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士臣:打不得怂不得,伊朗该怎么办?
最后更新: 2020-01-19 09:51:12【文/“中国论坛”特约专家田士臣、国观智库洪小文】
伊朗最具权力的军事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sem Soleimani)最近在一次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授权的空袭中丧生。苏莱曼尼不仅是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身边强硬派中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人物,他还是一位颇受崇拜的偶像。苏莱曼尼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成为英雄。最近,他还指挥了针对“伊斯兰国”武装的军事行动。
英文媒体“中美聚焦”网站2020年1月9日刊发“中国论坛”特约专家田士臣、洪小文撰写的评论文章:《随着伊朗局势升级,美国盟友将遭殃》
无论是从军事层面还是从心理层面,苏莱曼尼之死都对德黑兰造成了重大打击,然而这件事也让因街头示威出现分裂的伊朗变得更加团结。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到普通伊朗民众,一股强烈的复仇情绪正在酝酿当中。
如今有几个问题需要获得解答:美国对苏莱曼尼刺杀行动的本质是什么?伊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报复?当下这种不可避免的紧张局势升级对美国在中东和欧洲的盟友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此次空袭意味着美国与伊朗的互动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979年爆发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和随后占领美国大使馆的行为,给美伊蜜月关系划上了句号,美国开始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特朗普政府本来对伊朗执行的是“最大化施压”政策,也就是对与伊朗有关的1000多个公司、组织和个人进行制裁(基本上是经济制裁)。特朗普政府以及此前的多届美国政府都希望尽量避免与伊朗发生直接军事冲突。2019年6月,特朗普为避免两国关系滑向战争边缘甚至取消了对伊朗的空袭行动。如今,美国借此次对伊朗最高军事指挥官的空袭行动向外界发出了信号:美国与伊朗在经济领域的对抗正扩大至军事领域。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美国带有“国家恐怖主义”色彩的政治刺杀行动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美国已经失去了本已十分脆弱的道德基础。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伊朗将把复仇行动(包括长期的全面游击战)视为正当之举。当然,在一些人看来,伊朗采取这一做法也许并不比美国的刺杀行动更加高尚,而且也并不总是能够获得国际法的支持。
联合国负责调查法外处决问题(Extra-Judicial Executions)的特别调查员阿涅斯·卡拉马德(Agnes Callamard)已经在近期发布的几条推文中,对特朗普授权空中打击行动导致苏莱曼尼死亡一事提出质疑,称该行动是“非法”的,联合国特别调查员的这一表态也为伊朗的立场提供了支持。
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因在也门、巴基斯坦等国家实施的随心所欲的无人机刺杀行动在国内和国际上备受批评。美国这种在非交战区实施的“治外法权”式的刺杀行动,严重违反了由《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确定的禁止非法使用武力的原则,也违反了《国际人权法》关于禁止未经审判实施非法处决行为的规定。
此外,伊拉克政府的官方回应进一步削弱了美国此次空袭行动的合法性和道德基础。此前,伊拉克曾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提供法律基础。
伊拉克总理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Adel Abdul Mahdi)称美国此次空袭行动是“对伊拉克国家、政府和人民的侵犯”,空袭行动“公然违反了美国为了获得在伊拉克的驻军授权而承诺遵守的协议条款”。随后,伊拉克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外国在伊拉克军事存在的决议。根据这项决议,美国在伊拉克的军队将遭到驱逐,美国在伊拉克驻军的法律基础已不复存在。
伊朗已经把此次美国对苏莱曼尼的刺杀定性为“战争行为”并发誓将血债血偿。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已经就该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作出反应,随后发布的声明称伊朗将不再遵守2015年签署的核协议并将突破对浓缩铀丰度的限制。这意味着伊朗已经在长期性报复行动中迈出了第一步,但苏莱曼尼之死给普通伊朗民众带来的心理伤痛还远未获得缓解。
鉴于美国相对于伊朗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对于伊朗来说,与美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代价过于高昂而且在政治上并不现实,战争将导致伊朗政权的崩溃,整个国家也将被战争彻底摧毁。不过,伊朗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伊朗的优势在于自己的不对称战争能力和多年来苏莱曼尼在中东构建地区联盟网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执行行动时所积累的经验。
苏莱曼尼曾率领伊朗军队和民兵队伍在黎巴嫩、也门、叙利亚、阿富汗和伊拉克执行过任务,而美国情报界把苏莱曼尼称为“全球最有经验的游击战指挥官”。
如果伊朗决定在未来几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发动一场游击战争,从网络攻击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有诸多能够损害美国利益的手段可供伊朗选择。伊朗可能针对美国私营部门实施网络攻击并散布假消息。伊朗是2010年美国和以色列网络攻击联合行动的受害者,伊朗应该把这一手段列为自己的不对称战争备选战术之一。
美国在中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利益,且那些利益非常容易识别,而伊朗的海外网络则有着民间掩护,很难被发现。正如一句中国俗语所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当代理人战争和游击战同时爆发时,对美国军事基地、军事设施、军事人员和外交人员实施打击的人可能并非伊朗人,美国甚至可能难以确定袭击者与伊朗之间的关系。虽然特朗普为美国有着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感到自豪,届时美国还是将面临严峻挑战。
对苏莱曼尼的刺杀行动也许意味着美国的中东战略和中东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转变。2019年10月初,特朗普关于从叙利亚撤军的言论曾引发轩然大波。此次对苏莱曼尼的刺杀行动是否意味着美军将重返中东呢?还是说美国会顺着当前形势在中东打一场战争然后再抽身离开呢?对于美国来说,在战争结束后没有做出战后安排的情况下就抽身离开并不罕见,在阿富汗、利比亚、伊拉克和叙利亚美国人就曾多次这样做。
即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由于美国和欧洲之间有广阔的大西洋相隔,美国本土受到的影响将微乎其微。美国在欧盟和中东的盟友们并非事情的始作俑者,他们却会遭受最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难民问题,难民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土耳其就曾威胁称,土耳其打算让数百万难民涌入欧洲,这无疑将成为压垮欧洲的最后一根稻草。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和伊朗之间若爆发冲突,无论冲突持续多久、无论谁赢得最终胜利,其灾难性影响将不可避免。一旦当下局势恶化到直接军事冲突的境地,其影响将远远超出中东和欧洲的范围,影响将是全球性的,全球石油价格已经对当前局势作出了反应。供应链的全球化意味着,一旦战争爆发,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完全置身事外。在当下这个时刻,让局势缓和下来符合全球各国利益。
情况是否已经恶化到没有转圜的可能了呢?鉴于苏莱曼尼的象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为了维护国内稳定并履行对地区盟友的承诺,除了采取报复措施之外,伊朗似乎并无其他选项。由于伊朗表示将不再履行核协议,如今球已经在美国脚下。特朗普已经公开为此次对苏莱曼尼的刺杀行动作出辩护,而国务卿蓬佩奥则已经与英国、中国和德国的官员沟通,表达了美国将致力于局势缓和的承诺。
然而光有语言是不够的,承诺需要行动的支撑。如果美国能够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并重新承认伊朗核协议的有效性,如果美国能够承诺不再采取其他未经法律授权的行动,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英、中、德等国将做出努力让美伊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20年1月9日“中美聚焦”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马力 
-
时政新闻眼丨从三句诗看习主席新年首访发出哪些信息
2020-01-19 09:37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同缅甸领导人驻足观看的这组照片太有故事
2020-01-19 09:27 中国外交 -
德内政部长:排除华为,5G建设将推迟5到10年
2020-01-19 09:21 华为 -
英王室:哈里、梅根将放弃王室头衔
2020-01-19 09:11 不列颠 -
朝最高人民会议议员黄顺姬逝世,金正恩偕夫人吊唁
2020-01-19 08:59 朝鲜现状 -
俄国情咨文全文:苏联解体后,我们仍然有同样的雄心壮志
2020-01-19 07:47 观方翻译 -
马克龙正在看《苍蝇》,示威者涌上来了
2020-01-18 23:24 法国见闻 -
“多吃披萨,少吃蔬菜”得亏美国政府想得出…
2020-01-18 21:19 美国政治 -
又吹嘘“斩首”细节:10、9、8…砰一声,苏莱曼尼完了
2020-01-18 20:32 特朗普 -
中缅联合声明(全文)
2020-01-18 16:19 中国外交 -
美军赖着不走:我们可是常驻军
2020-01-18 16:19 伊拉克局势 -
“拖拉机大军”再次“攻入”柏林
2020-01-18 16:12 德意志 -
美国和平队撤离中国,卢比奥称中国已“不需要帮助”
2020-01-18 15:54 中美关系 -
习近平晤昂山素季:将继续在国际上为缅方仗义执言
2020-01-18 15:13 中国外交 -
-
特朗普喊话哈梅内伊:说话给我小心点!
2020-01-18 11:17 伊朗局势 -
-
新总统刚上任 就宣布与委内瑞拉断交
2020-01-18 08:54 -
梅德韦杰夫下台,是普京的安排还是命运的捉弄?
2020-01-18 08:38 俄罗斯之声 -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