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这不过是一种历史近视
如果你真相信那套秩序,那就容易陷入自恋;一旦发现自己不再强大了,就会开始寻找“敌人”,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但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秩序本就是由各种文明构成的集合体,那你就会问自己:我该如何与他人共存?[全文]
-
一个单边主义的美国是中国和欧洲的最佳粘合剂
欧洲无法承受同时与中国进行贸易战和与美国关系紧张的局面。改善与欧洲的紧张关系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不会通过欧洲的视角来看待俄罗斯,但中国也不需要为了俄罗斯而牺牲与欧洲的关系。[全文]
-
俄乌停火道阻且长,美俄和好不会冲击中俄关系
由于双方均存在这一需求,可以预见,当安全担保机制得以建立时,肯定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共同参与,而这将可能是中国首次被欧洲国家邀请介入欧洲安全事务,实属前所未有。[全文]
-
解决俄乌冲突,中国可发挥三重作用
北约是一具行走的僵尸。因为所有军事联盟都依赖于威胁而生存。它们就像水蛭一样吸血,因此必须寻找敌人。欧洲安全的根本问题是,不管愿不愿意,北约必须与俄罗斯共存,因为俄罗斯无法被抹去。[全文]
-
万斯一点面子也不讲,欧洲还要继续“绥靖”下去吗?
马克龙早在此前就提出了欧洲战略自主的议题,然而迄今为止仍停留在口号层面。因为这不仅需要大量投入,更需要从根本上实现心态的转变,而现在欧洲的心态依旧是能傍上美国就傍上美国。[全文]
-
特朗普要求中国介入斡旋俄乌冲突,这真有点黑色幽默
中美能否携手结束俄乌冲突?答案是肯定的。为此,两国应在一项由大国提供集体安全保障的计划中发挥引领作用。无人知晓这场战争将持续多久,但一位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总统如今意识到需要寻求帮助,这总归是件好事。[全文]
-
美国将军们绞尽脑汁,猜测中国是否会使用武力?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曾讲到:“冲突并非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但避免冲突的关键在于让中国保有和平统一的希望。如果美国或台湾采取行动,扼杀了这一希望——例如公开支持“台湾独立”——那将迫使中国大陆政府重新考虑其策略。[全文]
-
澳大利亚从未学会平衡的艺术,总是在打别人的仗
Quad的出现是因为中国,而AUKUS的出现则是针对中国。[全文]
-
这趟“列车”已启动,不上就错过了
实际上,南海的风险甚至可能超过台海:如果美国持续向南海派遣军舰和飞机,这是在不断挑战中国的忍耐力;而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它的反应将更具分量。[全文]
-
纽约时报说中俄朝要搞核联盟?我就问一个问题
中国坚持将“把自身核能力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但这个“最低水平”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国家安全需求是不同的。鉴于中美常规军事力量的差距已经在缩小,中国拥有了足够大的核武库,就能迫使美国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任何想法。[全文]
-
美国、中国与宿命论陷阱
华盛顿在遏制中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小集团看起来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小岛。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尤其是非洲),美国已经输给了中国。中国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并没有针对国家治理和价值观进行道德说教。[全文]
-
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发生战争,美国到底能指望谁?
如果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爆发冲突,美国盟友会参战吗?未必。尽管美国在全球有60多个盟友和伙伴。但中美爆发冲突时,能帮到美国的盟友恐怕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全文]
-
为什么中国不担心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
倘若特朗普再次当选,2.0版的特朗普政府将与现在的拜登政府大同小异。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税的贸易政策将“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对台湾问题态度也不如拜登那般坚决,乌克兰与中东的战事也将分散其对中国的注意力。如此国际格局之下,中国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全文]
-
争当全球南方领导者?中国不想当,印度当不了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为什么全球南方国家与全球北方国家的联系,非要通过印度这座“桥”呢?[全文]
-
中国如何保护海外利益,又不卷入地区冲突?
如果中国在红海地区的舰船参与美国领导的行动,将影响中国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并危及中国船只。[全文]
-
其他大国在中东问题上都有局限性,中国能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也是唯一与该地区各国友好相处的大国。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点,使中东地区更加安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