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晖:中国的开放与自主
关键字: 改革开放中华文化改革开放40周年独特和特殊不一样
南风窗: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建构在“现代性”的基础之上。1982年之后,中国的主流话语里出现了一个始终不渝的定语——“中国特色的”。你怎么理解这个词组,它可以被视为中国主体性的彰显吗?
汪晖:我的注意力在哲学上的区分,更愿意区分另一组概念——特殊主义和独特性。我强调的是独特性,而不是特殊主义。有人说独特就是特殊主义的,我不这么看。当我们说自己很特殊的时候,是说自己不同于普遍状况,因此,特殊主义是以普遍主义为规范才提出的,虽然形式上是对立的。
“独特性”和特殊主义不同,特殊性似乎是普遍性的反面,但独特性本身就是包含着普遍性的独特性。世界上的每一个文化、文明,每一个独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它是独特的,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
我们经常会说普遍的就是可以复制的,我不认为如此。因为普遍性都是存在于独特性里面,通过独特性来呈现,反过来说,你也只能在独特的情境里面去追求那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独特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不是可以随便用“复制”这个词的。
西方有没有独特性?当然有。有没有普遍性?当然也有。可是这个独特性和普遍性都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的文化、事件和人物的条件之下的,我们可以受它的启发,从它那儿得到很多经验和教训,但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它的同时并不能复制它,也不应该去复制它。对自己的文明和文化也是同样道理,我们能复制过去吗?唐朝很好,汉朝很好,我们就复制汉朝和唐朝吗?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学习。
那我们学习它是不是就是认为它是有普遍性的?的确。但是那个普遍性是可以被别人复制的吗?不行,这是独特的。所以不是在一个抽象的层面上讨论独特和普遍,而是在一个非常具体的情境中来理解独特性所包含的普遍性,或者说普遍性得以呈现自己所依赖的独特性。没有一个抽象的普遍,普遍总是具体的,总是蕴含在具体的事件里面。任何一个具体的事件总是有它一定的存在条件,这些条件是其他情境下不具备的。你可以学习,可以受它启发,但是无法复制。
也有人问,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是不是可以复制,我觉得这没有意义,倒过来也一样。强调独特性,强调在这个意义上的具体条件下的探索,都是强调我们任何一个社会,探索自身的道路,都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而不是说从哪里原样拿来就可以的,没有这样的捷径。
南风窗:经过五四、文革的两度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在改革开放至今40年里,一步一步又回到了主流认可的范围之内。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曾经被现代性傲慢地拒绝的历史,最终还是参与了中国的现代性的塑造?从你的角度如何梳理这个过程?
汪晖:我们理解历史跟现在的关系有不同的方式,最好避免回答这样的问题。
20世纪非常独特。在20世纪之前,中国并没有什么19世纪、18世纪的概念,也就是说,20世纪重塑了中国人的时间概念,重塑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深入地研究历史就会发现,19到20世纪的大转变,不仅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的其他地区。20世纪的世界发生了一个相当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性仍然是一个难以逃脱的话题。那么,在发生巨大变化的20世纪之后,怎么去理解我们的传统?传统是什么?如何去理解历史?就变得很重要。
20世纪是一个革命的世纪,它的整个姿态是断裂的、反传统的。但是细致研究也会发现,20世纪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方式和过程、社会组织的形式,并不像它宣称的那样彻底地和历史断裂。即便在革命最激进的时期,我们的社会关系中的许多模式里也包含了很多历史的、传统的要素,有一定的连续性。
这不等同于说用这种连续性来否定“20世纪带有很深刻的断裂性”,我们对于历史传统的理解,应当超出这样的模式,因为每一次历史传统的绵延,并不都是自然延续而来的。唐朝时佛教兴盛,但它是外来的宗教;到宋代的时候,儒学又开始复兴;来到近代,西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根本性地改造了我们的社会组织、国家形态,我们的用语、穿着、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你当然可以讨论断裂的问题。可是文化的要素,是以不同的曲折的形式渗透在里面的,所以看待断裂和连续,需要有一定的辩证的思维,不能简单地从连续的角度来否定当时的断裂,因为那个断裂本身表达的也是一个行动的意志。
一开头你问到中国文明、文化的延续性,命运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没有19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国人付出的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中国在地球上的“球籍”还存在不存在都是个问题,对不对?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反思地对待20世纪里面很多的问题,但如果过分轻率地否定20世纪,我觉得是不负责任的。
不仅在中国,今天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各个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开始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到底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觉得还要更深入地思考。
中华文化的韧性是它一枝独秀地存活到今天的必然性所在。
图为2018年4月1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庙会上的“踏白船”传统水上竞技活动。(摄影/ 新华社 徐昱)
南风窗:中华文化有很强的韧性,这是它一枝独秀地存活到今天的必然性所在。“礼失求诸野”,在改革开放40年中,民间认同是很重要的保存方式,然后逐步回到官方话语体系,可以这么理解吗?
汪晖:不完全是这样。
一方面,在民间社会,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组织当中,传统文化是从来没有完全消失的,这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在国家形态里面,虽然中国在政体上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现代的国家,可是它的文官体制和社会组织模式里面也包含了传统的要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科举考试在一百多年前被废止了,但今天的文官考试和高考,不是都包含了科举考试的因素吗?这也是它的基础。
再有一点,任何文化的真正活力都在于对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渗透力,它是被不同的力量不断地挪用的,并不是简单的说就是民间的。民间会使用,官方也会使用。比如说宋代讲天理,王朝政治用天理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以强调天来把自己合法化,可过去的造反者,也说现在没有天理了才要造反,所以每一个文明里面包含的要素都是极其丰富的,都可能被不同的力量所使用。
同时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要素在,我们怎么去学习别人?任何文化交流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你不可能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就去把别人的拿来了。事实上我们能够去理解、接近别人,也正因为你有自己的文化。
- 原标题:汪晖:中国的开放与自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最后更新: 2018-11-18 12:02:47
-
两熊一虎“在逃”?保护区:季节性游荡,不抓
2018-11-18 11:38 -
婚礼发生爆炸11人受伤新娘父亲死亡 当心这个婚庆物品
2018-11-18 10:58 -
省级考试凭空多千余过关人 ,黑客将假证真变成“官网可查”
2018-11-18 10:10 -
直抵人心!习主席APEC精彩演讲阐述五点主张
2018-11-18 09:0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第55届金马奖:张艺谋首获最佳导演
2018-11-18 08:44 中国电影 -
江西: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38起
2018-11-18 08:40 依法治国 -
洲际集团确认有员工将“毛巾门”爆料人信息曝光,发声明道歉
2018-11-18 08:36 -
央视:消除狗患除了管好养狗人,管好管理部门的人同样重要
2018-11-18 08:31 人与狗 -
警方:西湖景区失联浙大女毕业生系他杀,嫌疑人已被抓获
2018-11-18 08:25 -
太原“一刀切”禁煤 有居民烧柴取暖
2018-11-17 22:1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荆州中华鲟之死:“芈月桥”一直施工却上报称停工
2018-11-17 20:59 -
重磅微视频《亚太之翼》
2018-11-17 20:50 APEC -
习近平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
2018-11-17 20:30 中国外交 -
习主席演讲传递重要信息
2018-11-17 20:29 中国外交 -
程开甲逝世 享年101岁
2018-11-17 17:10 -
陈林出任今日头条CEO:反低俗技术模型每天都在迭代
2018-11-17 16:10 网络战线 -
习近平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全文)
2018-11-17 15:58 APEC -
要点抢鲜看!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演讲
2018-11-17 15:50 APEC -
温州市区1天内73人被咬伤,多条流浪狗被控制
2018-11-17 15:45 人与狗 -
习近平:无论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赢家
2018-11-17 12:57 APEC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