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网络新四害| 徐文海:网络暴力如何成了“赛博刽子手”
最后更新: 2024-12-11 08:53:57近日,观察者网在微博发起主题为#反网络新四害#的投票活动,由网友评选出当代互联网“网络新四害”。最终经过网友投票,“网络谣言”“饭圈文化”“网络暴力”“极端言论”位列前四名,成为“网络新四害”。
观察者网组织刊发系列评论文章,深入分析“网络新四害”背后的形成机制、传播规律以及深远影响,和各位网友一起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文海】
2018年8月25日,德阳女医生安医生自杀身亡。2022年1月24日,“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去世。2023年1月23日,粉色头发女孩郑灵华自杀离世。
这些并不遥远的惨痛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网络暴力。
2022年,郑灵华染了粉色的头发,不久后谣言四起。微博@鸡蛋姬
为什么网络暴力会成为“刽子手”?
受到行业规范的限制以及自我审查的需要,传统媒体对某些事件的报道往往更为客观且全面,即便对于某些人和事持有负面判断,也会更为审慎地在新闻报道中抑制赤裸裸的情绪宣泄。
但这种“理中客”的形式,很难令寻求情绪共鸣的民众满意。因此,在网络“短平快”的传播形式下,每一个网民都成为了“新闻记者”或是“评论者”,更容易追求情绪刺激,忽略甚至无视新闻传播的基本伦理规范。
同时,网络环境的隐秘性,又使得“人性恶”与“泛道德化”这对有张力的概念,集聚在了同一群主体之上。在现实物理状态之下,如果让一个人做出用刀捅向另一人或用极端粗俗的语言攻击他人的行为,往往会因为这些行为的直接性和残酷性给执行者带来强烈的心理不适,反而难以实行。
但在网络上,由于无法与自己形成有效感官互动,以至于自己无法切实感受到对方反应的网络暴力行为,并不会给行为者带来很大的罪恶感。人性就是不断控制自己的动物性,但动物性就好比熵值具有天然的增大趋势一样,确实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因此通过网络暴力这一并不会直接获得被侵害者回应的恶意行为,确实会给很多人带来不小的原始的动物性快感。
而与之相对,当网民看到针对某些所谓的“恶人”进行网络攻击的语言时,本身对于法律的谦抑和最低限度不满的他们,又会无限爆炸自己的道德感,期待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自己的内心满足。
网络暴力所依托的不负责任的畅所欲言,虽然本身含有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但在毫无限制的自由下,必然意味着放弃深层思考和情绪化的宣泄,而这则为“乌合之众”的群体极化创造了土壤。
在物理世界中,集体往往是一个各种性格、类型的个体的组合,存在天然的平衡和多元化。但在网络世界中,因为算法推送以及个体的自然抉择,更加容易形成对某个问题产生高度统一价值观的极化群体。而匿名性伴随着这种网络群氓,在主观层面上使得网络暴力的产生和扩散都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而在客观方面,信息传播和接受的商业化又给网络暴力带来了更大的温床。在传统媒体时代,一来还存在部分非商业收入的情形,二来商业收入并不完全以现在这种网络点击来评价。但如今,流量就是收入,因此信息传播平台提供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不太值得期待。甚至,他们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利润。
然而,无论是网络暴力的实施者还是网络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法律规制的不备以及强度过低,恰恰是造成上述行为得不到有效抑制的客观原因所在。
网络暴力的治理难点
举重以明轻,当前阶段对网络暴力的刑法对应,无非是刑法246条的侮辱诽谤罪,亦或者253条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另外,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解释第5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也存在以293条第1款第2项寻衅滋事罪来定罪的空间。
然而,这三条罪名,无非也就是3年以下或者5年以下有期徒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彭宇萱 
-
哥伦比亚机场存放两万具遗体?后续来了
2024-12-10 21:14 -
男子用无人机拍军事禁区被判10个月
2024-12-10 20:54 国家安全 -
七部门:将符合条件教师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2024-12-10 18:52 中西教育 -
农业农村部原部长唐仁健,被决定逮捕
2024-12-10 16:43 廉政风暴 -
严重影响西藏高质量发展!吴英杰被“双开”
2024-12-10 16:34 廉政风暴 -
中方是否计划本周在台岛周边举行军事演习?外交部回应
2024-12-10 16:24 两岸关系 -
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被“双开”
2024-12-10 16:24 廉政风暴 -
女硕士被“收留”事件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4-12-10 13:32 依法治国 -
习近平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中国好,世界才会好
2024-12-10 13:19 -
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2024-12-10 13:17 中国经济 -
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读懂这三个关键词
2024-12-10 12:46 中国经济 -
14年来首次!再提“适度宽松”,释放什么信号?
2024-12-10 10:34 中国经济 -
关志鸥任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
2024-12-10 09:56 高层人事 -
将于明年年初首飞!长八甲遥一火箭装船起运,奔赴发射场
2024-12-09 22:49 航空航天 -
-
台湾周边海域发现中国军舰?毛宁回应
2024-12-09 20:34 台湾 -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将于2025年1月6日至8日召开
2024-12-09 16:01 廉政风暴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24-12-09 16:00 中国经济 -
中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24-12-09 15:27 中国经济 -
家暴证据标准明确了!
2024-12-09 10:42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1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