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涯:无现金社会 金融还会嫌贫爱富吗?
关键字: 金融
偏离初心:金融嫌贫爱富
可是为什么这半个世纪以来,“金融”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永远以“贪婪,算计”的反面形象出现。尤其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对“金融”的口诛笔伐更是达到了高潮。
媒体和政客也摇旗呐喊:前法国总统萨克奇说“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体系”,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说,“金融体系偏离了本质,而且他也无法回归本真了”。
金融到底怎么了?有两个纬度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 成本-收益考量导致金融服务只能覆盖少数的人群
作为将金融服务进行商业运营的机构(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首先要考虑自己活下来的问题,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必须计算自己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包括网点设置,人员配置,客户交互,客户的甄别,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管理等等在内的所有成本要小于客户服务带来的收益——因此在客户选择上,“资金雄厚”的人群自然而然被视为“有信用”,金融资源天然地会往这些人群和机构上倾斜。
举个例子,从一家商业银行的角度而言,是放贷给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更安全,还是放贷给街边一个小杂货店更安全?是为资产过亿的富人理财还是为月收入5000的普通白领理财划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成本-收益的考量决定了金融行业的28原则——80%以上的资源覆盖20%的富裕人群和企业,也正因为此,在很长的时间里,金融被称为“富人的游戏”,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个无解的难题。
第二,在进入20世纪的后半期以来,现代金融学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更加剧了知识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的“精英化”和“金钱化”。
现代金融学的研究导向一直非常实际,其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都和市场发展紧密相关。
1952年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被称为“现代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是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走向专业化的开端;而之后,法玛的市场有效理论直接导致了指数基金业的兴起,资产定价理论和MM定理被反复应用在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中,各种“金融市场异象”的挖掘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制胜法宝,而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更是开启了一个衍生品市场的全盛时代。
从来没有一门社会科学与市场实践和个体财富结合得如此紧密。这正是金融学在半个多世纪里飞速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瞩目的“显学”的原因。
所以在传统的金融学教育体系中,学金融的门槛变得很高,没有高等数学、概率论和微观经济学背景的普通人,会感到完全不得其门而入。
另一方面,由于离金钱太近,金融学被视为聪明的、野心勃勃的年轻人通往财富自由的快车道——光华金融系的本科生中,集中着每年全中国差不多30%的高考状元。
同样的,北美顶尖大学经济系每年招20-30个博士生,而商学院金融系只招2-4个博士生,华尔街顶级金融机构的名字永远和常青藤名校,显赫家世连在一起——财富、精英、稀缺几个要素糅合在一起,金融成为“金钱”代名词,越来越离开普通的人群。
在一个金融已经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中,基本金融知识的匮缺已经成为巨大的痼疾。
金融有能力为人类谋福利,它能数十倍百倍的放大社会财富的累积,然而,在现代金融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呈几何级数放大的财富却并没有为所有人类共享,反而因为金融的“嫌贫爱富”,出现了“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
按照《21世纪资本论》法国学者皮凯蒂的说法,因为资本的回报率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的相对社会经济地位会越来越低,社会的不平等加剧。
线下支付改变世界:偏远贫困地区和现代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
但今天,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金融服务边界大大拓展,成本大幅下降,面对长尾客户的更为精准、小额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全新的发展方向。
金融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最底层的支付业务为例,其触达的效率已经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覆盖了几乎全部的中国百姓,包括偏远地区:从新疆的街边店到西藏珠峰营地的小卖部,电子支付的覆盖率已经远远超越了欧美发达金融地区。
2003年的时候,只有不到5%信用卡覆盖率的中国还是个现金社会(同年美国信用卡覆盖率在80%以上),13年之后,我们在无现金社会的路上将其他地区远远甩下了。从支付成本来说,我国每单电子支付成本为0.6%, 而美国每单支付成本约为3%。
再比如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信贷风控技术,呈现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阿里旗下网商银行的小微贷款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310”贷款服务(三分钟申请、一秒钟到账、零人工干预),已经为超过600万的小微企业提供超过万亿的贷款,户均贷款余额不到3万元。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印度,被称为印度支付宝的PayTM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覆盖了2.2亿的印度人,还有几百万的线下小微商店——人口密集,金融极为不发达的印度快速的进入无现金社会,因为线上积聚人的速度惊人,印度的线上和线下融合的速度也更快,很多行业的生态正在快速的被改变和转型。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我们周围。不要小看这些点滴的小事——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些小事所改造了,而商业的形态也因此而改变了,社会的形态也很有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西藏拉萨八廓街中的一家藏式手工艺品商铺内,老板展示她手机上的支付二维码,顾客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完成交易。图|瞭望东方周刊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技术为金融赋能,使得金融的28法则被打破——金融不应该仅仅覆盖20%的富裕人群,而应该普惠另外80%的面临更多约束的人群。幸运的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使得这部分人群的金融风险可以实时的被甄别和被定价,在“普惠”社会的基础上,金融机构自己也可以完成一个商业机构的使命和愿景(比如为股东,为员工创造效益)。在联合国的文件中,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但是普惠和金融之间总是无法统一——直到现在,由于技术带来的成本下降,效率升高,风控流程客观化等等原因,能够“普惠“的金融才开始慢慢出现,技术与金融的结合也使得金融偏远贫困地区和现代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
标签 金融机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