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太一:我被抢劫 美国陪审团感兴趣优盘
关键字: 美国美国弗格森弗格森骚乱苏格森最新消息弗格森骚乱进展美国黑人警察枪杀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本来是一件非常让人自豪的事情。可惜在他的任期内,种种“黑人”被欺负的事件接连不断。他也处在一个非常尴尬地境地,不知道应该维护自己领导的政府的权威还是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黑人群体的利益。
先是一个17岁的黑人男孩马丁在路上被一个自封的社区巡逻员齐默曼打死,然后齐默曼被陪审团宣布无罪。然后是近来引起骚动和大规模抗议游行的密苏里州弗格森市案件。黑人迈克·布朗在和警察发生纠纷后被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打死。陪审团宣布警察威尔逊无罪。前几天纽约白人警察丹尼尔·潘塔里奥在制服黑人埃里克·加纳时使用了已经被禁止的“勒喉”手段,导致加纳窒息死亡。陪审团宣布警察潘塔里奥无罪。两周前克利夫兰一个拿着玩具枪的12岁黑人小孩在公园里吓唬其他人,结果被驱车赶来的警察直接击毙。陪审团即将讨论是否指控此警察。菲尼克斯本周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这个周末,波士顿城里也是各种游行抗议。
是种族歧视,还是黑人高犯罪率使得警察都成了惊弓之鸟,还是美国法律制度有问题,才导致以上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美国的法律是否真的能在犯罪和惩罚方面令人信服?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且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看法。
18岁黑人青年迈克·布朗
近距离观察陪审团
首先我先来谈谈陪审团制度。3000年前,以色列人觉得摩西一个人来决定法律事务权利过于大,于是找了23个人来帮助解决法律上的分歧——和现在大陪审团的人数一致。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同样也觉得被诉讼的人应该有权利在一群背景相似的民众(peers)面前有申诉的机会。后来在英国历史上,慢慢出现了让这么个由民众组成的“陪审团”来提供信息,解决一些地方上的纷争的做法。直到亨利二世做了变革,赋予了“陪审团”更大的权利,让他们不光是提供信息,而且可以参与决策。这可以算作现代“陪审团”制度的起源。和有些人担忧“多数人”被煽动家引领的民主(demagogue)一样,也有人担心一群教育程度不够高带有偏见的人,让他们来决定嫌疑犯的处罚甚至是生死实在不太靠谱。但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却觉得“陪审团”制度与“一人一票”对于民主来说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制约法官“独裁”的方式。
大陪审团(grand jury)和陪审团审理(trial jury)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大陪审团”被用来决定是不是有足够的证据去控诉一个嫌疑犯;“陪审团审理”则是在被大陪审团决定控诉之后来决定是不是定罪,怎么定罪。如果大陪审团决定不控诉,那么就不会有“审理”,也就不会有“陪审团审理”了。上面提到的弗格森和纽约的两个案子都是直接由大陪审团决定不控诉了。
因为几年前在华盛顿被抢劫,我有幸亲身经历了陪审团制度以及美国法律被运用的一些细节。被抢劫的第二天,有两个律师来敲门,询问前一天晚上我被抢劫的整个过程。我跟他们讲了两分钟,不经意间一问,听说他们代表的居然是那几个抢劫犯!我心想我都没跟我的律师说这事儿呢,怎么反倒施暴者的律师先找上门来了,于是很礼貌地请他们走了。过了大概一个星期,华盛顿的法庭给我打电话,说我可以去法院见特区政府给我指定的律师了。在和律师交流了之后没几天,我收到法院的一张传票,让我在他们指定的一个日子去法院面对陪审团进行陈述和接受提问。
美国的法律规定只要收到传票,就得放下自己的工作以法律为重,所以我就必须得在法庭上出现。当我作为证人和受害者出现在大陪审团面前时,他们让我描述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他们要做的就是判断我是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撒谎者在无端捏造整件事情,我所说的事情是否属实。很有意思的是,陪审团虽然非常多元,但当时年纪好像都还挺大的。一群老头老太太对我证物中的一样——优盘,特别感兴趣,追问了半天说大拇指指甲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居然能装好多好多书,你是不是在撒谎哦。不过后来大陪审团应该是决定指控那几个抢劫我的嫌疑人了,因为我接下来的几年一直都收到法院给我寄来的汇报那几个人在监狱里面改造的情况。我呢,当天也拿到了40美金的补助,因为我是牺牲了个人的时间,放下工作,去当证人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