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俄土再战?摇摆的“敌对伙伴”关系
最后更新: 2020-04-08 10:09:1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2月27至28日夜里,叙利亚在伊德利卜省(Idlib)发动空中打击,至少有33名土耳其军人被炸死,多人受伤。这是土军2016年军事介入叙利亚冲突以来损失兵力最多的一次。
俄国防部说,俄方与土方各自在该地区的协调中心保持着密切联系,通报包括土军部署位置等相关信息。依据土方提供的情报,事发地没有、也不应该有土耳其军队。如果这次军事行动造成了土方的人员损失,说明土耳其军人当时正和伊斯兰民兵组织“沙姆解放组织”(Haiat Tahrir al-Scham)在一起。土方则否认俄方的说法,强调土军附近当时并没有极端武装人员存在。
上述“沙姆解放组织”是叙利亚内战中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团体,兵力据说有五万人,其核心是“基地组织”的叙利亚分支“征服沙姆阵线”(Jabhat Fateh al-Sham)。
“9.11”之后,“反恐”成为国际上的普遍共识,但这“共识”只是流于表面。各国由于地缘政治利益不同,所以对 “恐怖组织”的认定以及结盟对象也不尽相同。实际上,“反恐”早已沦为使各种外部介入“合理化”的一块招牌。
譬如,“沙姆解放组织”虽有“基地组织”背景,也已被俄罗斯和联合国认定为“恐怖组织”,却不在美国国务院的“恐怖组织”名单上。
土军被炸事件发生后,土耳其民众群情激愤,在伊斯坦布尔俄罗斯总领馆门前,愤怒的示威者高喊“俄罗斯,刽子手”等口号。埃尔多安也已下令采取陆空军事报复行动,同时呼吁欧盟和北约施与援手。但后者除了口头谴责俄方之外没有任何具体行动。
这怪不了北约和欧盟,因为埃尔多安当初高调介入叙利亚冲突,派兵进入叙领土时,欧盟并不赞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知道安卡拉此举风险和“后遗症”不小。因为,作为北约的成员国,土耳其一旦与俄罗斯擦枪走火,立刻就会引发关于同盟“集体防御”条款的争论,这会让北约非常被动。
如今,埃尔多安见到棺材后又要让大家一起同哭同悲,西方当然反应“冷淡”。
为了逼迫西方支持,埃尔多安于是开始打“难民牌”,开放和希腊的陆上边界,让上千难民涌向欧盟在东边的外部边界。希腊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加以阻止。
从这次的军事冲突事件中不难看出,埃尔多安本人在叙利亚问题上过于笃信自己与普京的“个人友谊”,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和把控能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普京也的确给了他似乎可以“呼风唤雨”和“频频得手”的印象。
譬如,两年前,土耳其在叙利亚西北部重镇阿夫林(Afrin),轻而易举地赶走了库尔德民兵武装(YPG);去年秋天,俄罗斯也接受了土方在叙利亚东北部的军事介入。2018年秋,俄土双方达成协议,安卡拉获得了对伊得利卜省的“监管权”。
该协议让土耳其“意气风发”,也让受其支持的反阿萨德武装在负隅顽抗中看到了希望。安卡拉获得“监管权”后,计划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缓冲区”,因此并未(也不愿)履行与俄达成的解除伊斯兰民兵组织武装的承诺。
现在,埃尔多安不得不认识到,他和普京的“交情”并没他想象的那么牢靠。
俄土的历史恩怨
2015年11月,一架俄罗斯战机在土叙边界被土耳其击落。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首次发生在一个北约成员国和莫斯科之间的冲突事件。
事发后, 北约相当紧张,担心事态是否会发展成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但莫斯科的反应理性而有力:它立即对土耳其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并威胁若再发生类似事件,将在叙利亚对土方采取军事行动。
一时间,两国关系骤然冷却,中短期看似无望修复。可是,才过去半年,两国关系便“奇迹般”地重新热络起来:
“硬汉”埃尔多安难得主动地向普京就飞机事件书面致歉,为之后的频繁互访和会面作了必要的铺垫(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杭州G20峰会、伊斯坦布尔国际能源会议等),两国关系迅速得以恢复。
由此可见,“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名言在俄土关系上同样适用。毕竟,一架战斗机的损失远远低于两国战略和经济合作的利益。
随着关系的解冻,俄罗斯游客重新涌入土耳其的各个景点。与此同时,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Walerij Gerassimow)悄然来到安卡拉,与土耳其总参谋长阿卡(Hulusi Akar)进行会晤。
据说,在这次低调的会晤中,双方同意就叙利亚问题建立直接的热线渠道,并达成默契:土耳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土叙边境驱赶库尔德人和“伊斯兰国”武装,俄罗斯则可以大刀阔斧地帮助阿萨德政府在国内收复失地。
这个妥协结果是土俄关系从“利益对立”到“利益并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原先,土耳其在叙利亚的目标是推翻阿萨德政权,这之后,埃尔多安改变了口径,不再高调抨击了。很明显,双方试图淡化彼此的“对立”,更多聚焦“合作”,譬如“土溪”项目。土方甚至不顾美国和北约的反对,引进了俄国的S400导弹防御系统。
回顾历史,“冲突”在土俄关系中算得上是“常态”。
即便不算1568至1570年那次在阿斯特拉罕(Astrakhan)的“小试牛刀”,双方从17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二十年代之间的300多年里,兵戎相见了12次。短则5年来一次,长则36年干一仗。
在这些冲突中,土方败绩虽然稍多一些,但双方基本保持着拉锯状态。
由于俄土冲突地区多半关乎黑海和高加索地区的战略要津,所以,两国交战几乎从来就不是单挑,而是涉及多方,其中不乏影响历史进程和地缘格局的事件。譬如:
1)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后,双方于1700年签署《君士坦丁堡和约》,使俄国在黑海获得第一个出海口;
2)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的结果导致俄国完全控制克里米亚半岛、南乌克兰以及北高加索地区;
3)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土耳其丢掉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被迫承认希腊的独立;
4)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后,俄罗斯式微,为牵制英国等原因,仅以720万美元的超低价,将阿拉斯加卖给刚结束内战的美国。
1696年,俄军攻占亚佐夫,图片来源:wiki
奥斯曼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后,伊凡四世以后的沙皇们一直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收复这座东正教的圣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土依然分属敌对阵营。奥斯曼在“灭绝”亚美尼亚族时使用的理由就是“暗中帮助莫斯科”。
俄土缠斗数百年,一直视对方为主要敌人,但双方也有合作共谋的时候。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防聚集,瑞士决定监控手机
2020-04-08 10: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他负责监督白宫执行2万亿美元法案,被特朗普解职
2020-04-08 09:59 美国政治 -
还有41艘邮轮正驶向美国,船上4.1万人
2020-04-08 09: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联合国秘书长:暂停联合国维和人员轮换及部署
2020-04-08 09:3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新西兰卫生部长违反封城令带家人出游,已被降职
2020-04-08 09: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特朗普称世卫“以中国为中心”,威胁不再给钱
2020-04-08 08: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日本40名实习医生无视禁令聚餐 已有18人确诊感染
2020-04-08 07:4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侨团负责人和留学生免费发口罩,被法国警方拘押
2020-04-08 07:43 海外华人 -
美国确诊超38万例,纽约州数量超意大利
2020-04-08 07: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网传俄将大规模驱逐中国公民,我使馆:严重失实
2020-04-08 07:34 俄罗斯之声 -
辱骂“吹哨”舰长的领导辞职了
2020-04-08 07:12 美国政治 -
全球确诊病例累计超140万例,死亡超8万例
2020-04-08 06:2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法国死亡新增1417例,累计超1万例
2020-04-08 06:04 法国见闻 -
纳瓦罗1月底就警告美国疫情,遭轻视理由是…
2020-04-07 23: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刚获准收治新冠患者,美医院船一船员检测呈阳性
2020-04-07 22:3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特朗普威胁“报复”后,印度同意放松药物出口
2020-04-07 20: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日本留学生防新冠应该注意什么?中国哪些经验日本也适用?
2020-04-07 20:2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世卫组织称中国进入“缓疫阶段” 其经验正在帮助他国抗疫
2020-04-07 20: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酸了!疫情期间他们在国界线约会...
2020-04-07 19:04 观网看片 -
底特律一家医院超700名员工感染
2020-04-07 18: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3“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135“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122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43“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65最新闻 Hot
-
跨性别女性算不算法律定义上的女性?英国判了
-
“也有想把工厂迁回美国的,但零件还得从中国买”
-
“现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谁敢拦我?”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
“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
欧盟威胁武契奇:去了,入欧就没戏了
-
又要跟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网络
-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
“买到就是赚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电话打给中国,“不然我们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国被曝计划用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学家”,加盟北大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续来了,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
“‘川建国’在美国作妖,倒逼中国崛起”
-
“我们花了22年在中国打造这一切,全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