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晓阳:“一带一路”标志着全球化进入了以中国为关键元素的新阶段
最后更新: 2024-05-09 01:00:46不过,只要西方国家仍试图通过资本增殖和市场体系来维持其权力,他们就难以完全绕过中国。中国独特而完善的产业结构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对全球资本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那些出于政治原因刻意回避中国的企业将面临在长期竞争中落后失败的风险。西方企业的衰落又将进一步导致西方国家增速的放缓与权力的丧失。这就造成发达国家对中国政治打压时普遍出现了“政冷经热”的现象,在剑拔弩张的同时,双方依旧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
例如,2022年中美间的双边贸易额还创了历史新高。即使美国转向从其他国家增加进口,但这些国家中有不少产品需要大量采购来自中国的原件和材料,所以中国对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国的出口也随之显著增加。(见表1)所谓的“脱钩”和“逆全球化”在喧嚣之后并无法真正逆转资本增殖所驱动的长期全球化趋势。
数据来源:美国统计署,中国海关,联合国comtrade
从国际经贸联系的韧性也可以看到当前意识形态争端的空洞。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时,对资本增殖和市场机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要求“消灭私有制”,将“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旨在用全新的政治经济体系替代资本主义体系。但近两百年的世界历史证明,由资本增殖驱动的产业市场体系不仅有强大的增长动力而且可以自我调适,缓解及输出内部矛盾以延续生存,短期内不能被简单推倒重来。
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超越了以往极端对立的意识形态,不再排斥资本和市场,但也不是无条件顺从,任由资本逐利,而是在融入市场经济的同时注重对资本的驾驭,控制社会不平等的无序扩张,让资本服务于民族复兴和社会福祉。
这一转变使中国与西方能在共同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分工合作,也反映了中国的政治方向从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斗争升华为带有反思态度的兼容并蓄。西方部分政客与媒体对其他国家的历史社会认识浅薄,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流量无端夸大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挑动敌对情绪,但其宵小伎俩长期看难以撼动世界大势。
基于经济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分析,笔者认为中美两国不会深陷“修昔底德陷阱”。即使不排除因敏感问题发生局部冲突,但两者的根本利益都植根于全球市场,为了各自生产力的增长需要共享平台,这有别于以往国际竞争中各方有相对独立甚至截然不同的经济体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对发展的追求不是单纯受资本驱使,而是来自对资本与市场机制的反思与改造,对资本无限扩张所带来的掠夺性和破坏性极为警惕。
正如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要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5】 只有把握中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历史渊源与深层逻辑,才能理解这些表态并非空话,而是中国全球化路径的内在本质。
反思与创新的全球化
蕴含着对数百年来以资本增殖为驱动力的全球化的反思,中国的全球化路径在自身发展以外,还对世界各国的全球化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引入了开放性。中国在接入和扩展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没有一味墨守固有模式和既定规则,而是对资本和市场运作机制的目的与方式都进行认真的考量,并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做出灵活调整。同时,中国并没有如同西方构建“华盛顿共识”一般制定所谓的普世标准,相反不断强调中国的经验不能复制,各国应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6】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的独特视角,不再将全球化视作发达国家增加利润、控制权力和财富的单向推动,而是鼓励各国通过加强国际市场的分工合作,提升总体生产力,互利共赢。
正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要“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7】 开放性的“一带一路”不仅仅为世界上一百多个参与共建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合作选项,更重要的是动摇了原本垄断单一的模式,开启了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与此相应,中国路径大大激发了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性。中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各国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而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伙伴国自主积极的参与更成为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如果在经贸交往中只是遵循他国已有的模式和规则,甚至被动接受西方的指令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化,则其社会整体对此必然缺少认同感和积极性,市场化难以广泛深入推进,对外经贸也仅停留在局部领域和少数人群。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具有很强的自主诉求,并对外来规则进行改造与创新以符合自身政治社会条件,而能调动全国人民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基于此经历,中方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强调各国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注重听取伙伴国家的需求,根据对方战略寻找互惠的合作方式,让基础建设、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都能较好符合当地的长期发展目标,构建国际合作项目与当地内生转型的良性互动机制,相辅相成,持续有效地促进各国现代化进程。
3月14日,在泰国大城府大城技术学院鲁班工坊,教师(右一)给学生上课。新华社编辑 王腾 摄
对全球化反思后的第三个创新点是实践性。认识到西方强推自由主义教条给他国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吸取以往空洞的意识形态斗争的教训,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将这一精神融于“一带一路”的开展实施中。在开放平等的合作框架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强加于对方。可由于国情的巨大差异,出现分歧又在所难免。中方对此的解决策略是依托具体项目,在实践中逐步沟通融合思想。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要结合自身国情建设现代化的市场和产业体系,无法倚靠任何现成的理论观念,真正的关键在于社会各部门领域形成广泛高效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分工。中外双方在合作中“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在此过程中灵活调整具体路径以适应环境,达成共识,但又坚持共同发展的目标,历经风雨挫折,百折不挠。
十载后回望“一带一路”的成就,与最初联结欧亚大陆的设计路线相差甚远,但正是基于扎实的措施和项目,倡议的精神得以被更广大的地区和民众所接受,成为全球化新阶段的领军旗帜。
最后,中国路径引发的对全球化的反思深层聚焦于总体性,包含了在国家、国际和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上的重新认识与调整。为了节制资本无限追求增殖带来的掠夺性与阶层分化,中国采用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增强对资本的驾驭能力,保证社会整体的健康和谐。同样,为了扭转国际经济体系固化的等级制,全国上下齐心合力,通过基于市场机制的改革创新取得全球产业链地位的突破。
这些成功实践对其他国家也有诸多启示,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因此看到了团结全社会共同发展的新方向,并有底气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挑战。即使对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的发展也能令其反省社会整体和谐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重新平衡各阶层利益分配,而不是盲目听从精英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
由此进一步延伸到可持续发展的维度上,数百年来资本增殖所驱动的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环境、社会、文化等无数方面都带来了难以计量的冲击,中国本身也经历过无法磨灭的苦痛创伤。然而凤凰涅槃,中国在成为全球化新阶段的关键元素后,对全球化诱人和残酷的两面有了更完整的认识,所以在致力于推广发展的同时,能着眼长期全局,尽量减少现代工业与市场经济带来的环境、社会、文化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化的思考已超越了单纯经济领域、市场模式乃至国家利益的讨论,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探寻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方向,要使全球化真正成为全球共同践行,共同探讨,共同承担的责任。
注释:
【1】 《共产党宣言》
【2】[ “揭秘“果链”新名单:中国供应商价值仅占5%”,贝果财经,2021/06/12,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6-12/doc-ikqciyzi9193309.shtml]
【3】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著,《现代世界体系》
【4】 “The Elephant Curve of Global Inequality and Growth”,F. Alvaredo et al., WID.world WORKING PAPERS SERIES N° 2017/20, Dec 2017. https://wid.world/document/elephant-curve-global-inequality-growth-wid-world-working-paper-2017-20/
【5】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2020/9/22,《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2021/4/20.
【6】邓小平会见加纳国家元首杰里·罗林斯的讲话,1985/9/18,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8/04/content_5627003.htm;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17/12/01, 新华社。
【7】《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小马科斯这么干,菲律宾危险啊” 评论 50“欧洲输了,门户向中企敞开” 评论 176紧盯中国,美又一部门拟成立国安机构 评论 115普京视察库尔斯克,誓言“彻底夺回” 评论 183俄军正占上风,美乌这时谈停火普京能同意吗? 评论 201最新闻 Hot
-
“欧洲输了,门户向中企敞开”
-
“那还是毛泽东时代的事了,我希望中国人能回来”
-
非洲有道“绿色长城”,“中国在,就能赢”
-
“怒省1150亿?吹牛被打脸了吧”
-
大众工厂要造坦克了?
-
ICC确认关押,现场画面曝光…
-
紧盯中国,美又一部门拟成立国安机构
-
特朗普当面“敲打”,“幸好爱尔兰总理没说太多”
-
普京视察库尔斯克,誓言“彻底夺回”
-
加拿大想挤进欧盟?“受宠若惊”
-
“特朗普肯定会冲中国瞎哔哔,但早没戏唱了”
-
王树国谈退休后出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不收一分钱工资,一个情结
-
“俄高层消息人士:普京很难同意”
-
“不会承认任何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这是红线”
-
俄军正占上风,美乌这时谈停火普京能同意吗?
-
如何应对美国联俄制华的诡计?拉夫罗夫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