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复工后的上海新势力门店正艰难求生,缓慢复苏
【导读】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产业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之际,疫情又成为了大规模市场优胜劣汰的又一针催化剂。出身各不相同的新势力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活下去”放在了企业战略的首位。
(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进入6月,上海的气温一度飙升至30度以上。但对于很多长期在此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他们或许刚刚经历了从棉袄到短袖的跨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上海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静默期”,并就此改变了许多人、许多事。
作为上海的经济支柱,汽车工业是最早被列入企业复工“白名单”的那一批。进入4月下旬,诸如上汽、特斯拉等本地工厂便已逐步恢复生产。而相较家底深厚的传统汽车巨头,成立时间尚短的新势力在资金储备、品牌价值、渠道分布和供应链议价能力上处于先天劣势,因而受诸多“黑天鹅”事件的冲击更为剧烈。
此外,与普遍布局于市郊的传统4S店不同,多数新势力的线下门店位于闹市区的商业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以吸引在附近购物、餐饮的年轻消费群体。然而疫情的出现,使许多商业中心客流急剧减少,4月后则完全“归零”,直到如今才重新找回了跳动的脉搏。
在此背景下,疫情之后的新势力门店的客流复苏情况如何?何时才能完全恢复正常?6月2日,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引擎视线)走访了位于上海市区的多家新势力门店,并与数位店员交流,探寻复工之后新势力品牌的生存现状。
充电:开门第一件事
位于静安区的南京西路是上海最为热闹的商业街道之一,尽管和往日相比还算不上车水马龙,但较之静默期已经恢复了不少生机。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两年前在此租下了一家旗舰店,在上海的核心位置建立了一座“桥头堡”。如今封控已经解除,门店也已大方敞开正门,迎接过往的顾客。
但当笔者进入时,店内仅有3-4名店员坐班,且至少有一半照明灯光没有打开。尽管门外天气炎热,但店内的空调冷气也不是很充足。位于展厅正中央的展车是去年刚刚上市的小鹏P5,虽然对客户开放内饰体验,但中控屏显示这辆车正处于慢充状态。
“两个月没开门了,车里的电都掉没了。”一位店员告诉观察者网,他们6月1日接到复工通知后,开店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接线板为展车充电。而且由于客人尚少,其他需要电耗的部分,如灯光等则能省则省。
在与笔者攀谈时,该店员提及她曾在比亚迪等传统车企做过销售,对于老东家当前新车的火爆表现也一直保持关注。但她也表示,新势力相比传统车企,在产业上下游的运营都有着显著区别。例如,小鹏等新势力均采用线上APP形式订车,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不影响意向用户下单。
按照店员的说法,目前小鹏比较畅销的P5、P7两款车型都要等两个月方能提车。虽然小鹏的生产基地位于广东,并未受到本轮上海疫情的直接冲击,但环环相扣是汽车产业链最大的特征之一,遑论上海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超然地位。就在4月中旬,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就在社交平台抱怨,若车企不能及时复工,则5月国内所有车厂都会停产,华为余承东也给出了相似的看法。
店员还告诉笔者,这家旗舰店的上一个主人,就是一度对标豪华品牌,但烧光84亿元却造不出量产车的拜腾。随着资金链断裂,包括高管、员工、工厂、门店……所有和拜腾相关的元素全部烟消云散,留下的仅仅是一地鸡毛。
拜腾的命运本不在小鹏的考量范围之内,但其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员工们不时发出牢骚:由于早先开建时几根柱子的位置被锁死,店内的布局受到了很大影响,不能与其他小鹏门店在风格上形成统一。至于门店何时才能恢复疫情前的水准,店员们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预期。
订单最多等6个月
与小鹏旗舰店一路之隔的兴业太古汇,同样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和小鹏一样,许多新势力都看重这片区域的热闹而寄宿于此。
自商业广场建成以来,特斯拉就是第一批进驻此地的店面之一。但随着疫情到来,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地萦绕在门店和员工的头顶。
这家特斯拉体验店的占地面积只有小鹏的三分之一左右。当笔者到来时,面朝主干道的店门已经被锁死,上面张贴的告示要求顾客从商场正门进入,经出示核酸报告、测温后方能入店。
一位店员告诉笔者,门店自3月底和商场一道关闭,直到6月1日方才恢复营业,不过开业两天来也只到岗了5-6人,同时整个商场的人流都较为稀少。但他表示,由于复工首日恰逢儿童节,晚上携孩子到店的顾客数量仍然很多。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4月,特斯拉在华销量仅1500余辆。不过体验店似乎无需为业绩担心。按照这位店员的说法,目前Model Y下订仍需等待3-4月,Model 3则需5-6月之久。
他同时强调,目前的等车周期并非由于先前停工所致,而是因为今年是电动车明确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从而激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出手欲望。至于产能问题,店员则坚称不受太多影响,因为尽管特斯拉上海工厂自封控开始后曾停产数周,但已于4月下旬正式复工。
同样位于太古汇的蔚来门店与特斯拉仅百米之隔。但由于独立于主商场之外,因而可直接通过正门进出。经历相同的扫码测温等防疫操作后,一位店员出面接待了笔者。他表示复工首日门店尚在进行一些调试工作,直到笔者到来的当天才刚刚对外开放。
这家门店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主要是蔚来车主参与活动、享受会员服务、增加品牌凝聚力的场所,但由于门店刚刚复工而暂不开放;下层面积较小,主要用作车型展厅向公众开放,但目前仅展出ET7和ES6两款车型。
与相对冷清的特斯拉门店相比,笔者在参观蔚来展厅时,一旁尚有两名顾客咨询与汽车相关的问题。上述店员则告诉观察者网,尽管只是第一天对外开放,但上午已有数组客户光临门店,可受限于场地大小和防疫措施,门店能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仍较为有限,他们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客户量预期也不算乐观。
对于现车的销售情况,店员告知蔚来4月时曾因疫情短期停产,目前生产已经恢复,但现在下订ES6车型仍需等待数周;至于去年1月发布的旗舰轿车ET7,现在下订年底方能提车。
高价租金:绕不开的话题
位于申城腹地的太古汇仍在缓慢复苏,那离市中心更远的区域商业板块呢?
同样地处静安区的上海久光中心位于苏州河北岸,与太古汇相距6公里之远。这一地块耗时十年方才建成,曾一度被视作“烂尾楼”,直到去年11月方才正式开业。造化弄人的是,仅仅营业不到半年时间,在部分店铺尚未招租的前提下,久光中心便因疫情关张,直至6月初与全市一同恢复营业。
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智己汽车在久光中心一层设有一家体验中心。这里的店员告诉观察者网,该店与久光在同一时期开业,也在同一时期闭店,可谓“生死与共”。
他表示在今年早些时候,体验中心平均每日能够迎接20波客人,但到3月随着防疫压力增加,客流量骤减至每日3-4波。
笔者注意到,智己体验中心展示面积不小,但一共只有两台展车。其中中大型轿车L7刚于今年5月上市,但内饰暂不向公众开放。店员给出的解释则是,产自上汽临港工厂的新车受防疫要求未能及时运至浦西,因而店内仍只能陈列未升级系统的老款展车。另一款中大型SUV LS7则需等到下半年才会正式上市。
此外,新势力在黄金地段设置门店,意味着需向商超支付价格不菲的租金。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值,但上述店员告诉观察者网,他们门店的租价在上海6家智己体验店中首屈一指。尽管上海市在4月已印发《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园区等各类市场运营主体在协商的基础上,为实体经营的承租户适当减免租金。但店员表示,明确免除3个月租金的只有承租国有房屋的小微企业,而他们目前尚未得到商业中心的减租通知。
后记
受疫情影响,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成为经济刺激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也接连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除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下半年部分汽车购置税减半外,5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明确在年底前个人置换购买纯电动车可获1万元补贴。嘉定区人民政府更是加码推出《产业扶持政策》,指出消费者在区内购车并在上海市内上牌者,15万元以下给予1万元补贴,15万元(含)以上给予2万元补贴。
不过就观察者网探访的数家新势力门店而言,其店员均表示仅得到市里1万元置换补贴的消息;至于嘉定方面的新政仍未正式下达相关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客户,正是新势力品牌的消费主体。对于至今仍无自我造血能力的新势力而言,此刻更是对其抗压能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无怪小鹏副总裁李鹏程在购置税新政公布后发出呼吁,希望国家在补助燃油车的同时,也能进一步考虑对纯电动车的补贴。
相较4S店与顾客讨价还价、不断扯皮的传统购车方式,新势力多在线上直接下单、明码标价,门店则主要用作车型展示和介绍,因而颇得部分“Z世代”用户的欢心。2021年,作为头部新势力的“蔚小理”年销量均一度逼近10万辆,各自新车型的布局也均在路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新势力仍处于亏本卖车的阶段。蔚来、理想、小鹏等毛利率较高的头部企业,其售车所得利润仍远不能覆盖研发、营销、经营、门店及充电网络布局的支出。
即便是相对成熟的特斯拉,也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亏损,方才取得连续11季度盈利的成绩。而国内新势力就成立时间而言,较之特斯拉尚处于萌芽阶段,因而仍只能通过各个渠道融资以维持生存。近来频繁传出的小鹏、理想等企业的裁员风波,以及威马寻求港股IPO等事件,便是新势力在此期间艰难求生的一个缩影。
对比之下,反倒是背靠上汽集团等汽车巨头的智己等新兴品牌,在艰难岁月中的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可即便如此,受限于传统车企的产销理念,智己等脱胎于汽车巨头的新兴品牌,既没有从燃油车品牌处获取声望,也尚未像“蔚小理”那样形成相对忠诚的品牌拥趸,如何摆脱现阶段相对尴尬的境地,传统车企所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资金那么简单。
无疑,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产业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之际,疫情又成为了大规模市场优胜劣汰的又一针催化剂。出身各不相同的新势力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活下去”放在了企业战略的首位,但真正意义上的幸存者,恐怕会比我们此前预计的还要更少一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潘昱辰 
-
飞度新车型上市,广汽本田开启“官改”时代
2022-06-07 17:07 汽车工业 -
打开技术红利账户,比亚迪2021年研发投入破百亿
2022-06-07 15:32 汽车工业 -
研发投入逐年资本化,长安汽车年砸40亿元推动转型
2022-06-07 13:12 汽车工业 -
购置税优惠新政力度大范围广,汽车厂家抢线忙
2022-06-01 13:21 汽车工业 -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公告:2022年年底前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
2022-05-31 16:30 汽车工业 -
一汽丰田首款MPV亮相:是赛那,又不是赛那
2022-05-30 16:54 汽车工业 -
600亿购置税补贴落地,政策杠杆再现汽车江湖
2022-05-27 19:06 汽车工业 -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时,长城汽车南下收购福建新龙马工厂
2022-05-26 15:32 汽车工业 -
小鹏汽车一季度财报公布,营收同比增长152.6%达74.5亿元
2022-05-23 20:25 汽车工业 -
东风本田广告拍摄方致歉
2022-05-23 20:17 -
技术赋能价值升级,比亚迪海豹构筑“海洋”生态
2022-05-23 18:09 汽车工业 -
2022款宝来正式上市,“驾驶者之车”全新登场
2022-05-21 17:27 -
上汽集团股东大会:打造“七大技术底座”,持续扩大新能源业务
2022-05-21 15:47 汽车工业 -
4月轿车市场:同比下滑32%,已经足够惊喜
2022-05-20 20:51 汽车工业 -
何小鹏希望能给天津孩子一次高考的机会,那毕业生的机会呢?
2022-05-20 16:05 汽车工业 -
4月MPV市场:五菱宏光市场份额暴跌,传祺M8夺冠
2022-05-20 16:04 汽车工业 -
在“本命年”重启,腾势开始打造属于自身的豪华标签
2022-05-20 10:25 汽车工业 -
4月新能源市场:50.1%的增长仍被视为速度放缓
2022-05-18 14:50 汽车工业 -
冲击不可避免,4月SUV市场被迫接受销量大减
2022-05-17 17:32 汽车工业 -
吉利公布全新品牌RADAR,向这个市场发起第二次追求
2022-05-17 17:31 汽车工业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24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1“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18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49“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