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泰、张海冰:低收入群体“为什么不扩大消费”?关键是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最后更新: 2025-03-18 10:42:44“提振消费”是2025年九大经济任务之首,国家也接连出台各类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3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再次以强有力的措施释放消费动能。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面临着“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能消费”的困境,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最深层矛盾。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副院长张海冰在其新作《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中指出,从根本上来看,“中国经济奇迹”没有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增速上,居民部门得到的份额太少,消费能力当然受到限制。因此,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关键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因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首位,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等措施,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努力让老百姓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
《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滕泰 张海冰 著,中信出版集团
【文/ 滕泰、张海冰】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偏低
在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劳动者创造了海量的财富,但中国居民收入占比持续偏低,与中国经济创造的巨大财富是不匹配的。对于普通居民而言,看看自己的收入,想想未来,再想想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大项开支,扩大消费并非易事。
1. 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持续偏低
2023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仅相当于当年中国人均GDP(89358元)的43.89%,而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2.18%(2021年)。即使考虑到中美两国的统计方法、统计口径有一定差异,也能够看出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计算1978年以来的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一度达到63.00%左右的高点,此后便逐渐下行,2011年下滑至40.23%的低点,其后有所反弹,近年在43.00%~44.00%的区间内波动(见图6-1)。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计算,2000年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就达到72.23%,之后基本呈现逐步上升的格局,2020年达到85.53%,2021年为82.18%。
考虑到中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调查统计结果,实际上可能少统计富人收入,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整体被低估,据推测,实际占比可能在50%左右,即使是50%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在全世界也几乎是最低的。有学者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库编制的6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收入账户信息,与中国国民账户体系数据做比较研究,计算出中国居民收入占比为62%,而美国居民收入占比高达81%,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占比也多在65%以上,中国居民收入占比仍明显偏低。
再看收入法计算的GDP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的变化(1992—2022年)可以发现,1992年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60%,到2011年下滑至47%,此后略有回升,但最高时也没有超过52%。
有学者研究了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中的居民收入份额变化,结果表明,1992-2008年,初次分配中,中国居民收入份额从65.4%下滑到58.7%,2009-2020年,居民收入份额从58.7%回升至62.0%;二次分配中,居民收入份额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1992-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大幅下降,2008年以后,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有所回升。
尽管几种测算方法得出的比重数据有所差异,但从整体来看,中国居民收入份额偏低,而且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下降趋势,这是客观事实。
2. “中国经济奇迹”没有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增速上
1978年,中国GDP排名全球第9位,人均GDP排名第134位;2023年,中国GDP排名全球第2位,人均GDP排名上升到第74位,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但是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速。2022年,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一篇文章中指出,1979-202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后者比前者整整低了1个百分点;我们将测算延续到2023年,GDP年均增长13.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6%,差距扩大到1.3个百分点。
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速,40多年累计起来的效果,就是美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能占到GDP的80%以上,欧洲等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占比也多在65%以上,而中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只能占到GDP的50%左右。
如果再加上收入分配差距等因素,就会存在6亿月收入为千元的低收入群体。对于这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来说,问他们“为什么不扩大消费”,简直就是与“何不食肉糜”一样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创造了海量财富,却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能消费?从根本上来看是“中国经济奇迹”没有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增速上,居民部门得到的份额太少,消费能力当然受到限制,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关键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的深层次原因
造成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特定阶段高积累率的历史原因,也有体制性、结构性、要素定价扭曲、转移性支付不足等复杂原因。总体来看,中国宏观税负水平长期过高,支出方向以投资为主,而国有资本收益尚未完全纳入财政预算,使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收入份额上升,自然导致居民收入份额下降。如何将这些收入用来改善民生?对于这一问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 公共部门支配收入增速远远高于GDP
如果以“政府”而非“财政”为计算范围对公共收支进行测算,2021年,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2.98%(2019年为34.35%),较之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提高了15.27个百分点;而全部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9.39%(2019年为41.12%),较之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提高了17.85个百分点。2022年,包括全国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决算数)、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广义财政收入,为41.6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120.47万亿元)的34.6%,较2021年又有上升。
而政府支出的增速远远超过GDP的增速,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速形成鲜明对比,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不可忽视。有学者计算,2004-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加了7.65倍,其占GDP的比重从16.51%上升至21.54%,上升了5.03个百分点;全国全部政府支出规模增加了8.34倍,其占GDP的比重从30.16%上升至39.39%(2019年曾为41.12%),上升了9.23个百分点,“两个口径的支出双双跑赢GDP,致使GDP分配越来越向政府一方倾斜,绝对是个不争的事实”。
公共部门占过高的收入和支出分配份额,自然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和支出占比。
标签 经济刺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小米大模型突然登顶一项测试,用了DeepSeek的方法
2025-03-17 18:37 -
人工韧带有望打破国外垄断,投资人为何等不及国产替代?
2025-03-17 17:24 观网财经-健康 -
麒麟X90处理器曝光,华为首款PC级CPU来了?
2025-03-17 16:46 观网财经-科创 -
3GPP换届,华为、vivo、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获四个主席席位
2025-03-17 15:33 观网财经-科创 -
宁德时代正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已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
2025-03-17 13:50 大公司 -
韩国巨头减产、美光停电,闪存芯片要涨价了
2025-03-17 13:14 观网财经-科创 -
宝马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未来将深度集成华为HiCar
2025-03-17 12:31 华为 -
1688全面松绑“仅退款”
2025-03-17 11:5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2月南京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又跑赢全国,各地房价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2025-03-17 11:17 观网财经-房产 -
京东外卖入驻商家已破30万家,覆盖全国126城
2025-03-17 10:5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3000亿国补扩容,滴灌到县城
2025-03-17 09:57 观网财经-消费 -
华为申请MateRobot商标
2025-03-17 09:50 观网财经-科创 -
苹果计划在AirPods上配备实时对话翻译功能
2025-03-16 20:57 观网财经-科创 -
母猪产后护理难?中国AI已经开始“下乡”了
2025-03-16 12:03 观网财经-科创 -
年化利率高达20倍!借贷宝被暂停运营
2025-03-16 09:38 315维权 -
土巴兔:未与火眼云达成实质性合作
2025-03-16 09:16 315维权 -
即将连亏3年,360用户体验何时能提升?
2025-03-15 22:5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市场监管总局发声
2025-03-15 22:21 -
知情人士:偷个人信息的获客公司每日处理100亿条数据
2025-03-15 22:21 315维权 -
最高年化利率近6000%!在评论区一不小心借到“高利贷”...
2025-03-15 21:39 315维权
相关推荐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288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31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评论 267“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120最新闻 Hot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从微波炉到芭比,替代中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
加州住房危机!“学生不得不在汽车里睡觉”
-
“如果关税战长期持续,相当数量的美国农民将破产”
-
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注定失败,原因如下↓
-
美防长“挥舞大棒”:伊朗,美军已准备好了
-
被马斯克骂“傻蛋”后,纳瓦罗:我们关系很好
-
乌克兰这下有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