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网络新四害| 汪海林:挟持公权力围剿他人,饭圈已“遥遥领先”
最后更新: 2024-12-11 08:53:56编者按:近日,观察者网在微博发起主题为#反网络新四害#的投票活动,由网友评选出当代互联网“网络新四害”。投票结果显示,“网络谣言” “饭圈文化” “网络暴力” “极端言论”位列前四名,成为“网络新四害”。
其中,“网络谣言”以80.0%的得票率位列第一;“饭圈文化”得票率65.7%,位列第二;“网络暴力”和“极端言论”分别获得659票和648票,分别以54.0%和53.1%的得票率位列三四名。
为什么大众对“饭圈文化”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感,“饭圈文化”为什么会在娱乐圈愈演愈烈,其泛滥会给大众文化和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观察者网对话著名编剧,和“饭圈”有过“深入互动”的汪海林老师。
【对话/观察者网 新之】
观察者网:汪老师您好,观察者网最近评出了“网络新四害”,其中“饭圈文化”仅次于“网络谣言”位居第二,可见大众“苦饭圈久矣”。我们很想知道,影视圈内部是如何看待饭圈现象的?
汪海林:影视圈内部对于饭圈是“爱恨交织”:从资方、平台的角度,一方面他们也反感,也在骂,但更多的是利用,你甚至可以说影视圈和饭圈现在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在有些情况下,平台和资方是饭圈的受害者——我的戏好好的,突然就被骂、被围攻,被恶意打低分,只是因为和某个流量主演的戏有竞争关系,饭圈为了“打击竞品”就可以无所不为其及。
但他们不是固定的受害者,下一次可能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受益者。比如在融资上,他们现在很乐意找一个流量饰演主要角色,这有利于融资和宣发,对资本有吸引力。在极端情况下,一些机构和平台的剧甚至只用流量,和饭圈深度捆绑。当然捆绑这个明星的饭圈很有可能无意中得罪了另一个明星,最后局面失控的例子也不少。
观察者网:从您的角度看,为什么普通人会这么厌恶饭圈文化?
汪海林: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舆论上,“饭圈文化”混淆了视听,在作品的评判上搞乱了评判的标准,制造了很多杂音——这明明不是我喜欢的信息,但总是冲到我面前,不仅让我很烦,而且霸占了公共资源。
另一方面,“饭圈文化”是非不清,甚至颠倒黑白,这是普通人非常反感的一个地方。普通人稍有不同意见,哪怕不是反对他们迷恋的流量明星,只是说“我能不能不看”都会受到攻击。
饭圈文化已经介入到了普通人正常的审美判断、娱乐选择和信息接收,甚至正常生活都有可能因为一个“不喜欢”的表达而受到冲击。
观察者网:确实如您所说,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当流量明星和一些实力派资深艺人同台时,台下都是疯狂喊流量明星名字和饭圈口号的粉丝,而其他非流量明星似乎都成为了配角。甚至当他们同台竞演的时候,流量艺人所得到的“投票”因为粉丝的动员,都会远远超过那些实力在他们之上的资深艺人。
汪海林:这就是饭圈文化最大的问题,它改变了整个文娱产业对于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变成了看粉丝的声音,谁声音大谁成为标准,而不是看谁的戏好、谁唱得好。最后就变成了我好好练歌,我好好表演,不如那个不好好努力、没才华也没能力的人,只要他的粉丝多,他的粉丝声音大,他就更成功。这种“去专业化”对于一个行业是非常有害的,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观察者网:这会不会让一些比较成熟的艺人陷入一种迷茫——要不要也去经营饭圈?哪怕本身已经很有实力了。
汪海林:我们整个行业似乎形成了一种现象,那些戏好的、唱得好的,反倒不会去做这种运营,只要是做运营的,绝大多数是戏不好的,唱得不好的。
因为饭圈模式显然是为这些业务能力不行的人量身打造的。反之,业务能力强的反而会主动远离,比如张小斐就解散了她的粉丝群。饭圈模式对他们是一种“羞辱”,意味着他们被划入了那样一个圈层,只要是认真搞专业的人其实特别害怕这种情况的发生——既然我有业务能力,为什么要靠粉圈呢?就像于和伟、陈道明这样的演员,他们很有实力,在群众中的路人缘也特别好,但是从来没有人给他们接机,他们也不会去搞这样的东西。
张小斐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但是对于从电影学院毕业不久、事业处于起步期的年轻演员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会更难。毕竟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太大了。
汪海林:是的。如果他们签了经纪公司,很多经纪公司可能只会做粉丝,搞流量那一套。所以我看到有一些原本很有能力,很有前途的演员,签了这样的经纪公司之后开始走流量路线,其实后续的发展并不好。发展不好的原因就在于选的戏不好,他们本身是有表演能力的,但是经纪公司给他们选的戏都是为流量定制的,有利于制造粉丝的戏,这些演员就会越来越差,在演技上走下坡路。
比如张新成、张晚意这样的演员,是很有希望有前途的演员,却要走流量路线,接的戏良莠不齐,没有沉下心来走实力路线。相反是蒋奇明这样的演员,他一直选择不往流量的方向走,反倒获得了很多真实的拥趸。他没有一部戏是照着偶像去演的,没有一部戏是演给粉圈看的,结果他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演员蒋明奇在《漫长的季节》中的表现让很多人记住了他
所以,年轻艺人在事业起步时需要面对一个挺重要的选择:有一条道路看上去是平顺的金光大道,还有一条路是布满荆棘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抵御这种诱惑。我们也不能说你就应该怎样,但我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专业有追求的人,他应该知道怎么选。
观察者网:刚才您提到饭圈给普通人带来的困扰,作为新闻编辑,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深有感触。如果得罪了某个明星的饭圈,接下来就会面临一轮又一轮的举报。而饭圈在打击特定对象时,特别善于“借用”体制的力量,用特别上纲上线的罪名向所有能够想到的部门去举报,有关部门往往会做出反应要求被举报者做出解释和情况说明。
虽然最后事实会查明,不会真的把这样的罪名加到被举报者身上,但这期间公权力带来的种种压力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最后往往以饭圈“宣布胜利”而告终。您如何看待这种“借力”,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汪海林:是有的。拿我自己作为例子,有时候我去参加一些活动,做评委,做嘉宾,只要一公示就会被大量投诉,所以主办方邀请我必然会承受很大压力。
饭圈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转到线下,介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明显,一些线上的舆情和线下的投诉是有组织的,带有明显的饭圈特征,但是有关部门在应对上缺乏相应的措施,处理也是偏软,甚至没有处理和追责。虽然有“清朗行动”,但是没有打到利益链条的起点上,对饭圈的盈利模式打击是不够的。
此外,饭圈利用其高度组织化,和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向公权力施压,而每一次公权力都不得不应对,客观上造成了饭圈的甚嚣尘上,甚至是为所欲为,这种为所欲为目前缺乏法律的约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额超1亿?王宝强被举报涉嫌欺诈登顶热搜,工作室回应
2024-11-21 20:56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开放应保护第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
金鸡奖即将揭晓,华语电影“三金”已洗牌?
2024-11-16 13:57 中国电影 -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2024-11-14 07:18 考古 -
“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时候,她回来了”
2024-11-13 15:20 观察者头条 -
《好东西》,要不要看?
2024-11-12 01:05 中国电影 -
《前浪》番外篇聚焦老年照护:60岁女儿为父母打造“家庭养老院”
2024-11-11 13:45 -
看完这部纪录片,网友吵起来了
2024-11-08 13:49 观察者头条 -
“内事不决问张昭”,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墓被发现
2024-11-05 08:50 考古 -
“这是中国故事,不是英国人视角”
2024-10-21 16:45 -
范伟获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2024-10-20 22:09 中国电视剧 -
“无论哪种兆纹为凶或吉,这些兆纹的出现基本上是可控的”
2024-10-20 09:29 考古 -
冯骥谈游戏成瘾性:做游戏要愿给自己小孩玩,才是合理的度
2024-10-14 07:11 -
900多万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发行
2024-09-29 20:09
相关推荐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21“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141“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122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43“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65最新闻 Hot
-
跨性别女性算不算法律定义上的女性?英国判了
-
“也有想把工厂迁回美国的,但零件还得从中国买”
-
“现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谁敢拦我?”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
“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
欧盟威胁武契奇:去了,入欧就没戏了
-
又要跟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网络
-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
“买到就是赚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电话打给中国,“不然我们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国被曝计划用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学家”,加盟北大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续来了,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
“‘川建国’在美国作妖,倒逼中国崛起”
-
“我们花了22年在中国打造这一切,全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