下一步就是联邦总统向联邦议会提名总理候选人,由议会进行表决。《基本法》没有就这一环节规定具体的时限,只是要求总统在“合适”的时间内推动此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联邦议会的总理选举将于5月初进行。作为第一大党的主席和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加上未来联合政府伙伴社民党的支持,默茨这次入主总理府已无悬念。
1990至2021年历届德国政府组阁所花费的天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默克尔的最后一届联合政府组阁(2017年)最艰难,破纪录地长达171天,差不多半年。本次政府耗时两个多月,与之前相比不算太长。
内阁职位的分配通常在整个谈判的最后阶段完成,但真正宣布要等到各党通过“联合执政协议”之后。
这个看似“水到渠成”的人事安排绝对不是简单的按个人能力推举出来的结果,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展现了复杂的政治平衡。
首先,党派之间的比例分配(Proporz)是一个关键因素。参与组阁的政党通常会根据选举结果和谈判中的“权力分配”协议,决定每个政党可以获得多少个部长职位。
根据周三新闻发布会上党魁们零星透露的消息,这次的组阁似乎采用了“7-7-3”公式,即基民盟(CDU)和社民党(SPD)各得7个部,基社盟(CSU)获得3个部。这种比例分配既要大体反应民意,又要确保了各党派在联合政府中的相对平衡。
其次,地区代表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各党派之所以努力在内阁中平衡来自不同联邦州的代表,主要出于“政治象征”、“实力体现”和“山头派系”等三个方面的原因:
“政治象征”在于强调国内各州的 “团结”,譬如,德国统一后,每届政府都会给原东德那几个州一定的比例,当年默克尔进入科尔内阁就是一个例子。
“实力体现”是指顾及党内各州党部的实力。德国主要政党在16个州里都有自己的党部,成员人数不等;它们在党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以基民盟为例,它在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党部实力最强,无论是选党主席,还是确定总理候选人,默茨都离不开该党部的鼎力支持。所以,它在联邦内阁的人事布局中应该会有所体现。
“山头派系”是指平衡党内以及地方势力。德国各政党内也存在各种“派系”,而且成因不同,有历史形成的,有区域特色的,也有不同意识形态立场造成的,如绿党中的“理想派”(Fundi)和“现实派”(Realo)。
党领导既要依仗地方实力派,同时又要保持力量平衡。譬如,默克尔执政末期,为了不让对她“三心二意”的北威州派在党内影响太大,她在组阁时故意将天秤偏向西南边境的萨尔小州(Saarland),外长马斯(Heiko Maas)、防长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和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均来自那里。
此外,性别平衡和世代更新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因素。特别是在社民党内部,通常会强调内阁成员的性别平等,并推动年轻一代政治家进入领导层。而基民盟方面,也面临着如何在传统男性主导的政治文化中提升女性代表性的问题。
最后,个人政治前途和党派利益也在职位分配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关键职位,例如财政部长或外交部长,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职位,不仅影响政府政策方向,还可能为未来的总理候选人提供平台。例如,这次社民党领导人克林拜尔据说将出任财政部长兼副总理,显然是在为其2029年竞选总理铺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外交部驻港公署:野蛮人永远不要指望等到中国电话
2025-04-10 14:33 -
“美国国债被大量抛售,让美财政部和特朗普真的慌了”
2025-04-10 14:2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一拍脑袋说暂停,刚还在为他辩护的美高官傻眼了
2025-04-10 14:02 -
日本公明党党首宣布22日起访华
2025-04-10 13:58 中日关系 -
对美加征84%关税,正式生效
2025-04-10 13:18 中美关系 -
又变卦!特朗普声称:这叫灵活性
2025-04-10 12:02 -
“打不过,美国又缺席了”
2025-04-10 11:5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李在明正式宣布参选韩国总统:想创建真正的韩国
2025-04-10 11:46 三八线之南 -
乌军总司令:每月征兵3万才能抵抗俄军
2025-04-10 11:44 乌克兰之殇 -
他称美国首要任务是上火星,议员急了:月球这块小心输给中国
2025-04-10 11:10 航空航天 -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见印驻华大使
2025-04-10 10:59 中国外交 -
又来!“若中国这个方面像美元运作,美国危!”
2025-04-10 10:43 中美关系 -
这些硅谷大佬,“撒币”讨好特朗普后亏了1.8万亿美元……
2025-04-10 10:3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前财长:看到美国这样,真是可悲
2025-04-10 09:4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教育界急了:对华竞争,哪怕一秒都不能停
2025-04-10 09: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允许英伟达特供版继续卖中国,有个条件…
2025-04-10 09:2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德国宣布联合政府:基民盟管经济外交,社民党管财政国防
2025-04-10 09:23 德意志 -
“特朗普如意算盘落空:企业就待在中国,哪也不去”
2025-04-10 09:2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方反制后,特朗普7连发呼吁冷静
2025-04-10 08:43 中美关系 -
王文涛与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贸工部长通话
2025-04-10 08:4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评论 67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评论 320“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评论 149“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评论 251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评论 126最新闻 Hot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
中国同意,西班牙:欢迎
-
美国特使:乌克兰可能会“像二战后的柏林一样”被分区驻军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间,美国不再是避风港”
-
美债抛售潮继续,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2001年来最大涨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