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晓园| 资源之重:刚果(金)的昨与今
【本文转自公众号“星船知造”,文/唐晓园,编辑/李怡云】
01. 一颗像刚果那么大的血钻
我厌倦极了一些发达国家拍摄非洲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有时,导演记录一个名叫马加拉的刚果(金)青年——马加拉是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砍伐树木,每日辛苦劳作十几个小时后,才能有一个片瓦遮头的住所。马加拉舍不得吃一只烤老鼠,那是留给孩子们的大餐。
放大镜般的镜头会告诉你马加拉的一切,这个勤劳的青年如何在贫困中绝望,又在绝望中展现着人性的光芒。
但镜头不会告诉你,是什么造成了马加拉的贫穷。
为什么他生活的土地没有一条水泥路、为什么他的孩子读不起书、为什么刚果(金),这个位于非洲中部、疆域辽阔、资源丰饶(遍地钻石黄金、到处是重要矿山)的国家,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非洲的青山、黄金、马加拉劳动创造出的果实,去哪儿了?是什么造成了他的绝望?
图片source:unsplash
有时,来自BBC、NHK的导演们也会试图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通常有两种:
一是非洲的贪腐和战乱造成了人民的贫穷。二是非洲人的短视、无知造成了这一切。
比如他们会拍摄刚果(金)的“萨普人”。在非洲,萨普(sapeur)是一种称谓,意为“优雅绅士协会”。在欧洲,萨普是一个笑话。
萨普中的大多数是生活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的出租车司机、工厂工人。他们会花费毕生积蓄买几套阿玛尼或者纪梵希。有人采访他们,他们就认真的与来自奢侈品母国的记者谈论自己对品牌的鉴赏能力。
破败的街道、衣不蔽体的孩童,成为身着名牌的萨普们的背景,塑造出一副魔幻非洲景象。
但答案仅仅停留在这里,就不再深入了。这就是这种老套却经典的叙事方式让人厌倦的原因——它同情个体的命运、尖锐的揭露腐败、对无知和短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它从来不会告诉你——是什么造成了这片土地上连绵不绝的战乱、是谁喂大了腐败者贪婪的胃口、又是什么造成了人民的短视?
而这种反感——在这两年部分西方媒体高强度输出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套说法时,达到了高峰。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上从来不曾沾染过非洲的鲜血。
source:《全世界受苦的人》,法农
非洲的资源诅咒是西方世界房间里的大象。
那个公开的秘密是:正是刚果(金)的富有,造成了刚果(金)的贫穷。
很难说刚果(金)是大国还是小国。从国土面积看,它排非洲第二,全球第十一,是法国的4倍、比利时的78倍。从地理位置看,它扼守非洲赤道心脏:南接安哥拉、东南连赞比亚、西接刚果(布)、北邻中非共和国。还与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相接。
全球第二大雨林带不过是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中最不值一提的部分。
(查阅资料时,我震惊于这个国家资源的丰富,在文明前行的每个阶段,它都能为人类的科技发展提供重要资源。)在它的首都——金沙萨——汇聚着全世界的淘金客。过去,他们为黄金、象牙、钻石和橡胶而来。今天,他们为刚果(金)的稀有金属和矿产而来。非洲炙热的阳光在淘金客的腕表上熠熠发光时,世界最深的河流——刚果河——泥沙奔涌而过。
但刚果(金)又是一个小国。你不知道它说什么语言、出过什么名人。如果有人要去刚果,你只会告诉他,记得打疫苗。而这一切,都因为它不过是一个人均GDP不超过六百美元的超级穷国。
是时候回答开头那个问题了:谁造成了刚果(金)的割裂?谁让它的富有造成了人民的贫穷?
他被谁连续饱揍,以至于漫长的岁月里,只能如同小儿抱金行走于闹市——
殖民时期,是非洲养活了半个欧洲。在英殖民地、法殖民地、意殖民地、德殖民地、西殖民地、葡殖民地、比殖民地上,不同非洲部落之间的矛盾被有意挑拨。
刚果土地上的一切被随意掠夺和贩卖。这一切包括——黄金、钻石、象牙、男人、女人,和孩子。
19世纪,人类文明进入汽车时代。但在邓禄普轮胎的凹痕里、在布鲁塞尔建筑物的地底,是非洲的斑斑血迹。
橡胶成为当时全球重要战略资源。气候优越的刚果也因此成为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在大肆开采橡胶的同时,他屠杀了1000万当地人。
20世纪10年代,来自刚果金的铜、锡、锌、银、镍,再次大大加快了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提醒他“最好的铀资源在刚果”。此后,刚果人在充满辐射的露天矿井中日以继夜,每月向美国运送数百吨铀矿石。
美国投向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中几乎全部的铀,都来自刚果的新科洛布韦矿场。
二战结束仅半年,金沙萨的罢工运动遭到血腥镇压。
1950年起,世界走向美苏两极。对饱受蹂躏的刚果来说,一切似乎终于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么说的原因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竞争不仅在坦克和潜艇,更是两个超级大国的意识形态之争。想做人类灯塔,比的是谁高擎的理想主义火把能更带领全世界找到光明。
所以殖民主义首先就遭到两个超级大国的一致唾弃。反殖民浪潮席卷全球。
另一方面,当时的大国都积极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第三世界人民站起来了。非洲人民开始阅读马列主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196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成立,简称刚果(金)。卢蒙巴为刚果(金)首任总理。
但漫长的被殖民历史中,刚果人成长的路径被彻底锁死。此时整个国家读过大学的只有约30人。读过小学就是高学历。
刚果(金)还未来得喘息,就再次被觊觎财富。
这次,它被发现的不是黄金和钻石,而是做芯片需要的钽和钨、发展新能源、航空航天、3C电子所需要的钴。
很快,有人向他举起了名为自由和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有利的一面则永远向着自己。
比利时人走了,美国人的牵线木偶来了。
- 原标题:资源之重:刚果(金)的昨与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史岱君 
-
中使馆驳斥英媒:中国是纪录最好的大国
2023-11-26 07:58 中国外交 -
以军参谋长:停火结束后将立即恢复
2023-11-26 07:47 巴以恩仇录 -
“哈马斯已释放第二批被扣押人员”
2023-11-26 07:45 巴以恩仇录 -
王毅:中日应制定出相应路线图、时间表
2023-11-25 21:40 中日关系 -
一以色列船只在印度洋遇袭,五角大楼官员“怀疑伊朗”
2023-11-25 21:11 巴以恩仇录 -
“德美秘密谋划这招,逼迫泽连斯基自动‘求和’”
2023-11-25 20:31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首次承认:冲突早就能结束,但西方让我们继续打
2023-11-25 20:18 乌克兰之殇 -
德国对华政策转向,但不会根本改变中德经贸走势
2023-11-25 20:13 德意志 -
卡梅伦复出后首谈中英关系:与华接触“仍然正确”
2023-11-25 19:44 不列颠 -
基辅遭“创纪录”袭击,来访的拉脱维亚总统躲进避难所
2023-11-25 19:14 乌克兰之殇 -
这两位首相“硬刚”以色列
2023-11-25 16:53 巴以恩仇录 -
西湖大学再从海外引进学者,施一公:不在国内挖墙脚
2023-11-25 16:02 中西教育 -
中方代表:AUKUS合作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2023-11-25 15:38 -
弗洛伊德案涉事前警察,在监狱内被人捅成重伤
2023-11-25 14:32 美国一梦 -
他重申:废央行这事“没得商量”
2023-11-25 14:29 -
下“猛药”救得了阿根廷吗?
2023-11-25 13:55 观察者头条 -
“不能让西方偏见垄断AI,俄将推出可靠系统与之抗衡”
2023-11-25 10:51 俄罗斯之声 -
王毅将出席中日韩外长会
2023-11-25 10:12 中国外交 -
解雇导火索:有人告发他开发新型强大AI,恐将威胁人类
2023-11-25 10:04 大公司 -
中方试行对欧亚六国单方面免签,德国大使:欢迎
2023-11-25 09:51
相关推荐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77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57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1“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201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