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晓阳:斯里兰卡后又一国家暴雷,应验一个西方不愿承认的真正陷阱
最后更新: 2022-12-30 07:23:27【导读】 12月19日,因收支恶化,加纳成为继赞比亚、阿根廷、斯里兰卡后又一个发生债务违约的国家。加纳大部分债务为欧洲债券,“欧洲债券”为何成为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一大推手?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唐晓阳及其研究团队专项报告《金融资本的陷阱:国际债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指出,202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债券问题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大威胁,主要原因是国际债券发行的过快增长。国际金融资本(主要是欧美知名投资机构)在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时鼓励发展中国家发行欧洲债券,其制定的债券发行与流通规则优先考虑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而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经济来源单一、周期性强、抗风险能力弱、长期基础建设项目多等特性。国际社会应营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融资环境,避免主权债券违约现象的扩散。
【文/ 唐晓阳】
主要结论
1. 中低收入国家发行国际债券的存量2020年达到17372亿美元,是十二年前的近四倍,占这些国家外债比例超过50%。而且债券利息高,付息费用占其利息总支出63.2%,远超双边债务,成为发债国家债务压力的主要因素。
2. 量化数据分析发现8个国家主权债券违约风险较高。其中赞比亚、斯里兰卡、阿根廷已发生债券违约,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动荡。加纳、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苏里南、萨尔瓦多等国也出现债务恶化,再融资困难现象,亟待采取措施,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
在加纳,经济问题引发民众抗议游行(图源:路透社)
3. 债券发行激增与危机源于国际金融资本在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时鼓励推进新兴市场发债,以获取高额收益。但将缺乏发债经验与风险承受力的发展中国家引入了市场高风险的陷阱,使其在当前经济下行、美元加息的时期受到多重因素叠加冲击,经济周期波动被显著放大,而发展的可持续性遭遇严峻挑战。
4. 发展中国家国际债券发行时出现的顺周期、高利率、集中到期、汇率波动、评级短视、用途不当等教训需要总结改善。呼吁国际社会多方合作,营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融资环境。
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行国际债券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显著改变了这些国家外债的结构。这一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尤为明显,所有中低收入国家2009年的主权债券存量为4843亿美元,到2020年已经升至17372亿美元。占中低收入国家政府担保外债的比例也从2009年的30.7%攀升至2020年的50.4%。
与此同时,传统的双边与多边贷款增长相对缓慢,在发展中国家总体债务中的比例也在变小。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主权债券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其存量在2009年仅为226亿美元,但十年间翻了五倍,到2020年已达1366亿美元。而同时期非洲国家的双边债务仅增长了约一倍,2020年为1149亿美元,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现象。
考虑到国际债券的利率普遍较高,例如非洲国家2013-2019年发行的十年期欧洲债券息票率处于4%到10%的区间,而双边与多边债务的利率则远低于此,因此,国际债券付息的财务费用占这些国家债务费用的比例更高。2020年中低收入国家支付的国际债券利息占其利息总支出的63.2%,作为比较,双边债务的利息仅占9.8%。激增的债券存量与高企的财务支出对发债的中低收入国家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
2016年以来,由于财政赤字严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需求下降、新冠疫情等多重外界因素的影响叠加,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债务压力不断地上升。然而,国际舆论对这轮债务问题的讨论很大程度上聚焦在中国等新兴贷款提供国,并提出了“债务陷阱论”之类与事实不符的观点,却严重忽略了国际债券对国家主权债务的影响。随着今后数年中国际债券的还贷高峰集中到来,叠加新一轮美元加息周期造成的资金市场波动,发展中国家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外债负担。在此背景下,本报告对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大量发行国际债券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审视新一轮债务问题形成的过程与原因,并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做出预判预警。
图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欧债发行激增及其后果
发展中国家国际债券的主要构成是欧洲债券,指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际组织在国外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计价货币(一般为美元或欧元)为面值发行的债券(注:由于此种债券发行起源于欧洲,是以称之为欧债[Eurobond]。本文主要讨论主权政府发行的欧债。)欧洲债券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快速筹集可观资金规模的手段。债券发行灵活,发行手续简便,发行费用低廉,无需官方批准,也不受任何国家的利率管制和发行数额限制等;同时,由于债券以不记名方式发行,可存放国外,利息收入可逃避所得税,因此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通常,信用较高的国家主要通过欧债进行融资,而信用较低的国家则主要通过主权借款或主权担保进行融资。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主权信誉、投资环境和国际评级都差强人意,几乎难以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更难以涉足欧债市场。由于二十一世纪初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加之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金融资本希望在外部新兴市场寻找高额收益,近十年来欧洲债券在亚非拉地区的活动激增。虽然大多数非洲国家从2007年才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主权债券,但截止2021年,这种金融工具已经成为非洲国家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选择。超过20个非洲国家持有一种或多种未偿还的欧洲债券,并且仅在 2021 年,非洲国家就发行了价值118亿美元的欧洲债券。欧洲债券在亚洲和拉美的发行同样呈现出上升趋势。
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券的前十大承销商是美国、英国、瑞士和欧盟的投资银行,大型承销商的市场力量越来越强。而持有额排名前15位的认购方也全部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的知名投资机构。来自美国的投资公司所认购的主权债覆盖的证券数和金额最多,黑岩集团(BlackRock)以最高持有总额度位居认购方榜首。其他主要投资者包括基金经理、保险和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商业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程度的逐利倾向,他们为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积极发行欧债,并大量购买,极大地推动了中低收入国家债务总量的迅速增长。虽然资本的青睐使得发展中国家短时间内轻易获得巨额融资,可债务的累积将成为国际债务市场的长期不确定因素。
图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国际评级B-通常被认为是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的最低评级。然而,投资者受到收益率的驱动,在低利率环境下,对信贷风险的接受度一直在增大,并在违约风险中定价。尽管一些低收入国家的主权评级低于B-,但还是成功发行了主权债券,发行时的主权评级似乎并未对这些国家发行欧洲债券产生重大阻碍。
不仅如此,许多国家即使自首次发行欧洲债券后信用和债务可持续评级均下调,但依然在继续发行欧洲债券。国际金融资本的投资需求无视传统的风险管控规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市场主权债券发行量的激增。此外,许多投资者主动或被动地跟踪市场指数,或以指数为基准进行投资;如果债券符合纳入指数的条件,将产生一些“自动”购买需求。
- 原标题:《金融资本的陷阱:国际债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都说了些什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阿里管理层变阵:集团CEO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
2022-12-29 15: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台积电罕见为3nm举行量产典礼,但想说服客户下单并不容易
2022-12-29 15:42 观网财经-科创 -
高盛下个月将裁员,涉4000个岗位
2022-12-29 14:57 -
宁德时代被起诉: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不正当竞争
2022-12-29 13:39 -
扛不住了?传苹果有意砍iPhone供应链价格
2022-12-29 13:36 观网财经-科创 -
13部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一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2022-12-29 12:10 中西教育 -
2023世界经济或陷深度衰退, 中国怎么办?
2022-12-29 08:31 -
武契奇控诉:他们想把塞族人赶出科索沃
2022-12-28 22:17 欧洲乱局 -
印度要拯救全球钢铁行业?需求量仅中国13%
2022-12-28 16:17 观网财经-海外 -
极端寒潮导致电价最高飙涨6500%,美国民众钱包将遭“重击”
2022-12-28 14:49 观网财经-海外 -
海南将于12月30日发放两轮旅游消费券
2022-12-28 14:01 观网财经-消费 -
中银航空租赁:订购40架波音737 MAX 8新飞机
2022-12-28 11:30 观网财经-科创 -
维护流动性,央行连续三天开展2000亿级逆回购
2022-12-28 11:05 观网财经-宏观 -
工信部拟规定:不得“强制捆绑”“静默下载”安装APP
2022-12-28 09: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我为什么主张给老百姓发钱?
2022-12-28 07:03 -
美加学者劝告加政府:面对中国别强势增加军力,除非你想打仗
2022-12-27 22:24 -
打车小程序入驻抖音,能撬动网约车现有格局吗?
2022-12-27 17: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以“安全”为由,美官员重提强制出售TikTok美国业务
2022-12-27 16:49 观网财经-海外 -
手机寒冬,苹果推“跨年福利”清库存?
2022-12-27 13:38 观网财经-消费 -
相关推荐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0“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5“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5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74最新闻 Hot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