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时报单仁平:茅于轼决非榜样,而应是一个教训
关键字: 天则经济研究所 关闭天则所 关闭茅于轼 取缔北京市网信办日前依法关闭了17家违法违规网站,其中包括茅于轼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所属两家网站,引起了较广泛的社会关注。1月24日,《环球时报》评论员单仁平撰文指出,中国的确离不开批评,党内党外都需要开展批评,但是坚持批评的建设性是推动民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搞“对抗性批判”在中国决无前途。
文章如下:
资料图:茅于轼
北京市网信办日前依法关闭了17家违法违规网站,其中包括茅于轼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所属两家网站。茅于轼个人在新浪微博上的账号随后也似乎受到销号处理。17家违法违规网站属于不同类别,它们被处理应是出于不同原因,但天则所相关网站和茅于轼个人账号被处理受到的关注最多。
现年88岁的茅于轼原本专于经济学研究,但近年在中国舆论场上很活跃,被认为是自由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随着互联网上突出的自由派旗手减少,他变得比前几年更显眼些,引起的争议也更大。
茅于轼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言论一是否定国家认同,二是他对毛泽东的全面否定和攻击,三是他对国企的全面否定,比如他宣称“公有制企业是社会的蛀虫,把社会蛀空了”,反复主张将国企私有化。总体看,人们对他的经济学建树了解不多,他这几年吸引公众注意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在“谈政治”。
在茅于轼获得的支持中,自由派的支持和西方的支持最为抢眼。他似乎对得到他们的支持也很看重。久而久之,茅于轼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无论他个人怎么想,舆论场都给了他那样的定位。
中国需要批评,但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不能不说,茅于轼扮演的角色逐渐蜕变成与凝聚力相反的负面力量。他像是被自己的支持者绑架了,也被自己的反对者不断向极端推,他的言论变得越来越偏激,他的批评全盘否定的色彩越来越重,他慢慢被那些抵制中国政治体制的力量当成“舆论喉舌”来用了。
自由派人士一定要汲取教训:公开做“舆论反对派”,或者“否定派”,在中国行不通。因为这与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国家政治的现实机制背道而驰。“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批判”这种话现在有被解读得走火入魔的架势,越批判越光荣,越搞极端批判越能站上道德高地,这是自由主义思潮对人们的洗脑。
中国的确离不开批评,党内党外都需要开展批评,但是坚持批评的建设性是推动民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搞“对抗性批判”在中国决无前途。无论一些人喜不喜欢,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大量实践给出了这句警言。
有人说,什么叫建设性批评,什么叫非建设性批评,它们的分界线谁能讲得清楚?这的确在有些时候是个问题。但是茅于轼以及之前一些网络大V的情况显然从反面给这个问题提供了参考答案。无论是否出于他们的本意,他们后来事实上站到了国家治理的对立面上。也许他们是被推上去的,但他们那样的角色已被社会大多数人感知。
中国需要涌现出一批建设性的批评者,而这种可识别、确实产生积极影响的建设性需要大家一起探索、塑造。这是中国民主及现代舆论建设的正路,当然,踩出这条路来也需要非常努力,需要有人勇于承担某种风险。
我们呼吁政府方面不断展现出更大胸怀,积极与建设性批评者相向而行,支持鼓励他们的探索,对他们有时的出格观点予以包容。国家应逐渐用制度将这样的态度稳定下来。
然而,着迷于做“舆论反对派”的人,他们对“建设性”的理解与大多数人的认识有着常识性差距。他们有可能搅局,从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视角来诠释他们所谓的“建设性”。而我们所说的建设性建立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上,两种“建设性”的区别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目了然的。
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政治属性决定了社会很多机制和现象的属性。拿西方的东西来鱼目混珠,早晚要撞墙的。对这一点,大家都需想通了。
(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 原标题:单仁平:茅于轼决非榜样,而应是一个教训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02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05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82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8最新闻 Hot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发生爆炸,已致406伤
-
白宫争吵后,他俩首度会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
杨瀚森参加2025年NBA选秀
-
美国务院警告:孕妇或遭拒签
-
63岁徐锦江已向儿子交代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