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德刚:巴以冲突中以色列达到目的,阿拉伯世界逐渐碎片化
最后更新: 2021-05-20 07:48:18第二个数量很多。以前认为哈马斯的火箭弹是改装的,数量很少,但这次已经发射了2000多枚,出乎以色列的预料,这也是以色列后期反击力度非常大的原因。以色列想赶紧把伊斯哈马斯的这样一个军事力量打压下去,否则后面哈马斯的火箭弹就可以覆盖整个以色列全境,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巴以冲突中以色列“铁穹”拦截弹与哈马斯火箭弹。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即便如此,哈马斯和以色列国防军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迷你“超级大国”,军事实力、高科技实力等远远超出了哈马斯的力量。我们从以色列这次的袭击就可以看出,它的精准打击、情报能力、无人机技术等都是非常高的,尽管双方的军事技术都有进步,但以色列的优势非常明显。
观察者网:以色列摆出如此强烈的进攻态势,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否和近期巴以双方的政局变化有关?
孙德刚:这是个很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在斋月期间,内塔尼亚胡政府不愿意让穆斯林进入到阿克萨清真寺进行宗教活动,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塔尼亚胡希望能够继续连任。
现在以色列总统瑞夫林让中左翼党来组阁和执政。因为3月份的大选是120席,利库德集团获得了30席,但利库德集团内塔尼亚胡的联盟没有拿到61席。所以这次总统让中左翼来组阁,但时间节点是6月2日,内塔尼亚胡有意地制造一场危机,让中左翼的组阁基本上没有希望了。现在,因为这次冲突,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让民众感觉到,真正能够保卫以色列公民安全的还是内塔尼亚胡的右翼势力,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和有限的冲突,内塔尼亚胡重新获得了右翼力量和民众的支持,可以预期到6月2日中左翼恐怕很难组阁成功。
按照以色列的法律,“看守总理”又回到了内塔尼亚胡手上,他此前受到贪腐和欺诈指控,只要他担任总理,他就可以赦免自己。这也是内塔尼亚胡从自己的选举政治的角度,想把中左翼组阁搅黄的原因。
实际上哈马斯反应很强烈,也是考虑到选举。巴勒斯坦已经15年没有选举了,今年本来马上要进行选举,阿巴斯总统又宣布推迟。哈马斯也要吸引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通过强硬的措施,实际上想体现出真正保卫巴勒斯坦权益的是哈马斯,不是软弱、向美以妥协的法塔赫。巴以问题已经被边缘化了,法塔赫束手无策、观望是非常软弱的。
哈马斯对于以色列的反击,不光是做给以色列看的,也是做给法塔赫看的,让人看到巴勒斯坦的真正希望是在哈马斯,也是为未来的选举做铺垫。
观察者网:周边国家是否会参与巴以冲突?对巴以冲突的立场是什么?
孙德刚:关于周边国家的态度,在战争爆发了几天之后,黎巴嫩和叙利亚方向曾经有火箭弹落入以色列,有人担心会不会开辟第三战场。第一战场是加沙跟哈马斯的战场,第二战场是以色列内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的战场。第三个战场就是北方叙利亚和黎巴嫩与以色列的边境。最后看来,这种对以色列的打击不成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伊朗这次给哈马斯的领导人打了电话,但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伊朗这次还是很克制的,核心原因是伊核问题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伊朗不愿意因为巴以冲突来干扰伊核问题的谈判,包括美国重返伊核协议,完全取消对于伊朗的制裁。我觉得伊朗领导人更多关心的是伊核问题以及接下来6月18日的伊朗大选,因此只在外交上谴责了以色列。所以,现在的冲突主要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还没有波及到黎巴嫩和叙利亚,就是因为伊朗没有采取行动。
目前,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都召开了紧急会议,但均是外交层面对以色列发出谴责,谴责以色列侵犯巴勒斯坦的权益,对平民的滥杀无辜等,没有召回大使,更没有军事行动。
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埃及、阿联酋这些国家,把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因为哈马斯的背后是穆斯林兄弟会。因此,以色列打击哈马斯时,其他阿拉伯国家是保持沉默的,在这些阿拉伯国家看来,哈马斯、穆兄会对他们都是威胁。
对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这些国家从人道主义角度是反对以色列的,但在实际行动中没有阻止以色列的做法,甚至没有像样的斡旋。埃及之前提出来要在巴以之间进行斡旋,后来被以色列拒绝后就结束了。其他国家也没有站出来斡旋,实际上也是一种观望。总体上,这次的冲突没有扩大化的迹象,各个国家在考虑自己的利益,没有把巴勒斯坦利益作为首要的利益。
观察者网:这反映了什么样的中东局势和国际局势?
孙德刚:我觉得中东局势和国际局势的碎片化。在中东地区,本来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板块,大家把巴勒斯坦的权益、巴勒斯坦的正义事业放在首位,但现在我们看到,经过10年的“阿拉伯之春”,各国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本国的利益而不是整体利益,这是一个大的变化,通俗一点说就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这也体现了阿拉伯世界的碎片化。
观察者网:本次巴以冲突会不会走向全面战争?最终会如何收场?会有哪些政治、军事力量介入并发挥作用?
孙德刚:我觉得从现在来看,基本上很难爆发全面战争,因为周边国家伊朗、土耳其、卡塔尔这些反对以色列的国家都按兵不动,阿拉伯国家已经分散碎片化了,各自有各自的考量,特别是对于哈马斯被打击,每个国家的反应也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已经派了副助理国务卿哈迪·阿姆尔(Hady Amr)去以色列进行斡旋,拜登也刚刚给巴以双方都通了电话,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公开地讨论了巴以问题,都说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即将告一段落,国际社会可能会围绕未来巴以问题的解决进行政治博弈,军事行动恐怕很难再进一步升级了。
美国副助理国务卿哈迪·阿姆尔抵达以色列。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观察者网:在美国退出中东地区步伐加快,巴勒斯坦议题原本被边缘化的情况下,巴以问题未来的走向会如何?
孙德刚: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在一个平面上,以色列强,巴勒斯坦弱,以色列成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巴勒斯坦是成为一个被治理的对象,美国认为以色列该得到的利益都得到了,对现状很满足。
因为现状对美国和以色列是有利的,这才会有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但是从这次冲突可以看出,巴勒斯坦问题还是核心问题,不解决的话,以色列也别想安宁,美国在中东的主导权也会面临挑战。
美国现在的重心是伊核问题,想淡化巴勒斯坦问题。但现状不变是临时性的,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全面地解决巴以问题。特别是“两国方案”,我觉得是一个最大的公分母,通过“两国方案”来满足巴勒斯坦作为弱势方的诉求,这样以色列的安全也具有了可持续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哈马斯官员预计一两天内停火,以色列称21日前不停火
2021-05-20 07:07 巴以恩仇录 -
美国新增确诊26149例、死亡584例
2021-05-20 06: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俄最大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两国元首共同见证
2021-05-19 23:10 中俄关系 -
“看到别国有大陆帮忙,洪都拉斯民众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
2021-05-19 23: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天舟二号发射任务推迟实施 时间另行确定
2021-05-19 22:33 航空航天 -
美媒:拜登政府准备放弃制裁“北溪2号”运营公司及负责人
2021-05-19 21:53 能源战略 -
“尼泊尔医疗系统正被迅速击垮”
2021-05-19 21: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欧洲议会又要掺和“俄罗斯民主转型”
2021-05-19 21:01 欧洲乱局 -
不会咬人?莫里森同意将中国“制裁”比作舞狮表演
2021-05-19 20:56 -
乌克兰卫生部长遭解职 或因新冠疫苗供应问题
2021-05-19 20:02 乌克兰之殇 -
印官员称新加坡出现变异病毒,新卫生部驳斥
2021-05-19 19: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澳对华政策可学日本,少说多做”
2021-05-19 18:25 -
驻日大使孔铉佑:所谓“对华包围圈”,中方丝毫不以为意
2021-05-19 17:52 中日关系 -
中东两国试点:国药加强针来了
2021-05-19 17: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自满让台湾疫情破防”
2021-05-19 16:39 台湾 -
欧洲议会将通过动议“冻结中欧投资协定”?外交部回应
2021-05-19 16:36 中国外交 -
“印度应学会谦卑,咄咄逼人和装腔作势只会砸自己的脚”
2021-05-19 16: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两年增长665%!越南今年前四个月对华贸易逆差创纪录
2021-05-19 16:24 -
佩洛西叫嚣“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中方回应
2021-05-19 16:22 中国外交 -
日本来的“中国高铁时刻图”,火了
2021-05-19 15:45 日本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12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136“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64“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16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加拿大人也不买了
-
“DOGE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
“乌克兰计划夏天大选,前提是...”
-
勒庞被定罪,不能竞选法国总统了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日本再发警告:若发生,或致近30万人遇难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