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投入逐年资本化,长安汽车年砸40亿元推动转型
(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根据长安汽车的财报,2021年长安的研发投入达到42.17亿元,同比增长24.51%,占营收比例4.59%,比上年微增0.01个百分点,略高于国内上市车企研发营收比的平均水平。
其中,去年长安汽车资本化研发金额达到13.12亿元,同比增长32.8%,资本占研发的比例也由上年的25.48%增长至27.18%。由于研发投入巨大,长安汽车近年来大量引入外部资本参与电气化、智能网联等领域的转型。2021年11月,长安旗下高端电动品牌阿维塔引入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方资金,合计融资24.2亿元。今年2月,长安新能源公司又通过B轮融资获得近50亿元。
研发人员数量上,长安去年共有7269人,同比增长9.54%。研发人员数量所占员工比例由2020年的16.47%上升至17.13%。
年龄构成上,去年长安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为2067人,同比增长16.19%;30-40岁为4421人,为研发团队的生力军,同比增长5.87%;40岁以上为781人,也比上年增长了14.68%。总得来看,长安研发人员的年龄结构呈纺锤形,且不同阶段的人员数量均有所上升,研发团队总体前景较为健康。
研发人才质量方面,去年长安研发人员中本科生占据大多数,为5467人,较上年增长9.74%;硕士为1443人,同比增长11.34%,博士为78人,比上年新增一人;本科以下学历为281人,与上年持平。
尽管长安汽车、坚持自主与合资企业并重的理念,且以长安福特以首的合资企业依然占据集团盈利的大头,但对于一个中国品牌而言,自主业务的研发投入方是立身之本。
和多数汽车企业一样,长安汽车将大部分研发投入应用于既有产品线扩张完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逐步渗透电气化、智能网联化领域,从而构建较为全面的产业生态,满足其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愿景。
具体到产品端,长安去年主要完成PLUS、UNI等系列燃油乘用车开发,包括第二代CS55 PLUS、UNI-K、全新CS35 PLUS、欧尚X7 PLUS等全新车型,以及UNI-T、CS75 PLUS、逸动PLUS等主力车型的年度改款。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部分新车型中搭载了长安新一代蓝鲸发动机,作为自主发动机中的佼佼者,长安蓝鲸动力已连续5年获得“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是长安汽车自主研发最受市场认可的成果之一。
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则在同时开发新一代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其中UNI-K iDD 是首款搭载蓝鲸 iDD 混动系统的量产车型,并计划在下半年推出第二款混动车型。
纯电动车型方面,包括微小型代步车LUMIN、基于EPA纯电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深蓝SL03(原代号C385),以及与宁德时代、华为共创的高端纯电SUV阿维塔11,都已在2021-2022年间发布或上市。
同时,长安汽车还于去年发布了新一代超集电驱和“电池零起火”两项新能源技术,并与中航锂电、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和基础性能提升。
除新车型的研发与上市外,致力向科技公司转型的长安汽车,同样在“软件定义汽车”有集中布局。此外,面对波及全行业的芯片短缺挑战,长安除提前梳理保供风险和零部件缺口外,也在着力构建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能力,打造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新生态。
2021年,长安汽车宣布将构建“云-网-平台-场景”平台化产业架构。为达成愿景,长安汽车已成立前瞻技术研究院,开展芯片设计、众包地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并打造长安汽车智算中心,支撑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服务。
目前,长安汽车已完成了智能整车域控制器 SVDC的打造。随着“北斗天枢”计划落地,长安同时发布了APA 6.0远程智能泊车系统,支持30m范围内自动寻位。
大规模、成效出色的科技研发成果,同样离不开行业内甚至跨界伙伴间的协作。2021年8月,长安汽车召开了首届科技生态大会,并于会上宣布与行业伙伴打造下一代数字化平台SDA,计划在2023年实现服务化中央环网架构。
同时,长安还与华为一道成立了低代码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生态圈,在六大仿真领域进行了近400项技术能力建设。
据长安汽车统计,去年公司投入的研发资金,已突破58项智能低碳核心技术,包括发布超集电驱技术、电驱高频脉冲加热、APA6.0、三离合集成、全场景数字孪生开发开放平台等。
截至 2021 年,长安已拥有国内外专利6255件,其中发明专利1633件,高价值发明专利90件。此外,去年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长安汽车认为,这标志着公司已逐步形成研发领域能力导向的意识。
观察一下:
电气化、智能化研发转型,既是行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也是车企所处政策环境所迫。作为三大自主品牌之一,电气化、智能化过去一直是长安汽车的短板。尽管长安汽车早在2017年就已提出立足电动汽车的“香格里拉”计划,号称“千亿行动、万人研发、伙伴计划、极致体验”,然而就具体进展来看,5年来长安汽车实际落地的成果依然偏少。
2021年,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不到8万辆,其中绝大多数由技术含量不高的微小型代步车奔奔E-Star所提供,与在转型中处于领先位置的其他自主品牌车企相比,长安汽车的研发仍在蛰伏,离真正发力还有待时日。
近一两年来,随着自主品牌销量和盈利能力的增长,加之长安福特等主要合资企业的复苏,长安汽车逐渐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中来,在“新四化”领域广泛撒网布局。同时,过往的研发积累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孵化激活,转化为能够实际落地的成果。
当然,研发不仅是一项花销巨大的投入,也是一份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新能源公司去年营收为56.32亿元,同时亏损也高达27.72亿元,是长安汽车控股的整车制造商中唯一亏损的企业。作为对比,长安福特作为长安集团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合资企业,其去年的净利润也不过22.84亿元。这也是近年来长安汽车不断引入外部融资,使资本化研发费用比例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
根据长安汽车今年4月提出的规划,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5万辆,占总销量比例达35%。除新成立的电动品牌外,既有的长安、欧尚、凯程等品牌也将向电气化转型。但要真正实现长安汽车整体的品牌向上,阿维塔、深蓝、UNI等新兴品牌和产品序列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此外,长安汽车还计划到2025年在产业链投入1500亿元,其中近一半用于研发,并建成总人数超3000 人、国际领军人才超过20人、行业领军人才超200人的“新能源+软件系统+自动驾驶”原创开发团队,其愿景较之5年前“香格里拉计划”发布时有过之无不及。
但要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长安汽车需要的不仅仅是持续的研发投入,更重要的是确保效率,提升技术与落地成果的质量,并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特征。这样,长安新能源、智能网联业务板块方才能够复刻蓝鲸动力等技术果实在燃油车领域的成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潘昱辰 
-
购置税优惠新政力度大范围广,汽车厂家抢线忙
2022-06-01 13:21 汽车工业 -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公告:2022年年底前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
2022-05-31 16:30 汽车工业 -
一汽丰田首款MPV亮相:是赛那,又不是赛那
2022-05-30 16:54 汽车工业 -
600亿购置税补贴落地,政策杠杆再现汽车江湖
2022-05-27 19:06 汽车工业 -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时,长城汽车南下收购福建新龙马工厂
2022-05-26 15:32 汽车工业 -
小鹏汽车一季度财报公布,营收同比增长152.6%达74.5亿元
2022-05-23 20:25 汽车工业 -
东风本田广告拍摄方致歉
2022-05-23 20:17 -
技术赋能价值升级,比亚迪海豹构筑“海洋”生态
2022-05-23 18:09 汽车工业 -
2022款宝来正式上市,“驾驶者之车”全新登场
2022-05-21 17:27 -
上汽集团股东大会:打造“七大技术底座”,持续扩大新能源业务
2022-05-21 15:47 汽车工业 -
4月轿车市场:同比下滑32%,已经足够惊喜
2022-05-20 20:51 汽车工业 -
何小鹏希望能给天津孩子一次高考的机会,那毕业生的机会呢?
2022-05-20 16:05 汽车工业 -
4月MPV市场:五菱宏光市场份额暴跌,传祺M8夺冠
2022-05-20 16:04 汽车工业 -
在“本命年”重启,腾势开始打造属于自身的豪华标签
2022-05-20 10:25 汽车工业 -
4月新能源市场:50.1%的增长仍被视为速度放缓
2022-05-18 14:50 汽车工业 -
冲击不可避免,4月SUV市场被迫接受销量大减
2022-05-17 17:32 汽车工业 -
吉利公布全新品牌RADAR,向这个市场发起第二次追求
2022-05-17 17:31 汽车工业 -
特斯拉温州车主突然删除道歉信,刹车失灵事件彻底偏离轨道
2022-05-13 18:03 汽车工业 -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不光擅长挣钱,更擅长抢钱
2022-05-12 19:12 汽车工业 -
形势所迫,小鹏汽车调整部分在售车型配置和价格
2022-05-11 19:27 新能源汽车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