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日本右翼政客为什么越来越活跃
关键字: 日本右翼右翼政客日本右翼政客麻生太郎安倍晋三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社会党的变异和最终解散,“1955年体制”终于瓦解。日本共产党虽然奋力走出低谷、站稳了脚跟,但是单凭一己之力已经不能对自民党构成有效制衡。在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日共仅获12席,与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的313席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日本左翼力量出现塌陷,使得日本保守右翼政客变得有恃无恐——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敢说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现在敢做了。
通过修宪让日本拥有军队的政治主张,放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会被直接骂死,当时可没有政客愿意为这种言论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然而在4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政治主张,却被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等自民党领导人当作拉拢选民的工具而津津乐道。真可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日本左翼力量怎么就塌陷了呢?这要循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路去找原因。“1955年体制”下的日本政党带有比较明显的阶级立场:自民党代表传统政商门阀等既得利益者;日共代表无产阶级;而影响力高于日共的日本社会党,主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因此,“1955年体制”可以大致理解为,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联手,对传统政商门阀构成有力制约。
当然,这种格局与日本战后的经济格局相关:日本财阀在二战结束后一度受到打压,其势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图所示,日本GDP在二战后出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稳定增长时期(1951-1969,1975-1990),在这段时期内,日本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收入都在提高。经济稳定增长与小资产阶级的话语权增加几乎是同步的过程:在1989年的第15届日本参议院选举中。社会党取得历史性的胜利,改选部分取得的议席倍增,导致自民党首次失去参议院的过半席次。
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使得日本社会各阶级的力量对比产生改变。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财阀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优先保护自身利益,比如在税收和劳动法上做点手脚,保证自己的大企业能够稳定盈利。而小资产阶级缺乏实体企业经济实力的支持,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成为菜板上的鱼肉。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雇员由终身雇佣的正式工沦为合同工,甚至临时工,“一亿总中流”这类口号已经没法再提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小资产阶级的话语权逐渐下降实属意料之中。1996年日本社会党走向瓦解,原先的许多支持者转投民主党等多方势力。日本社会党蜕变产生的社会民主党,现在的影响力还不到日共的零头(日共的《赤旗报》好歹还有高达120万的订阅量),在2017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仅获2席,沦为议会中最小的政党。
可以说,小资产阶级在日本政坛已丧失大部分影响力,而在日本经济环境中的处境也非常不妙。有个调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日本人力资源服务公司Randstad在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劳动者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有66.9%的日本人表示没有创业意愿,在3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最后一名。回答“想在新兴企业工作”的日本人为32.1%,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60%【8】。
为什么日本人缺乏创业意愿呢?这还真得从经济环境上找原因。日本的综合性财阀同时控制金融业和制造业,与政府的关系极其密切,接受政府的扶植和保护。财阀派出得力人员参与政府金融部门的管理,或者吸收政府官僚加入垄断集团要害部门的运营,乃是一种常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肥水往哪里流简直一目了然——支撑一个独立于财阀之外的大型企业尚且不易,做创业企业就更困难了。所以,日本虽然属于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但是从未培养出美国旧金山湾区、波士顿这样的科技创业中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政坛走向保守,恰恰因为日本的经济格局走向保守乃至封闭。就整体而言,日本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很差。日本政商两界有影响力的大家族,早在旧日本帝国时期、甚至明治维新时期就已形成势力。
在政界,日本前首相、现任副首相麻生太郎是个典型的例子:麻生太郎出身名流,母系祖辈中高官辈出,父系则是著名财阀,并与皇室联姻【9】。母系的高祖父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外曾祖父牧野伸显为大久保利通次子,官至外务大臣、宫内大臣、内大臣;外祖父吉田茂是牧野伸显女婿,二战后曾五次担任日本首相。而父系的麻生家族是九州著名地方财阀,以采矿业起家。曾祖父麻生太吉被称为“煤炭大王”,后以多额纳税人资格当选贵族院议员;祖父亦名麻生太郎,早逝;父亲麻生太贺吉继承祖业,二战期间曾强征数万名中国、英国、荷兰等战俘进行生产,赚取超额利润,战后出任财界重镇九州电力会长、日本煤炭协会会长等。就凭投胎得比较有水平,麻生太郎要钱有钱、要人脉有人脉,尽管政治才能平庸,却得以在自民党内呼风唤雨。就连身为首相的安倍晋三也得让着他几分,把他作为重点拉拢和团结的对象。
麻生太郎:尽管放马过来吧!要知道,我拼的不仅是爹,还有太爷爷和太太爷爷!
在商界,以三井、住友、三菱、安田四大商社为代表的财阀,早在19世纪末就已成型。由于日本财阀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日本政府提供武器及经济后援,联合国驻日盟军司令部将财阀视为“促成战争的经济基盘”实行财阀解体政策。但这些财阀在战后仍以企业集团的型态再度集结,其集团经营的事业至今掌握着日本大多数的经济市场【10】。
从普通日本人的视角来看,这可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社会。说得通俗一些,如果你的太太爷爷当年没有发迹,你现在可能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日本人而言,个人努力能够企及的上限是医生、律师、教授或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要比日本活跃得多,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侯建国(现任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等高级干部,都是在没有家族背景的前提下、通过自身工作业绩取得成就,这在当今的日本恰恰很难实现。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许多日本年轻人为何会沦为毫无朝气和进取心的“平成死宅”——他们觉得努力也没用、一生难翻盘,索性看破红尘,直接拥抱电子游戏和充气娃娃去了。
日本政坛未来的走向会是什么样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还是要到日本经济中寻找答案。马克思主义是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的最有力工具。倘若抛开经济基础和阶级分析去谈国际关系,往往不得要领,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日本长期经济停滞的大环境下,小资产阶级的势力已趋于瓦解,社会民主党还能存活多久都很难说;顽强战斗的日共气节可嘉,但在缺乏经济力量支持的情况下难以挑战自民党;立宪民主党、希望之党等保守派反对党的主要领导人,说穿了都是跳出来单干的前自民党高层干部,很难说政治立场与自民党能有多大差别;自民党凭借财阀支持,并利用在野党的不团结,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执政,形成“1955年体制”之后的另一种稳态——姑且称为“日本新常态”。
然而,与缔造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1955年体制”不同,“日本新常态”的突出特点是颓废与保守:政客与财阀结合得愈发紧密,所有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优先保障既得利益者。日本很难出台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因为任何触碰到既得利益者奶酪的提议都会被否决,不会转化为社会政策。所以今后的日本政坛将充斥“空喊改革、而无实质性改革”的烂戏。
从2008年起,日本的人均收入一直在缓慢下降;与此同时,财阀们的吃相越来越难看,以致临时工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毫不夸张地说,日本劳动人民的未来不容乐观,剥削加剧与少子化的作用相叠加,使得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水平很难超越父母一辈。
“日本新常态”下的自民党虽然长期执政,但是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毫无建树。在这种情况下,自民党政客总要想出些点子来拉拢选民。于是,依靠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走民粹路线来唱戏,便成为一种廉价路线。戏码倒也简单:自民党政客会不时跟中国搞点小摩擦,然后向日本国民宣传“中国威胁论”,将自己粉饰为捍卫日本尊严的硬汉。
在“日本新常态”下,就不应该对中日关系抱有任何幻想。中国要做的就是排除外部干扰,以最快的速度增强综合国力。“日本新常态”会将日本引入漫长而痛苦的沉沦,只要中国埋头发展、妥善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在综合国力上形成对日本的压倒性优势。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就会掌握中日关系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日经中文网:http://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27538-2017-10-23-04-42-21.html
【2】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m/gj/2017/09-25/8339590.shtml
【3】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
【4】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wiki/岸信介
【5】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cn/石原慎太郎
【6】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无神论人口
【7】维基百科:https://ja.m.wikipedia.org/wiki/安保闘争
【8】参考消息网:http://www.chinanews.com/jingwei/06-19/49145.shtml
【9】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cn/麻生太郎
【10】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cn/財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48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198“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59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52最新闻 Hot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外媒热议中方这一表态,美农崩了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
泽连斯基承认:我们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