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惨遭美国PUA的韩国军用卫星,为啥起了个朝鲜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美国太平洋时间12月1日上午10时19分(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2时19分),韩国首颗军事侦察卫星“军事侦察卫星1号”在美国范登堡太空军基地由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78分钟后完成入轨程序。
尽管因天气影响,此次发射比预计时间晚了两天,相比朝鲜“万里镜1号”侦察卫星更是晚了10天以上,但对于一路饱受“PUA”的韩国军用卫星事业来说,区区两天或十天确实不算什么。
顺便一提,这也是“猎鹰9号”第一级第250次回收,数字颇为吉利。
通欧又通俄,印度也凑合:左右逢源的“阿里郎”
由于相关技术与弹道导弹的密切相关性,韩国早年发展运载火箭与卫星的尝试,一直遭到美国的严格限制。直到“第五共和国”行将结束的1987年12月,韩国总统全斗焕批准通过了《航空航天工业促进法》,包括韩华公司在内的多家国防公司开始与高校和院所联合投入相关工作;1989年10月10日,韩国航空宇宙研究所(KARI)作为韩国机械研究所下属的子机构成立,派出9名学生赴英学习相关技术。
冷战的结束,使得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不再需要以这种藏头露尾的方式为其航天计划布局。1992年8月10日,由韩国政府出资,KARI留英小组参与研制的第一颗卫星“我们的星星1号”(우리별1호)在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由阿丽亚娜4号火箭发射成功。不过这颗全重不到50千克的小卫星的主要研发制造工作,仍由英国萨里大学完成;1993年发射的“我们的星星2号”的制造工作则由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与KARI共同操刀,和同一时期韩国从德国引进209型常规潜艇技术生产“张保皋”级的模式类似。
功率只有30W的它,于2004年完成最后一次通信后目前仍然在轨道上运动,韩国宣称将在未来技术成熟之后将它带回地球。下图为2014年上映的剧场版动画《我们的星星一号与斑点牛》中,变成萌妹子的它(郑裕美配音)。
和多数国家类似,韩国初步掌握卫星制造技术之后,其最早投资发展的实用卫星也是通信卫星,以韩国国花“无穷花”(木槿花)命名。不过由于通信卫星的商业性质,“无穷花”系列虽然已经从1995年的“无穷花1号”发展到即将于2024年发射的“无穷花7号”,其主承包商先后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欧洲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ASI),韩国电信公司(KT)作为卫星运营商主要负责出钱,韩国技术参与到卫星中的比重并不多。
就在韩国的卫星计划紧锣密鼓之时,身陷“苦难行军”的朝鲜突然于1998年8月31日进行了首次航天发射,尽管“光明星1号”卫星未能入轨,但这已经对韩国形成了刺激。次年5月26日,由韩国独立设计制造的“我们的星星3号”发射。相比重在摸清卫星试验流程的前两颗,“我们的星星3号”应用了三轴姿态控制技术,具备了发展地球观测卫星的基础。另外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经费受限,该星没有继续使用“阿丽亚娜”和圭亚那发射场发射,而是选择与出价更低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RSO)合作,租借其PSLV-C2运载火箭发射(与印度首颗遥感卫星和一颗德国卫星共同升空)。
对于当时经营不善的IRSO来说,韩国这次送上门的订单也属“雪中送炭”,算是一次广结善缘了。
与此同时,韩国也不敢忘记为其航天发展放松了一点牵制的美国。韩国第一颗真正具备军事运用潜力的地球观测卫星“阿里郎1号”,不仅由KARI与美国TRW公司联合开发,发射工作更是由美国“米诺陶-C”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1999年12月21日,“阿里郎1号”在新千年到来前飞向太空,美国的技术帮助,使得韩国在第一轮南北“太空竞赛”中进一步巩固了优势;但美国的技术限制,又使得该星只能拍摄分辨率6.6米的黑白照片。
这样的“阿里郎”(就在同一年,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无穷花3号”上,下文会提及),无疑让韩国颇为失望,促使金大中和卢武铉两届政府,在航天领域都更加坚定地寻求国际合作。尽管美国仍然能够施加一些影响力,但随着韩国逐渐从金融风暴中走出来,多数合作方并不会拒绝一份“公道之上再添诚意”的开价。2006年,KARI成功邀请以色列ELOP公司联合开发“阿里郎2号”,这颗比“阿里郎1号”重了近一倍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拍摄的照片具备1米(黑白)/4米(彩色)分辨率,可谓质的提升。
犹太人抓住了商机,俄国人也闻风而动。2006年7月28日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阿里郎2号”的ROKOT火箭,正是俄罗斯用苏联遗产UR-100N洲际导弹改装而来的——这款导弹的投掷能力与后来的朝鲜火星-17洲际弹道导弹类似。
尝到了甜头的韩国,寻求合作的范围更加广泛。在出生于日本的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的推动下,2010年前后,韩日航天技术合作一度非常红火,“阿里郎3号”选择在日本种子岛由H-IIA火箭发射则是合作的重要象征。不过具体到卫星本身,其核心光学器件则由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下属的Astraum公司提供技术,使得2012年5月18日升空的“阿里郎3号”,图像分辨率进一步提升到0.7米(黑白)/ 2.8米(彩色)。
与此同时,韩俄航天合作也在继续。早在2006年“阿里郎2号”升空之后,KARI制定的未来10年发展计划中就呈现出了“三星同步”:除了“阿里郎3号”之外,另两个分别是在“阿里郎3号”基础上完成光学器件国产化改进、并搭载红外观测设备的“阿里郎3A号”,以及搭载合成孔径雷达,进一步提升全天候观测能力的“阿里郎5号”。为了提升观测精度,这两颗卫星的轨道高度从前三颗“阿里郎”的685千米降低到550千米以下,均由俄罗斯“第聂伯”运载火箭(R-36洲际导弹改装而来)发射。
上图为“第聂伯”运载火箭,下图为“阿里郎”系列卫星。出于“吉利”的考虑,“阿里郎4号”这个名字被跳了过去,改称“阿里郎3A”。
使用与欧洲合作开发的合成孔径雷达的“阿里郎5号”,率先于2013年8月22日发射成功。这颗重达1400千克的卫星具备1米(高分辨率)/3米(标准分辨率)的雷达成像能力,是韩国目前为止最重的自制航天器。受国产化器件的进度影响、以及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引发的火箭本身的供应链问题,“阿里郎3A号”迟至2015年3月26日才发射成功。
虽然由于“阿里郎2号”的状态在超期服役十多年后仍然良好(看来犹太人在给够钱之后,干活质量的确不赖),使得KARI长期保持着4颗地球观测卫星的规模,但其更为雄心勃勃的后续计划已经因为俄乌冲突遭受重创。原本于2016年开始陆续签订合同、均计划由“安加拉”运载火箭发射的“阿里郎6号”合成孔径雷达观测卫星、“阿里郎7号”0.3米级光学观测卫星和“阿里郎7A号”0.3米级光学观测卫星(“阿里郎7号”的国产化器件版本),均因韩国参与的对俄制裁而被无限期推迟,目前“阿里郎6号”正计划搭乘欧空局的“织女星-C”四级运载火箭,于2024年前往圭亚那发射。
以后这“安加拉”姓谁都不好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鲁宁 
-
美国计划明年起在澳大利亚维护核潜艇
2023-12-01 21:30 -
美保守派笔杆子:对乌军援“90%的资金流向美国人”
2023-12-01 19:33 -
何卫东将访问柬埔寨、老挝
2023-12-01 17:05 中国外交 -
美军击落一架伊朗无人机
2023-12-01 10:40 巴以恩仇录 -
俄军首次击毁乌豹1坦克 俄国防部:奖励70万
2023-11-30 21:58 俄乌冲突一周年 -
印度将批准再建一艘国产航母以应对中国
2023-11-30 21:58 -
国防部: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
2023-11-30 15:54 中国航母 -
驻日美军一鱼鹰旋翼机坠海 机上载有8人
2023-11-29 15:45 -
伊朗无人机航拍美国航母编队
2023-11-29 13:19 -
伊朗公布美国航母打击群进入波斯湾视频
2023-11-29 08:12 -
中老两军举行第四次边境国防友好交流活动
2023-11-28 22:32 中国外交 -
伊朗副防长确定引进苏-35、雅克-130,首度官宣购买米-28
2023-11-28 21:10 -
伊朗副防长:购买俄罗斯苏35等战机的合同已经敲定
2023-11-28 19:35 伊朗局势 -
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抵达缅甸
2023-11-28 10:34 -
现场画面!南部战区位中缅边境我方一侧实战化演训
2023-11-27 20:20 缅甸局势 -
“和福特级航母15年试验类似”
2023-11-27 11:40 中国航母 -
缺乏人力 乌军征召病人入伍
2023-11-27 10:55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伊朗公布“最新型驱逐舰”照片
2023-11-27 09:59 -
莫迪试乘印国产战机“光辉”升空:我骄傲
2023-11-26 15:51 印度惊奇 -
访乌期间遇俄军“最大规模”无人机袭击,这国总统躲进防空洞
2023-11-26 13:39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评论 105“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评论 242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评论 122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评论 123最新闻 Hot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
中国同意,西班牙:欢迎
-
美国特使:乌克兰可能会“像二战后的柏林一样”被分区驻军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间,美国不再是避风港”
-
美债抛售潮继续,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2001年来最大涨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