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气候大会将开幕:人类应对变暖“最后一次机会” 全球接力示威
关键字: 巴黎气候大会开幕习近平出席巴黎气候大会世界气象组织(WMO)日前发布2015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声明,2015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热的一年,而2011至2015年也将成为历史上最暖的五年。而11月30日开始,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COP21)将在法国巴黎开幕,全球主要国家领导人将聚集巴黎出席气候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印度总理莫迪都将出席大会开幕式。此次会议的主旨是制定首个全球性气候公约,适用于所有缔约方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变化。196个国家的代表将参加会议,该会议将于12月11日闭幕。
巴黎气候大会会场外景
全球接力示威,向巴黎气候大会施压,要去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
在全球变暖加速的情况下, 巴黎气候大会可能是人类可以遏制地球变暖的“最后一次机会”。外界预期,这次大会很可能会比前几次都要成功,因为全球开始了解气候变化产生的极端气候,越演越烈。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能否满足各方所愿,就要看参与谈判各方的诚意。从周五开始,全球很多城市先后接力般组织了分别有数千人参加的示威活动,以向周一开幕的巴黎气候峰会施压,他们希望为挽救人类的生存空间,大会必须作出有约束性的决定。
由于巴黎在本月中旬感刚刚遭受过恐怖袭击,仅仅为保障会议的安全,法国就出动了2800名警力和士兵,法国内政部长卡兹纳夫称,除气候峰会的会场外,国家安全机构还在巴黎市部署了6300名安全人员。与此同时,有大约1000名可能对法国安全造成危害的人士被拒绝入境。
巴黎气候大会的会徽
“人类最后一次机会”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曾被视为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的“最后一次机会”。然而,在这次会议上,只达成了一个对各国均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因而全球在采取制止气候变暖共同行动上失去了6年的宝贵时间。
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工业,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是主要的排放源。发达国家理应承担率先减排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的含义就是减排对于发达国家是强制性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的减缓排放则是自主性和自愿性行动。但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国家试图否定这一原则,竭力把目标转移到中国等新兴国家。其目的显然是摆脱减排的强制性责任,最终导致哥本哈根会议遭遇重大挫折。
尽管如此,气候谈判还是被寄予了厚望,经历重重波折后的巴黎气候大会即将启程。
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一个适用于所有缔约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然而,想要达成这一协议,并非易事。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国务卿克里称巴黎气候谈判不会达成一项从法律上要求各国减排的“条约”。针对这一言论,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回声报》发表声明,如果所签署的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就相当于没有达成协议。
法国是巴黎气候大会的东道主,这次会议能否达成最后协议,法国负有重大责任。为此,奥朗德总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气候外交”。今年年初以来,奥朗德先后出访了东南亚、加勒比、北非等地区,分别发表了《马尼拉宣言》、《法兰西堡宣言》、《丹吉尔宣言》。这些文件提醒国际社会关注气候变暖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呼吁各地区国家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暖的努力之中,为推动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果做出贡献。
“本次巴黎气候大会上,非常有可能达成此项协议。”已经身在巴黎的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邹骥在接受报采访时表示:“然而,这里的法律效力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制力,而是通过达成协议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以促进各国进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环境治理体制的升级。”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从目前来看,谈判将取得积极进展。各个国家态度还是积极建设性的,但是仍有分歧,特别是主要分歧还依然存在。解振华 说,希望这次会议能达成几个成果:第一,现在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了各国的自主贡献方案(INDC),表明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采取行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展。另外,要想这个会议成功,能够达成协议,必须建立政治上的互信,过去谈判和公约、议定书已经取得的共识,各个国家 应该认真落实。各国已经作出的承诺必须兑现,比如,发达国家按照公约、议定书的要求,要率先大幅度减排。
巴黎气候大会宣传活动
尚存悬念的1000亿美元
“绿色气候基金”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首次被提出。按照协议,发达国家到2020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但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仍未给出明确的资金路线图。
据英国《卫报》消息,随着巴黎气候大会的临近,“基础四国”即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对于发达国家未能兑现6年前的承诺,表示失望。
发展中国家质疑发达国家筹措资金的意愿,而发达国家则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奥朗德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的一次辩论上说:“新兴国家在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能接受进一步减排的要求。”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巴黎气候大会上想要督促发达国家兑现1000亿美元的承诺,其难度可想而知。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还期望可以制定一个更长期的目标,即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巴黎气候大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今年5月访华时指出:“在气候大会之前,促使各国宣布自己的‘国家自定贡献预案’。”
邹骥表示,各个国家之间能力、国情以及历史责任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气候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国家自定贡献,对于达到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而全球各国气候问题的盘点、审核、目标定期更新也都是棘手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 UNFCCC)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家自定贡献意味着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大幅放缓碳排放量的增长,使得各国仍有可能到2030年保持温升低于2摄氏度。
长久以来,在历次全球气候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国情和利益诉求考虑,始终未能在历史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义务上达成共识。本次气候大会虽非解决气候问题的终点站,但这些焦点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走向。因此,巴黎气候大会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最近,各国政府先后向联合国提交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确定各自减排的量化指标。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发表的总结报告指出,146个国家提交了排放自主贡献承诺书。这些国家排放总量占全部排放的80%,这些国家做出的承诺相当于到2030年时,在不采取额外措施的情况下,将每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0年的400亿吨控制到增至567亿吨,比预期值低40亿吨,这将会减缓本世纪气候变暖的速度。报告认为,这是“全世界空前的努力”。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