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长说|对话吴志华:从“香港故宫”看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五大关键
最后更新: 2024-11-11 22:56:08关键要素三:“国际视野”与“全球责任”
在当今社会,博物馆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教育、保护和经济效益的狭隘界限。现代博物馆正在担当起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吴志华指出,博物馆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更是文化对话的“桥梁”和文化互鉴的平台。通过丰富的展览活动和互动形式,博物馆正努力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香港故宫肩负着这一使命,也面临着全球博物馆的共同挑战。在这座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博物馆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责任”。吴志华强调,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香港还应积极推动国际文化共建、全球文明倡议。每年,香港故宫与全球各大博物馆合作展览,组织国际研讨会,共同探讨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不仅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港故宫独特的定位。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如何让博物馆既不失去本土特色,又融入国际舞台,仍是一大挑战。他举例说,与伊朗等中东国家的合作,体现了当今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新思路,即打破以往西方为中心的叙事体系,以“全球化”视野,倡导平等对话与互鉴共荣;而如“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这样的展览,则能展示中西文明的相互影响。“当下,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已经从单纯的‘展示历史’转向了‘参与现代文明建设’。”
吴志华特别提到,近年来围绕文物归还问题的国际讨论,提醒人们,博物馆不应仅是艺术成就的陈列柜,而应成为反思历史、推进公义对话的空间。这一理念不仅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更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关键要素四:青年客群将带来更多可能
吴志华将“年轻化”视为博物馆发展的关键主题。他不断强调,青年客群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可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超乎想象,他们对历史的渴望与探索是如此强烈。”他提到,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博士最近在香港理工大学主持的一场讲座上,吸引超过800名学生的热情参与,令他深感振奋。
吴志华深入分析了年轻人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他指出,现代青年渴望了解历史与当下的联系,而香港故宫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展览“中华文明溯源”尤其受到了年轻观众的青睐,他们不仅在欣赏文物,更是在解读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深入思考自己作为“中华文化继承者”的身份。这种反思与认同,正是香港回归的深层意义所在。“香港的回归不仅是政体的归属,更是心灵的共鸣与认同,也是文化自信的展示。”
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展望未来,他透露,香港故宫将邀请内地文明研究专家来港向年轻人授课,并计划推出关于文明起源的繁体字书籍,以帮助更多当地学生了解文化根脉。吴志华进一步表示,青年客群的消费特点正引导博物馆成为创新与探索的实验场,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文化的需求已从“娱乐”转向“学习”和“反思”,“如何让博物馆焕发年轻的活力,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
观察者网注意到,香港故宫在青少年文化培养方面投入了巨大资源,致力于培养一批“文化大使”。吴志华表示:“我们不仅要让香港的学生了解故宫的文化,更希望他们能带着历史的光芒,成为文化创新的推动者。”然而,他也坦言,这是一场时间与耐心的博弈。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如何真正抓住年轻一代的心,依然是一大挑战。
关键要素五:科技是手段而非目的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正站在科技与文化交汇的最前沿。吴志华在与观察者网的对话中,毫不掩饰对科技在博物馆中广泛应用的期待。然而,吴志华也强调,科技是手段而非目的,博物馆的核心依然是“守正”。他指出:“我们不能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要借助科技更生动、更有趣地传播文化。”他反复提到“守正创新”,这不仅是博物馆的座右铭,更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的必经之路。“博物馆要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在变革与传承中找到平衡。”
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有50余个多媒体项目与展览相辅相成,使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通过沉浸式的多媒体手段深入体验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在吴志华看来,科技的应用是一种“破圈”的艺术,为那些原本难以接触传统文化的群体打开了新的入口。
“与画中人合照”照相机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他特别提到一项文创产品案例:去年中秋节前夕,香港故宫与当地酒店携手推出了一款独特的月饼礼盒,其包装设计颇具匠心。这款礼盒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水墨画,由香港本土视觉艺术家与人工智能手臂共同创作,巧妙地将古代文人对中秋满月的美好想象与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采集的相关数据相结合,重新诠释现代的水墨画传承。
吴志华指出,科技赋予了文化资源多维价值,激发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创新空间。传统文化因此获得了新的呈现形式,让公众在意想不到的场景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与厚重。
但吴志华也坦言,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博物馆要追赶并不容易。目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在进行大规模文物数字化工作,预计将在两年内完成几千件藏品的高清数字化。
同时,吴志华也不忘提醒:形式与内容必须共生,科技不能喧宾夺主,它是帮助博物馆更生动地讲述故事、传递文化价值的介质,而非让博物馆沦为科技展示的平台。“科技应用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保持文化的底色和水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赵乾坤 
-
七年“全勤生”,为何挑战之下依然投注中国
2024-11-11 19:45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新车看点|加上增程器,阿维塔12起售价26.99万
2024-11-11 19:35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波音失宠,空客崛起?
2024-11-11 17:44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是“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美国家机构质疑特斯拉FSD宣传过度
2024-11-11 17:02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提高在中国产量?丰田回应:还未有具体信息发布!
2024-11-11 11:40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极光下寻找自我,旅游媒体推荐这些地方
2024-11-10 18:25 观出行 品位·出行 -
激发“冷消费”的新活力,中国冰雪经济或将影响全球
2024-11-10 18:03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新车看点 | 不到11万元起,吉利银河星舰7 EM-i开启预售
2024-11-10 10:34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七届进博会:丰田不仅“全勤”,还会解题
2024-11-10 09:50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特朗普归来,全球汽车行业会更加动荡吗?
2024-11-09 16:16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特朗普再次上台,美国会再次“退群”吗?
2024-11-09 16:06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奥迪发布新品牌“AUDI”:没有四环标,拥有中国魂
2024-11-08 18:0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河内旅业快速发展,中国游客功不可没
2024-11-08 18:00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特朗普重返白宫,丰田汽车押对宝了吗?
2024-11-08 17:52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虹桥论坛丨贸易摩擦下,新能源汽车如何寻求全球化合作
2024-11-08 17:31 进博会 -
特朗普“回归”,国际旅游市场风雨欲来?
2024-11-08 16:51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梅赛德斯-奔驰: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
2024-11-08 13:52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全系降4万,老车主全额补偿:ID. 与众开启年底冲刺
2024-11-08 10:07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增长50.6%!入境这一国家的中国游客数量稳居亚太地区首位
2024-11-07 20:37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突破地球“束缚”,太空旅游的五大选择是科技奇迹还是奢侈冒险?
2024-11-07 19:26 观出行 洞察/视频
相关推荐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25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06“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108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12最新闻 Hot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又发癫!“没了中国,英国你能行?”
-
特朗普夸口:特鲁多说了,没美国就没加拿大
-
“就算加100%关税,中国口罩也比美国货便宜”
-
暴跌71%!马斯克叹气:我劝过特朗普,听不听由他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再打3年,你国都没了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最后一刻,他俩都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