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拜师农民工学这门技术,央视《经济半小时》揭秘钢铁世界里的“裁缝师”
关键字: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金蓝领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钢铁焊接的世界里也是如此。这不,名校博士生也得拜农民工为师,只为学习焊接技术,传承一段工匠情缘。
以下全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
有一句老话叫做行行出状元,我们关注的金蓝领各个都是所在领域里的状元,他们很多人长期坚守在极其艰苦却又不平凡的岗位上,一守就是十年甚至几十年。而且他们坚守的并非是绚丽的舞台,往往都是无人知晓的角落。
3月26日晚,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节目,给大家介绍了穿梭在钢铁世界里的两个状元,他们用一把焊枪剪裁缝补钢板,编织出桥梁和城市建筑的钢筋铁骨,绣出了大地上最美的图画。
博士生拜农民工为师 只为学习焊接技术
在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焊培中心的车间里,拿着焊枪的这名男子名叫毛琪钦,今年40岁,他做焊工已经有了22年之久。1995年,18岁的毛琪钦技校毕业离开浙江农村到上海打工,那时候,他作为一个外来农民工,诚惶诚恐,满怀一种漂泊感。
上海宝冶集团焊工 毛琪钦:自己也没有技术,感觉完全是外来人员,很难融入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感觉。
但这一点毛琪钦并不在意,当初学习电焊专业本来就只是为了好找工作。由于电焊工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还容易吸入粉尘,灼伤眼睛和人体,很多务工人员都不愿意干。
但对于从浙江偏僻山村来的毛琪钦来说,本来就没有技术,能在上海找到一份焊接工作就非常知足了。他当初计划着打几年工攒点钱就会浙江老家去。然而,打工20年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颇为轰动的新闻,2015年,上海宝冶集团总共成立了12个技术创新工作室,毛琪钦焊接创新工作室是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种规格在上海市是空前的。作为一个外来农民工,怎么会享有如此待遇呢?
上海宝冶集团企业文化部门主管 潘柏佺:毛琪钦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技术蓝领,他对工作的专注,对于自己技能的精益求精,很好诠释了工匠精神。
做焊工22年,毛琪钦凭着一身绝技过关斩将:先后获得了全国冶金建设行业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2005年度“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还被聘为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并在2016年10月被上海市总工会被命名为首届“上海工匠”称号。他的工资待遇已经比肩高级工程师。
下班后,毛琪钦开着自己的车带我们去他在上海的家去看看。
2011年8月,根据上海市的技术人才引进政策,由于毛琪钦的精湛技术和突出贡献,他们一家三代人都解决了户口落户上海,2014年他购买了自己的房子。目前8岁的儿子已经融入了上海,成为了新上海人。
- 原标题:厉害了!博士生拜农民工为师!只为学习这门技术...
- 责任编辑:赵玉琪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49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67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